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会议活动等政务信息。 |
丨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部分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目前未设置正高级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共涉及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11个系列。这些系列职称层级的健全,进一步拓展了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了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通知》有哪些内容?
《通知》是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的一个配套文件,共4部分13条,明确了增设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正高级的名称、评价标准、评审组织和评审监督等主要内容。
增设正高级的职称系列和正高级名称有哪些?
工程系列 增设正高级工程师
经济系列 增设正高级经济师
会计系列 增设正高级会计师
(其中审计专业为正高级审计师)
统计系列 增设正高级统计师
技工院校教师系列 增设正高级讲师、
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 增设正高级讲师
工艺美术系列 增设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艺术系列 增设高级舞台技师
(副高级为主任舞台技师)
实验技术系列 增设正高级实验师
船舶系列 增设正高级船长、
正高级轮机长、正高级船舶电子员、
正高级引航员
民用航空飞行系列 增设正高级飞行员、
正高级领航员、正高级飞行通信员、
正高级飞行机械员
农业系列 继续开展农技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工作,可设置农业、林业相关专业。
其他系列 个别专业未设置到正高级职称的,在分类推进各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时进一步完善。
评审工作如何开展?
《通知》提出,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 业内评价机制 ,遴选高水平的专家组成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采用个人述职、成果展示、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综合评议、业绩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正高级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评审质量。
《通知》强调,正高级职称评审 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 ,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优中选优,严格评审标准,进行适当比例控制,充分发挥正高级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要加强正高级职称评审的 事中事后监管 ,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学术造假“一票否决”,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正高级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分类推进、试点先行、稳步实施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增设正高级职称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坚持分类推进、试点先行、稳步实施,做好衔接过渡,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要加强舆论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正确对待和积极参与改革工作。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就《关于在部分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一起来看——
主持人
《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明确规定,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人社部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预计到2020年前后才能全部完成改革任务。
为了让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更早地享受改革红利,经过调研论证并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和地方人社部门的意见,我们研究起草了《通知》稿,作为贯彻落实中办发〔2016〕77号文件的一个配套文件,先行解决原来没有设置正高级职称的部分职称系列开展正高级职称评审的问题。
在部分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健全了层级设置,进一步拓展了职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更好发挥职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有利于解决部分领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问题,让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更有奔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2
主持人
正高级职称的名称是如何确定的?
答:
在国家统一设置正高级职称之前,部分地区和单位在个别系列探索开展了正高级职称评审试点工作,但是名称并不统一。 比如,工程系列正高级有“正高工”“研究员级工程师”“高高工”“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等不同叫法。
为了确定正高级职称的名称,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做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走访了部分院士和知名的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意见建议。
从调查和走访情况看,大家对“正高级”这一称呼接受度较高,认为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与其他层级在名称上衔接自然。
2009年,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时,我们首次将正高级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正高级职称名称,总体效果较好,广大教师非常认可,社会上普遍接受,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借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成果,综合考虑各系列之间的平衡和发展,除个别系列以外,原则上各系列新设正高级职称的名称为“正高级”。
今后,职称各级别的名称要遵循国家统一规定,规范表述。改革前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自行试点评审的正高级职称,要按照一定条件和程序过渡,逐步统一到新的系列名称上来。
需要说明的是:
一是1994年以来原人事部、农业部在农业系列组织开展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评审,实施20多年已经深入人心,经广泛听取基层意见,此次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作为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名称,设置农业、林业相关专业。
二是考虑到艺术系列的舞台技术专业,其副高级职称为主任舞台技师,因此,经商文化部,将其正高级职称命名为“高级舞台技师”。
三是出版系列的技术编辑和校对专业虽未设置正高,但可以参加该系列其他专业正高级职称评审,基本能够解决其职称晋升问题,这两个专业的正高级职称问题在将来研究制定出版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时一并解决。
3
主持人
正高级职称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答:
标准是人才评价的核心。
正高级职称评审就是要培养和造就行业内高层次领军人才,要产生真正高水平的专家大家,要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评价标准主要从品德、能力、业绩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加上必要的工作经历和学历条件。
要求申报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功底,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发展;要求掌握关键技术,工作业绩突出,能够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情况不同, 正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 。国家标准是基本标准条件,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鼓励各地区、各单位按照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在基本标准条件基础上制定具体评价标准。
4
主持人
如何开展好首次正高级职称评审?
答:
首次评审要确保科学、公正、公开,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首先,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 ,遴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高水平专家组成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首次评审可以吸纳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等相邻或相近专业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作为评审委员会委员,也可以选择本专业领域内业内公认、业绩突出的资深专家作为评审委员会委员。具备条件的单位,可以通过考核认定的形式,产生适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作为首次评审的评审委员会委员,但考核认定仅限于产生首次评委,要严格标准、程序公开、严控数量。正常化评审后,原则上不再组织考核认定工作。
其次,要创新正高级职称评审方式 ,采用个人述职、成果展示、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综合评议、业绩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正高级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防止乱评滥评 。各地区、各部门组建的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要按要求履行备案手续。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组建的正高级评委会应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各地以及实行自主评审的单位经授权组建的正高级评委会应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未经核准备案,不得自行开展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5
主持人
如何加强正高级职称评审的监管?
答:
正高级职称评审涉及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职称制度改革的牵头部门,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管。
在制度公开方面 ,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正高级职称的评审办法、具体评价标准在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备案时要一并上报,并进行公开。
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 ,落实评委会核准备案制度,建立随机抽查、巡查制度。
在评审组织方面 ,要求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权限开展工作,不得擅自扩大评审范围。 对于违反评审工作纪律,不能保证评审质量的评委会,视情节停止评委会的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在诚信建设方面 ,要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正高级职称,一律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