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商报
关注每日商报,即时收取杭城第一手消息。 联系电话:1506810201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小米SU7被割胎服务区再回应#:将通报公 ... ·  18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转发微博-20250207185308 ·  昨天  
电脑吧评测室  ·  【2025年2月】2月装机走向与推荐(市场分 ... ·  3 天前  
电脑吧评测室  ·  【2025年2月】2月装机走向与推荐(市场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商报

警方紧急提醒!杭州多名学生寒假中招

每日商报  · 公众号  ·  · 2025-02-07 13:59

正文

寒假余额已不足,新学期开学逐渐临近,不少学生族开始奋笔疾书,积极“应战”寒假作业,而骗子们也蠢蠢欲动,盯上了缺乏经验、警惕性不高的未成年人。为此,杭州公安发布最新预警!




杭州中小学开学时间通知


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秋季学期结束等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5年春季学期于 2月13日报到注册,2月14日正式上课,7月4日学期结束,7月5日起放暑假

国家法定节假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执行。2025年春假原则上为3天。可结合“五一”等法定节假日安排,具体由各地确定。 各中小学校要提前规划,开学时将2025年春季学期校历明确告知家长和学生。



诈骗新套路

寒假期间杭州多个学生被骗!


开学临近
杭州学生小暑(化名)在完成数学作业时
遇到了一道棘手的应用题
看到一篇“小升初”的帖子
留言区写着
加学习群,有更多学习资料

通过扫二维码
小暑(化名)进了一个学习分享群
群内不仅有很多在读大学生提供学习方法
还有重点中学的老师来做解题思路的分享
也有好多小升初的孩子们
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几天下来,小暑受益匪浅……



有一天,群公告显示
如需学习资料
可通过添加“辅导孙老师”的QQ获取
小暑添加“辅导孙老师”为好友
在购买九块九的学习套餐后
小暑被警告了


孙老师说:
“因为你,我们公司银行卡被冻结了
未经成年人授权
未成年人不能直接购买学习资料
你不知道吗?”
小暑表示不知情


“孙老师”接着说
“需要配合公司财务
提供正确的资金往来流水
否则,警方介入调查会上门抓人
这个涉嫌违法的账户是你操作的
小心警察去抓你!”

一顿威逼恐吓
小暑已经被吓蒙了
连连点头表示会配合“财务”的
打开妈妈手机的支付宝
绑定银行卡号,却一直转账失败
“财务”表示
家里成年人的手机都可以
爸爸的手机也行


不敢告诉家人的小暑
趁家人不注意,偷拿来了爸爸的手机
按照之前的流程开始进行转账
一笔……两笔……
直到收到近三万元的转账短信
小暑 才意识到 被骗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以下骗术

请家长们务必擦亮眼睛

高度警惕!


1

假冒班主任发送各类缴费信息


诈骗分子会在社交软件上搜索“班级群”“年级”,碰上一些入群无需验证或群管理不到位的,很容易就能蒙混进群。还有的骗子会蹲守在校园门口,通过与家长闲聊、套近乎的方式,索要家长群(班级群)的二维码;或者扫描学校公众号发布的新生群二维码入群。


进群后先“潜水”一段时间,锁定班主任老师的身份并摸清其活动规律,随后 克隆班主任或老师头像和昵称,在班级群里发送有关“学校收取学费、资料费、班费、资料邮寄费”“充饭卡”等信息,或私信联系家长缴费,从而骗取钱财。


另外,诈骗分子还可能会 安排同伙在群里发送已缴费的截屏,以此带动其他家长一起缴费。 由于家长群(班级群)的真实性,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后,不但不会有所怀疑,反而立即响应,向骗子提供的二维码转账汇款。



特别是新生家长需高度警惕,新生入学,家长与老师之间尚不完全熟悉,此类诈骗处于高发状态。


8月27日晚,杭州有2名家长报警求助,称其在家长群内被骗。其中一位初一新生家长戴女士表示,她扫码进入学校公众号发布的新生群后,群内一自称班主任的“陈老师”便打来电话,以“充饭卡”为由,要她购买1200元某平台充值卡。当戴女士完成操作后,却发现卡内余额不见了,赶紧向警方求助。


警方核实情况后,发现3人被骗遭遇如出一辙,都是骗子混入学校“新生群”冒充老师,以“充饭卡”为由行骗。


2

“您有一笔助学金待领取”


诈骗分子常以教育部门或慈善机构的名义,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声称有助学款或捐助款需发放,但因系统问题无法直接到账,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或者要求缴纳相关手续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等,都会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 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


3

“冒充同学借钱应急,骗取钱财”


开学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多,诈骗分子也在伺机而动,利用孩子乐于助人、帮助同学的好心,寻找骗取钱财的机会。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盗取社交账号,并摸清账号所有者的人脉关系。锁定受害人后,诈骗分子便会冒充受害人的同学等,以“朋友出车祸”“酒后斗殴”“家人生病”等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上,从而实施诈骗。



杭州警方紧急提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