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铁运校内举行搬迁动员大会三年后,成都火车北站西侧的老旧社区仍在进行打围拆迁工作。
如今,这片由铁路局自建的区域大都变成了一地瓦砾,除了几栋红砖青瓦的建筑,引人注目地站立其间。
这几栋楼房绿植缠身,约三四层高。
虽然身上涂满了“拆”字,且二楼以上的窗户或烂或空,但一楼依然有人活动,神色自如,仿佛没打算拆的意思。上前询问,得知这几栋楼竟是前苏联人修建的,不会拆除。
既然不会拆除,留下来必有作用。
当地居民众说纷纭,有说作为宿舍给铁路局职工们住的,有说要修建一条步行街的,还有说会作为一个博物馆的。我问这个博物馆会展出什么,回答展出的就是这几个建筑,我笑说自己展自己吗,便答不上来了,可见传言一定不是真的。
循着打围的矮墙穿过社区,我找到了一个可以进入这些苏式老楼院落的缺口。一条泰迪站在路中间,歪着头,好奇地看着我。
院落不大,一眼望穿,小路上落叶应该是被人清扫过的,但两旁绿化带就没这么幸运了,显得有些杂乱。
就像被时间遗忘了,整个院落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铁艺栏杆加水泥墩柱的围栏,这种只隐约存于小时候记忆中的东西,在这里又得以复活。
那时候,同样也是这样的院子,我和四五个小伙伴坐在上面听蝉叫,双脚就踏着中间四叶草左右两边的铁条上,只要单脚用力,就可以翻越而过,进入到草丛花园游乐场。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还能再次体验到它的粗糙和亲切。
我找到了一处可以进入这座苏联老楼的入口。
入口处厚厚的落叶
表明此处无人居住
可门口一辆
坐凳干净的共享单车
又在推翻我的猜想
让我差点转身逃去
我终于还是进入到楼里。
楼梯每两层之间的转角处都有一个采光窗户,光线充沛,可以清楚低看到楼梯上扔满了各类废弃物品。抹灰白墙已经不那么白了,墙上很多地方会有各种形状的污渍,是曾经墙上安装的某种东西,被拆除后留下的痕迹。
大部分房间门上,还遗留着当初居民张贴的春联,都是吉祥如意的词句。乔迁之喜下,这些祝福可能是最不值钱的,所以那些离去的人,都选择把祝福留给了这栋老楼。
让人意外的是,这栋楼里的水和电都还没有断掉,路过一处感应灯时,灯光会突然亮起,像是对闯入者的警告。
老式的木质扶手,边缘磨损得十分圆滑;被踩踏了不知多少次的阶梯,表皮已经脱落;发霉的木板门,推开时会有嘎吱的声音;锈烂的防盗栅栏,还挂着一把崭新的锁,也不知道是不是这里哪位住户还想再回来。
静得让人随时想逃的三层建筑,我浑身流着冷汗走完了。
和我印象中的苏式建筑有点出入,但楼下那厚重得如同伏特加瓶盖一样的小亭子,让我确信这就是战斗民族的遗留。
我猜,这个楼亭最初修建的时候,就打算以后当酒吧用了,种点梨花,扯些轻纱,专卖伏特加,买酒姑娘就叫“喀秋莎”……
我其实还是很好奇这些建筑的未来,所以前往北站街道办事处进行了求证。
➤ “这里真的有前苏联人修的老楼吗?”
➤ “这里一共有9栋苏联老楼,分别为15#、16#、17#、18#、19#、20#、24#以及两栋单位公职楼,同属于“成都铁路局人民北路棚改项目”,你进去的应该是19栋。”
➤ “这些楼会保留下来吗?”
➤ “保留基本可以确定,这是成都市前任市长在看到这些苏联老楼时所要求的。”
➤ “什么时候开始翻修呢?”
➤ “要看周围拆除进度,现在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得做土地上市的准备。”
➤ “这里会修成什么呢?”
➤ “去年领导来现场提了工作要求,这几栋苏联建筑后续会预计会打造成类似“东郊记忆”那种形式,但仅仅是预计,具体还要等规划出来了才能确定。”
我知道,无论以后这几座苏式老楼会作何用,肯定都会翻修得富丽堂皇,所以今天我所做的记录,所拍摄的照片,也许不至于没有意义。
虽然按照北站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说法,这里已经不属于北改,而是中优,但这里其实承载着城北最浓重的记忆,而它转身前的模样,也许是整个旧城北最后的影像。
推
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