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时评
速递全媒体信息,对接行业需求!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时评

总台2022网络春晚:一次温暖与破圈的年轻化表达

传媒时评  · 公众号  ·  · 2022-01-26 22: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句一非遗,尽是华夏美!

当非遗文化隐藏在一句句歌词中进行传播时,你听到的不仅仅是“朗朗上口”的音乐,还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丰富文化内涵。


有人说这很“总台”,而这只是该场晚会的一个缩影。在以“青春正好,当燃开新”为主题的总台2022网络春晚的舞台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继续开新潮的舞台设计,不断“玩”出新花样的节目“开新”创意,更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新”力量,新的文化元素正在加入,新的年轻一代主动拥抱、主动表达传统文化的趋势正在形成,这无形中让文化传承有了新的活力。


今年总台网络春晚在话题和收视方面都有着抢眼表现,直接印证了这一届年轻人的接受和喜爱程度。从酷云实时收视数据来看,总台网络春晚收视快速突破1.7,获得同时段收视冠军。


事实上,从2021年网络春晚的“少年”刷爆全网、扩充了青春边界,到2022年网络春晚的青春自定义; 从《国家宝藏》的IP化打造、破圈,到《典籍里的中国》感悟中国精神与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总台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年轻化表达新范式——大量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润物细无声”的融合,让年轻化表达呈现出引领而非迎合、共情而不煽情的新样态。

诚如已经走过12载的网络春晚,今年很少有人跟B站去对比了,毕竟已经是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或者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两者已经是不同的新物种了。

01
非遗文化大放光彩,以青春之力参与文化传承

在2022年总台网络春晚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令人眼前一亮,让年轻人直呼想不到。

最典型的莫过于“央视girls”以水墨画形式打造“开新仙境”的《望飞花》,这是一首专门致敬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曲,每一句歌词都在致敬一项非遗文化——“念十六上下进退法”指的是中国珠算,“流水知音遇伯牙”说的是中国古琴艺术,“愿在伞中习琵琶指法”指的是南音,“千年寿纸水月笼沙”唱的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一句一非遗是网友们对这首歌的评价。仔细去研究,会发现这首歌背后还有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针灸等传统工艺,还有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让网友们对这一表演惊喜纷纷点赞,这无疑是一次关于非遗文化非常好的科普行为。


另一个引起强烈反响的是叶音舞团带来的《传承》,其将街舞与非遗代表英歌舞进行融合,全新演绎黛玉葬花、桃园三结义、真假美猴王等经典片段,节奏强烈。从《传承》表演中,不变的是英歌舞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变得是表演的人以及观看的受众。

非遗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被年轻一代传播并接纳认可,其文化价值才能得以保存和提升。无论是央视主持人的“现身说法”,还是年轻偶像的以身示范,总台2022网络春晚“别具一心”的设计,都达到了对非遗文化非常好的传播,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传承中来。

02
传统与流行元素齐飞,青春活力焕发文化底蕴

作为一场面向年轻人打造的晚会,总台2022网络春晚当然少不了青春味、年轻态,例如开场歌舞《当燃开新》的表演,由一群年轻人跟着旋律轻快的音乐在户外大街上合唱起舞,满满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种自由而欢快的氛围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影子,他们与现代潮流文化碰撞、融 合,产生出了新的火花,其形象也变得鲜活、可爱,并且耐人寻味。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民乐的高频率亮相,比如《健康护卫队》节目中的琵琶,歌曲《我的家乡最闪耀》里闽南调、马头琴等,他们或与说唱结合,或与电音联手,或与家乡情怀融合,让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呈现出“一体两面”的传播效果。

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的融合,不是表面的相加,而是真正的“水火交融”,这显然需要高超的驾驭技巧。正是得益于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在通过大众传媒提高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欣赏方面,总台和央视网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无人能出其右。

比如在尚雯婕与都楞扎那合作带来的歌曲《天问》中,流行音乐与传统呼麦融合,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向近年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中国航天致敬。在孟佳与Amber刘逸云全新演绎的《刀马旦》中,传统文化与新潮元素也呈现出了完美融合的状态。另外,《正经组合》则以传统美声和歌剧唱法演绎现代流行歌曲,也给了网友不少惊喜。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下央视boys组合的朱广权和尼格买提,他们在2022网络春晚上大胆尝试了说唱,变身“说书人”,纸扇一摇,武侠范的《沧海一声笑》的旋律响起,不仅有唢呐、中阮、革胡等传统文化元素,还巧妙地融入了过去一年难忘的几件新闻大事件与当事人。Rap与潮流电音相辅相成,国风舞台燃炸全场,完完全全的总台原创。


不管是传统文化融入新的表演形式,还是以新的表演形式诠释传统文化,总台2022网络春晚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年轻态的表达创新,也体现出了文化自信的包容性和延续性,创造了年轻一代在文化传承的传播新探索。

03
创意突破鲜明立体,以青春之新温暖人心

除了节目内容的精心设计外,总台2022网络春晚整体创意设计也是继续给人以惊喜,大量歌曲给人以温暖,传递正能量。

比如歌手周深带来了新歌《说声你好》,歌声娓娓道来,讲述了青年对2022美好生活的期许,依旧是清澈且治愈人心。王嘉尔在网络春晚舞台上选择了新歌《王嘉尔》首秀,表达了他在海外的时候对于家乡的思念,呈现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外打拼的情景,致敬在外打拼、为梦想而努力的人们,网友们纷纷表示“破防”。在总台2022网络春晚中,还有一个环节是表演者通过“开放麦”表达自我对生活、对未来的态度,让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2021网络春晚,一首《少年》火爆全网,感动了无数人。而今年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带来了2.0版《热爱与少年》,表演者是一群已经80、90岁高龄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还迎来了97岁的指挥家曹鹏带领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开新”加盟。

在歌唱中,他们融入对青春和梦想的热爱,鼓励年轻人要永远保持年轻心态,再一次点燃网友的热情。90后的学生周亦凡作为乐团中的晚辈,与90岁的老师对话中表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所有保有初心的青年人的!”这也让更多人意识到,青春与年龄无关,青春是一种心境与态度。


年轻人除了有青春的模样,青春向上的力量更为重要。经过多年实践,网络春晚已经找到了年轻人表达的解码秘籍。作为网络媒体领军者,央视网也正在成为年轻化表达的创新者、引领者。

在总台2022网络春晚幕后记录片中,当问到“开新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表演者们的答案是创新、刷新、更新、革新,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年轻人能够接受新的文化元素,希望中国音乐等文化能够立于世界。

有流量、有口碑、有价值——总台2022网络春晚不仅提供了青春的舞台,也用一个个节目的年轻化表达,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社会未来的想象力。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 传媒时评 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