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8-4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7-3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突发!美国一飞机失联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大批妙瓦底电诈园受害者被救,包括39名中国人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紧急!留学生注意!在美国下载Deepseek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这位中国父亲独自奋斗15载改变全家命运,震撼全日本让无数人泪目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17-06-19 08:57

正文


这是一个父亲用十五年的艰辛,帮助家庭改变阶级的故事。


十五年意味着什么?


从你小学入学到大学本科毕业。


从阿里巴巴默默无闻的出生到马云在纳斯达克敲钟。


十五年,也足够 一个男人以父之名,书写一段史诗。


图:原视频海报


《含泪活着》 ,这是一部在豆瓣上获得9.1高分的纪录片,是华人导演张丽玲1989年在日本留学期间,跟踪拍摄十多年的人物纪录片。


主角是一位在日本“含泪活着”的平凡父亲:丁尚彪


日报观众在海报边贴满了观后感


丁尚彪1954年出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在本应该刻苦学习的年龄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作为 知青下乡 到了安徽农村,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而插队落户艰苦的生活也为丁尚彪之后的十五年征途打下了基础。


图:原视频


1981年丁尚彪结束下乡调回上海,在苦苦在底层挣扎了八年后,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文化的他的月薪甚至不过100元。


于是丁尚彪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在35岁的时候,丁尚彪决定赴日留学,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家人一个更明亮的未来。


他用五角钱买了一份日语学校的资料,了解到了 赴日学费是42万日元,这相当于夫妻俩15年的工资。 于是丁尚彪只能四处举债。


这份巨大的风险,他只能用自己的信念来承担。


但当他真正来到日本北海道后,他发现现实跟他所设想的完全是两码事儿。他所来到的小村子简直就是荒山野岭, 学校附近只有一个废弃的煤矿,留下的简陋宿舍被当成了校舍。


北海道飞鸟学院


甚至连当地的年轻人都很难在这里找到工作,纷纷逃离了北海道。 而丁尚彪的日语班中五十多位学生居然全部来自中国,其实这只政府是为了增加当地人口的伎俩而已。


负债读书,却不能打工,这就等于无法还债。被逼无奈, 丁尚彪逃到东京,开始了他此后十五年荆棘遍布的打工生活。


签证过期后,丁尚彪成了东京的“黑户”。从他成为“黑户”的这天起,他就再也不能回中国看望自己的妻女,否则他将永远不能踏上日本的国土。


女儿的照片是他的信念


黑掉的时候,丁尚彪曾经半夜拎着箱子去投靠朋友,谈了几句话就被赶出来了;曾经因为活没干好,被店长一掌打出鼻血。


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650日元一份的炒饭,相当于他在国内半个月的工资,他又心疼又觉得不够吃,恨不得连碗都一起吃掉。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他就要跑去餐馆洗碗炒菜,晚上再回到他那个破烂的房间, 他的浴室就是围上了塑料布的厨房。


图:原视频


“这样就一点都不会漏到外面的。”丁尚彪笑着说。


这时的丁尚彪已经不再考虑念大学的事情,而是决定好好赚钱,提供给女儿更好的生活,让女儿完成自己的留学梦。他一个人打好几份工,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


丁尚彪的住处


这一供就是15年,这15年丁尚彪的牙齿也掉了,头发也秃了,女儿如他所愿考上了美国的大学。


因为黑户不能回国,十五年他只见过家人两次。


第一次,女儿考上了美国的大学,作为中转可以在日本逗留24小时。


第二次,妻子去美国探望女儿,作为中转可以在日本逗留72小时。


经年累月的分割导致甚至妻子在15年内都曾经怀疑丁尚彪是不是在日本“有人了”。


纪录片与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在两口子重逢时,电影是故事,而纪录片是生活。


夫妻重逢的场景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大把挥洒热泪,也不是激情相拥的场面。 而是二人相顾无言的微笑,爱意都写在眼睛中,此去经年,再见一如往年。



图:原视频


走了15年,丁尚彪缺席了女儿成长中的所有重要时刻,唯一一次相见是在丁尚彪来到日本的八年后。


再次见到女儿,丁尚彪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眼见着女儿从离家时一个不大点的小豆丁,长成现在一个聘婷少女。


丁尚彪心里不遗憾吗?我不知道。


“侬比妈妈高了吗?到了那里要好好减肥了!开过双眼皮了吗?”


父女一窗之隔不忍对视


但当丁尚彪含着笑操着一口乡音手足无措的跟女儿话着家常时,不管遗憾与否,在丁尚彪心里这些年的付出和艰难,大概都是值得的。


故事的最后,丁尚彪迎来了属于他的大团圆结局。 直到女儿医学在美国博士毕业丁尚彪才决定结束他的“黑户”生涯。 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女儿丁琳

回家时,他已经50岁,头发稀疏、门牙脱落,腰背不直。


在离开前,丁尚彪特意来到了北海道的小村庄。他落脚日本的第一站,也是他离开日本的最后一站。于他而言,是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50岁的丁尚彪


为了陪伴女儿,现在丁尚彪一家人都已经拿到绿卡在美国定居,女儿成了一名出色的医生,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回首往昔峥嵘岁月,丁尚彪丝毫不后悔。 在新闻晨报的电话采访中,他坦言:


“假使我当时留在上海,那么肯定后来第一批就下岗了。因为我没技术、没文凭,个体户也不敢做,很难有发展。现在大概拿着两千多块的退休工资。我们家住的房子到现在还没有拆迁。 女儿结婚的话,要么男方有房子,不然只好楼上的阁楼给他们待待了,就像当年我父母给我的一样 。”


他还讲到了那一代日本留学生的普遍状况。


“首先,很多人的出国愿望和到日本后的实际状况有天壤之别。比如我的同学里有大学老师、医生、公务员, 但到了日本后却去扫地、洗碗,当建筑工、陪酒女。这种巨大的落差,回国后是难以启齿的


其次,痛苦还来源于跟家人的分离,感到举目无亲。一些年轻人以前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点点小事体就可以使他们轻易打道回府。


我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时候有个朋友,有一天他跟我讲:“我女儿从来没跟我讲过话,这次打电话回去,她说:‘爸爸,我老想你的,你快点回来吧。’我一听,眼泪水都要下来了。”过了两三个月,他说他要回去了,“没想到女儿噶懂事情了”。我说“你回去就不好再回来了”, 他一定要回去。没想到过了两年,他和老婆离婚了,又带了个女的偷渡过来重新开始。 但是因为隔了两年,日本的人际关系都断掉了,重新找工作很困难。后来那个女的去陪酒,跟别人好了,和他也分开了。


我回到上海的时候,每年都组织北海道的同学聚会一次。当时有一部分人就不肯出来了。可能对他们来说,大家在一起有痛苦的后悔感。


我们那一批同学里, 回来最早的只在日本待了一两年,把债还掉,抱了台29寸的电视机就回来了。回到上海后,原先的工作已经没了,只好一直打零工。他们可能觉得在日本混得不好,在上海也没混好,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 。”


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纪录片,激励了无数还徘徊在迷茫与颓丧之间的人们。但是对于这部纪录片,网上还是相当两极分化。


第一种认为这 整整十五年,父亲的角色完全缺席,对于女儿来说太过残忍。 丁尚彪为了女儿在外打拼,可他是否问过女儿想要的幸福是什么?



第二种则认为丁尚彪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什么是父爱如山,什么是为了整个家庭的幸福而牺牲自我。虽然当时丁尚彪的家人可能很不理解, 但是当她们的生活越上一个阶层后,就一定会领悟到父亲当初的决心和大爱。


是的,父爱不是把孩子生下来后陪伴一下就完事的。


如果不能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开阔的平台,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这样的爱又是多么苍白无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