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秋叶大叔"↑↑↑,加个关注吧
1
先提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人工作有效率,指的是什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词即使非常常用,如果不把含义清晰地澄清一下,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谈的其实是三种不同的“效率”。
【1】合理按质完成工作;
【2】比平均值高;
【3】远远比平均值高
那么到底什么是“效率”?
在项目管理里面,有一个说法——项目管理三角形。指的是成本,质量和进度。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项目能不能同时满足成本最低,质量最优,进度最快?
学过项目管理的朋友会知道:在这三个维度里面,我们最多两个维度最优,而不能全部最优。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确保一件事质量非常高,一般都会带来成本增加、进度延长,这才是符合我们工作经验的。而如果你想一件事快点赶完,往往会带来质量隐患。
所以我们谈效率,其实是指:
在一定质量和成本预期下,达到合理的水平,就是有效率。
正因为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才会对“效率”有错误的理解。
什么是平均值?——不谈质量和成本的平均值,等于是瞎攀比。
什么是远高于平均值?高于30%?——只比时间进度,不比质量和成本是不行的。
2
来做一个思考题。
一个新人,做微信公号,花了七天时间,写了一篇10万+爆款文。
一个老人,做微信公号,花了六天时间,写了一篇10万+爆款文。
谁效率高?
如果你看懂了上面的部分,你应该得到了正确答案:因为新人成本低,所以都是10万+的情况下,新人效率高。
我猜大家过去谈效率,是不是简单比某件时间完成的速度?
如果简单比完成工作的时间进度,会制造不必要的焦虑。
效率指在一段时间内的同等质量产出多少,而不是简单统计做完某件事情谁更快。
某些事情做得快,和最终结果好不好,不一样。
所以很多人看到别人英语学习快,但是没有看到这里面很多人也学得浅,考试还是不如只会笨笨背单词的人。
小孩子才比快慢,成年人只比收益。
3
还是刚才的案例,继续思考。
一个新人,一周一篇10万+爆款文,有时候带货,有时候完全不带货。
一个老人,一周一篇8万+爆款文,篇篇都稳定带货。
谁效率高?
这次的答案又可能是老人了。
假设你是老板,在文章转化率一样的情况下。你们是不是会优先录取篇篇8万+的老人,而不是不稳定的10万+新人?
当然大家又开始计算新人的潜力,新人的工资成本......也许将来新人成本更低呢,他会成长啊。
大家看到这里,也应该开始有点多维度意识了。但是你们过去是这样思考效率的吗?
工作效率偶尔很高不重要,稳定发挥比发挥最高状态更重要,因为可以预期的工作效率才能被管理。
而我们思考效率,太被时间快慢束缚了。
4
看到这里,有没有感觉我们一起击破了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
有人说,我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清单的方式一个一个列在纸上,做完一件事情就划掉一个,但是每天还是做不完,效率比较低,应该如何改正呢?
大家觉得,这样的人一定是工作效率低吗?
其实他可能是他们公司工作效率最高的人,只不过能者多劳,被过多工作压垮了。
所以作为老板,我一般不认为工作做不完就是效率低,很可能是工作安排不合理或者自我预期过高。比如我们公司事情总是做不完的人,好像是我。
所以我一般很少谈谈效率,而更多和大家聊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精力管理,甚至日程管理。时间管理和很多软技能不一样,需要提升认知才能改变。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效率低,我建议去看看你的同事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产出,是不是比你高,高再说效率的问题。
5
如果我找不到对标呢,或者身边没有对标,该如何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呢?
按前面的分析,我会把自己的工作效率分解为——
投入时间,完成质量,花费成本,产出稳定性,增长潜力,专业口碑....是不是可以一个一个环节去思考如何优化,争取达到更好的水平?
理解了吗?和运动员一样,把工作动作分解成一系列指标,要么局部迭代,要么整体优化,把运动水平从一个台阶上升到另一个台阶。
举个例子:如果我告诉各位我日更30分钟就写完了,效率高不高?
要是没读这篇文章,你们会怎么看?——大神,秋叶老师果然是大神,我一天能写一篇就不错了。
读了这篇文章,你再来看,就不会以时间这一个标准来看——一般而言30分钟写的质量肯定不高,其实效率很;而认真写的阅读量高,转化率高,写得虽然费时,但效率更高。
现在你理解如何对标了吧?
【1】即便是不如你的人,也许也会有某个指标比你好,你还可以优化。
【2】如果身边没有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分解自己的因素,自己优化。
【3】再就是走出去,去高手那里学习围观,近距离看别人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