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公司官微  ·  如何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权威回应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懒在山城的猫 ... ·  昨天  
e公司官微  ·  DeepSeek,大消息!“Open ...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门紧闭!确认要撤场!曾一天排队近3000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110岁老人一辈子没住过院!六条长寿秘诀,看完非常佩服丨健康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17 19:33

正文

老话儿常说,“人食五谷孰能无病?人食烟火怎能无痛?” 通俗点说,就是人活着,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


不过,湖北就有一位老人, 110岁了 一辈子没住过院,黑发比儿子还多!这位老人名叫陈国清,湖北人。据《楚天快报》报道,老人出生在清朝光绪年间,110多岁,家中五世同堂,黑发比自己儿子还多! 现在 老人依然声音洪亮,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慢性病。


她的养生方法可以说是非常有讲究的,小编看完都非常佩服!

▲110岁老人陈国清


1
每天就吃两顿饭,再好也不多吃

由于解放前生活困苦,陈国清老人多年来养成了特殊的生活习惯——每天只吃两顿饭。一般早上8~9点吃早饭,中午2~3点吃第二顿饭,晚上不吃。如果晚上实在饿,也只吃一点饼干。


其实,“每天两顿饭”的做法从古就有。我们的古人只吃两顿饭,不吃晚饭。中医上有说: “过午不食” 。所谓“午”,就是中午11~13点,过了下午2点就不能再吃饭了。


虽然有“过午不食”的说法,但专家 并不是让大家真的不吃晚饭,而 是提倡晚饭要少吃一点,吃个半饱、七分饱足矣。晚上吃得太撑,确实对健康不利。


2
粥才是天下第一补,每天喝四宝粥

陈国清由于高寿,目前牙口不太好,从很早的时候就坚持每天都喝“四宝粥”。四宝粥以大米为主,配以红豆、玉米粉、红枣,也可以再配上一些燕麦片、小米、红薯等,再用高压锅压得稀烂,这就是老人的早餐。



说到“天下第一补”,其实恰恰是我们最常喝的粥!《周书》中就提到“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


有意思的是,不仅中国人认为喝粥养生,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历时14年多、有10万多人参与的大型研究也发现,每天一小碗粥可能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3
肉吃太多难长寿,每餐吃肉不超3块

老人的中餐更是简单,主要是蔬菜,每1~2天才做一点肉类。不过严格的是,老人每餐吃肉在3块以内。老人从不吸烟,以前年轻时偶尔喝一点点酒,现在则是烟酒不沾。由于合理的膳食,老人现在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4
想长寿不能懒,让人伺候不是好事

陈国清老人一生爱运动,因此一些疾病也远离她。即使已经110多岁高龄,她仍然坚持做力所能及的运动。


走进老人的房间,虽然较为简陋,但是异常整洁,各种杂物摆放得井井有条。老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每天晚上都要用热水泡脚。自己能拖地扫地,换下的外衣交给儿子洗,但内衣、秋衣还是老人自己洗。


5
一辈子没住过院,能吃药就不打针

老人家一辈子没有得过大病,更没有住过一次医院,虽然现在牙口不好,而且眼睛也不太好,但对于110岁的老人来说,能保有现在的健康状况,确实难能可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