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反裤衩阵地
在这里:提供一些观点,分享一些好物,偶尔走心地聊一聊。我是裤衩,愿你我都有美好的生活。以及不要再问了——我是男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猫笔刀  ·  判的好重 ·  2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上海社保每月最低上交:2695元。杭州社保每 ... ·  3 天前  
beebee星球  ·  被卷成平价的澳白珍珠,真的太美了! ·  5 天前  
赛立信媒介研究  ·  【融媒数据】2024年10月省级电台频率抖音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反裤衩阵地

请别带着被害妄想症回家过年!

反裤衩阵地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1-24 14:06

正文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转得最多的两条:一条是制作精细、十分有趣的合唱团作品——《春节自救指南》,另一条是当红视频女博主的《致某些讨人厌的亲戚》。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自个儿开心后,我顺手分享到了家族微信群。


没想到,几天后,我妈就这事一本正经地找我聊开了天。大致意思:


视频挺逗的,可你专门转发给我们是不是有某种暗示?


一直以来,我们都尽量避免过多干涉你的感情、婚姻、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不是哪件事让你觉得不舒服,告诉妈妈,也好让我们了解,以后能改,做得更好。


又或者你大舅三姑还是谁,私下跟你说了什么话让你不开心或有怨言?


……


抱歉,因为自己的一个无心转发,到了长辈那里,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解读。


倒是我妈提醒了我,这两天哪哪都能看到的《献给要上天的长辈们》、《过年防身术大揭秘》、《围剿与自救——七大姑八大姨三叔四舅,我回来了》的文章中,那些让我去他家公司当保安,大言不惭说出“出国都是傻逼”的亲戚,和有事没事就来找抽的隔壁老王们,都哪儿来的?他们好像“别人身上的衣服”,总感觉不合我身。


哦,我可能过了好几个“假年”。


当然,出于好玩、调侃、戏谑,拿长辈寻开心,故意炮制几个夸张的角色当靶子用,其实也没多大问题。奇就奇在,好多人现在都自带受害者身份,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回到家,瞧谁都是雪姨,上来就启动大撕逼模式,而自己永远是那个慌慌张张、神经错乱的可云,全世界都想逼死我。


别逗了。春节这场大戏,都不及你一个人的独角戏精彩。



别误会,我不是来替七大姑八大姨洗白,我曾经也是一个深受讨厌亲戚之害的人。那种毫无分寸感的刺探、挑拨、憎人有笑人无,我是真实感受过的,因此曾经也对“过年回家”这件事,颇为头疼。⬇️



问题是,亲戚们有问题,但亲戚们也在进步啊!现在,哪个大妈不用微信?哪个爷叔不上微博?哪个小姨堂姐大表哥不刷朋友圈?


这些年我们源源不断的抱怨、吐槽、直接开炮,这些亲戚们也是看得到的,甚至他们的子女,也是吐槽大军中的一员。我们转发、我们开贴、我们变着方儿的唱歌、做卡通、演小品,早已令他们感受到:我们这一代,是多么地讨厌他们上一代曾经的德性与做为。


然后,亲戚们其实也闻风丧胆了——毕竟,大部分人并不想做别人口中、尤其是自家人口中的“傻逼”。他们阅读、他们检讨、他们为了不再说错话干脆闭嘴。过年大家见面只是笑笑,然后他们打他们的麻将,你刷你的朋友圈。


真的,我上一次回家,所有亲戚,无论远近,都再没有多嘴问过一句我的私人问题(当然,我90岁的老外公除外,他有一切豁免权)。他们从各种渠道看过我的微博、读过我的微信,知道我早已不是他们亲手抱过、看着长大的那个小孩。我们除了血缘,根本过着不同的生活。这些年我过好过坏,他们无从知道,也无权干涉。



然而,更重要的是,一年一年地成长,让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智慧和经验,而是一种能主动感知他人的同理心——


父母一辈与我们在价值观上的差异,真实存在,也不可能消解,这是客观事实。人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时代的产物。


她们成长的年代,经历过大饥荒、大动乱,改革开放,中国动荡不安的几十年。走过的路,熬过的日子,曾经是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在父母一辈价值观树立和定型的岁月,是一门心思想挤进体制安稳呆一辈子,是找个成分好的、家境不错的、人品佳的赶紧结婚生子——稳定下来,把日子过下去,将孩子抚养成人,这便是他们观念中的幸福与快乐。


所以催着你相亲、结婚,询问你工作怎样,赚多少钱,什么时候买房,未来有何打算,是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得的真实认知。怕你吃同样的苦,于是敦敦教导、甚至咄咄逼人。



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老一辈也在潜移默化的转变,他们亦能轻而易举地获取最新讯息,了解越多,也就越包容、忍让。


至少在我身边,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父母接受子女的性向甚至尝试着理解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生活;感谢各种争家产、搞装修、介绍对象的真人秀节目,令许多单身乃至离异的子女们,能和长辈坐在电视机前一起吐槽,最后令他们发自内心祝福独身子女们的选择;还有我们自己的父母,也正在努力学习如何过好人生的后半场,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越来越不领情的我们。


一直被我们诟病不懂人际关系边界、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控制欲太强的长辈们,正悄无声息地用他们的方式和节奏,慢慢尝试摆脱根深蒂固的中国大家长模式,努力学着站在我们的角度看问题。


这是他们的改变。而我们呢,献上的却是一个个泯顽不灵,固执迂腐的“妖魔化”形象?



我们总是控诉父辈的过时,却忘了自己的职责。


好不容易回趟家,一天到晚捧着手机,不发一语,把身边试图坐过来跟你说几句话的老人们当透明,三五天后,又踏上北上的征程,留下身后默默注视你远走、无限依恋和惋惜的父母。


至于远近亲戚们,也没几个是真正想管、愿管、能管的。无非见面寒暄几句,走个过场而已。即使现实中你身边真有不依不饶、爱打听、喜炫耀的亲戚,给她一个笑而不语的“呵呵”,来年她也知道再和你说话便是自讨没趣。


父辈与爷辈,我们与父辈,都有代际鸿沟,谁都无法说服谁,更无法改变谁,与其大过年的争个脸红脖子粗、不欢而散,倒不如试着用宽容、大度的态度去尽量珍惜这相聚时光。


毕竟,那些被逼过的婚、白过的眼、吵过的架,掀过的桌,最后都会在记忆中烟消云散,留给我们的,是老人渐渐花白的发丝与老去的面容,以及一些关于欢声笑语的美好记忆。


说到底,别因为你的不自信,便妖魔化一个多嘴的七大姑八大姨来,为自己的不安与焦虑找到同情。


祝春节愉快,阖家团圆。


认同,请分享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