1)
电改突破“区域限” 首个跨省区月度电力交易规则落
地
(来源:中国经营报)
2)
氨纶行业延续景气向上趋势 氨纶价格上行
(来源:大众证券报)
3)
土壤修复将迎来政策红利 万亿市场规模可期
(来源:大众证券报)
4)
新能源汽车销量回暖概念股资金流入超亿元
(来源:投资快报)
5)
“国改+新业态”驱动商业零售业估值提升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6)
农林牧渔行业:布局种业龙头 坚守后周期白马
(来源:投资快报)
7)
石墨电极价格加速上涨 后市望再翻一倍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8)
苹果确定要用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时代到来了?
(来源:钛媒体)
李志林:年线已构成强大支撑 有望转为多头市场
6月份主要是探明底部3016点和3022点,强固3100点平台。从2016年至今,大盘在3000点平台已收盘71天,在3100点平台上收盘92天。不妨说,年线3119点已构成了强大的支撑。 6月的最后一周,大盘有望站上半年线3170点,冲破所有的均线压力,转为真正意义的多头市场。
为什么本周盘中会屡屡出现大起大落的走势?我以为,是由于监管层的政策转向与市场转向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市场转向遭到了空方的强烈反击所导致的。
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政策转向和市场转向的必然联系、滞后性、难点热点和突破口等问题。
一、从监管层四大举措看,股市政策已明显转向。
1)监管层先期推出了再融资新规,明显见效。
2)监管层于5月底颁布了大小非减持新规。从而使前5个月103家大非清仓式减持、顶格减持、通过大宗交易疯狂减持的行为,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3)在韩志国等市场人士对IPO大跃进中的弊端猛烈抨击下,6月以来,监管层对新股扩容过速问题,逐步进行了反思和修正。
4)将市场发展重点从IPO转向购并重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等多位官员均公开表示:“证券公司不能只盯着新股的承销和保荐,更要在购并重组、盘活存量上做文章”。
二、股市政策转向的背景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国资改革和购并重组。一方面,对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组合,无疑将提高市场效率,推动供给侧改革向前发展,从而带来更多、更优质、更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让劣质资源被淘汰掉,僵尸企业被出清,也唯有通过借壳上市、转型升级,来实现“退出一批”的任务,以此达到一个政府和市场都愿意看到的良性循环,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和改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购并重组,才能使上市公司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二级市场才能得以活跃。
市场转向是必然的过程。
股市投资者都懂得顺势而为的道理。尤其是在政策市特征不变的中国股市,更应如此。
尽管监管层的股市政策还存在着某些不足,如对新股造假和粉饰上市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对大小非减持的新规还有继续完善的余地,新股上市前尚未限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未能杜绝新的大非源源不断产生等。但人们只能立足现实,珍惜通过股灾4.0版的惨重损失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四大利好政策,谋求和布局三季度行情。
从大盘而言,我认为,6月份主要是探明底部3016点和3022点,强固3100点平台。从2016年至今,大盘在3000点平台已收盘71天,在3100点平台上收盘92天。不妨说,年线3119点已构成了强大的支撑。
6月的最后一周,大盘有望站上半年线3170点,冲破所有的均线压力,转为真正意义的多头市场。
7--8月份,由于上证50有调整要求,所以上证指数会走得比较慢,主要任务是,补掉3295点下跌以来的3189点—3196点、3229点—3238点两个缺口,然后在前已收盘64天的3200点平台上继续补课,中小盘成长股有修复的机会。
凯恩斯:七月加速上涨你要在场
市场
该出的利空,6月都已经出
尽了,比如美联储加息,比如加入
MSCI
指数也达成了协议,所以六月底其实没有什么利空消息,而从技术指标来看,沪指实际上是突破了反弹最大的阻力位,
3295-3016
点之间的半分位
3155
点,同时,这个为止也是双底结构的颈线位也就是说,市场的在犹豫之中,已经不知不觉的走强。其中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沪指的
MACD
指标,价线已经站上了零轴,这也是代表沪指进入强势反弹阶段的信号,所以不排除下周开始,沪指加速上涨。
对于可能会带动沪市加速上涨的股票,一个是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一个是有上涨潜力的有色金属股票。最近国际有色金属价格走出了底部,未来有可能加速上涨。典型的金属就是锌。
对于深圳成指,其实最近走势比沪指还强,这说明市场热点在扩散。从万科的涨停来看,目前是有资金在关注地产股的。在一二线城市限购之后,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得到了一定的消化,房价企稳,未来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以及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可能带动当地地产投资,所以房地产公司的下半年业绩不会太差。万科动态估值只有10倍,其实估值还是合理的,可以关注今年没有表现的地产股。
海富通基金总经理助理王智慧:市场难有大的转弯行情
海富通基金总经理助理王智慧表示,今年上半年形成了一个较为极致的行情,整个A股市场以上证50为主的价值股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近期由于流动性调整,10年期国债利率开始下行,同时此前的悲观预期逐步缓解,因此不排除因为纳入MSCI而利好兑现,以上证50为主的价值股有一定回调的可能性。此外,中报预期中一些非上证50但业绩较好、此前关注度较低的周期股和成长股,在第三季度由于基本面较好,可能会有短暂的风格切换。
不过,王智慧认为,基于全年的无风险收益率难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判断,即使出现市场风格切换,市场对盈利确定性的要求或难有实质性下降,而且金融体系去杠杆可能是持续整个下半年的过程。此外,三季度新增大量资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市场大幅度“转弯”的概率较低。
中欧基金:市场波动性将逐步减弱
中欧基金认为三季度美联储加息概率较低;同期,国内也将召开重要会议,政策面大概率会维持稳定局面。因此,近期市场出现波动的可能性逐步减弱,下半年或将出现价值股的行情,以及成长股去伪存真的“选股行情”。
与对风格转换的期望甚高相比,对于A股加入MSCI的影响,基金经理的态度则比较淡定。
中欧基金表示,需要看淡此次结果的影响,不要过于乐观,更不要对结果做过度反应,因为市场投资逻辑不会因此改变。同时,临近季度末,资金面大考即将来临,市场在此时做出短暂风格切换并不影响后期走势。
郑眼看盘:市场风险大于收益
上周盘面显然继续受到了A股被纳入MSCI的影响,因相关个股早盘大多有些表现。不过,绝大多数权重股的强势并未得到延续,对利好消息的反应缺乏连续性,该特征投资者理应注意。权重股这几个月的涨幅有些过大了,应该是早已累积了比较大的获利回吐压力,所以即使有了“入摩”的利好,多数品种的续涨动能也不是很足。
市场是极敏感的,资金面上的些许变化也是可能诱发震荡的。况且,个人感觉,场中的多空力量原本只是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因此一个小小的风向变动可能也会诱发市场较大的波动。
除资金面趋紧这一客观因素外,亦有些主观因素。昨有不少个股“闪崩”,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所有投资者的人气,潜在买家还可能暂时缩手,进而便打压了几乎所有个股。
我说得最多的便是“减少投入”。现在的大盘对投资者来说有些鸡肋,找不着十分坚实的买入理由,盘面能维持平衡或小幅下跌就已经不错了,这样的市场潜在收益应小于潜在风险。对多数投资者来说,“减少投入”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做法。
个股推荐
氨纶行业延续景气向上趋势,2只个股即将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