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206天。
昨天写如何高效学习时,说到有2种学习方法:自然学习法和结构化学习法。
自然学习法碰到什么学什么,以量取胜;而结构化学习法是,先有知识地图,带着目的学,学完后再整理放回结构中,最终将以质取胜。
你平时是哪种学习方法呢?
如果你看了我前期的文章,可能会注意到,我在写个人品牌主题时,有写过个人品牌平衡轮。
个人品牌分为:定位,产品,传播,社群,变现,这5个关键环节。
而我1月份学习个人品牌,2月份学习文案,3月份学习产品思维,4月份学习成交文案,5月份学习李叫兽,6月份故事思维,都是在将这些版块一个个的打通。
其实也是结构化在学习。
那结构化思维是什么呢?
“结构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 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几个关键词:
问题,结构,拆解
用怎样的结构,又怎样拆解呢?
比如,我们打开一个得到的课程,通常看到的标题是什么?问句;就和我今天的标题一样。
接下来呢?
承前接后,引起今天的话题;
再然后呢?用故事,说明,为什么需要知道或掌握这个问题;
再然后呢?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具体用怎样的方法,几个步骤,去解决;
再然后呢?提出下一个问题,吸引你去关注明天的课程。
结构是怎样的?
问题,过渡,故事,解决方案,下一个问题。
以上就是我用结构性思维方式,将看到的课程进行了拆解。
其实,你看到的文章,书,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拆解,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结构化思维就是这样一种 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
你可能会说,我也想练习,怎么练?
其实你只需要在脑海中牢牢记得这张图就好了。
从纵向上看,最顶端就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层就是支持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或者叫子理由。
碰到一篇文章,一本书,先把这张图填完,然后再决定看或是不看。
很多高效学习的人,印象笔记也是按照这个思维搭建的。
关注的主要领域是什么,每个领域里又有哪些关键词,遇到值得收集的内容,就一个个的丢回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以上是,从上到下的金字塔思考方法。
当你打开一个小金字塔时,遇到的情况就是海量的信息,你需要归类,整理,就是倒金字塔结构。
最上面的一层是你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归纳、提炼,进入到下面一层,最后沉淀下来,可以得到最底层的结论。
我们在做信息筛选时,多是这样的状况了。
这张图,是学习结构化思维的重中之重。
每次我演讲时,都会用这样的图。
G的位置,写上我本次演讲的目的,即:结论先行。
再去想:会有哪些理由来支持这个结论,将可以想到的理由全部列出来,将其中最重要的3个,根据逻辑递进的顺序列在a,b,c的位置。
G和a,b,c的关系是以上统下;而abc三者之间的关键是:越来越重要。
再往下,就是支撑理由的事实。
我做过哪些事情,我通常会把自己做过的事情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