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前车司机斑马线礼让行人,却反遭后车司机谩骂殴打的视频在微博上疯传。
不知道是啥事?戳下面的视频来围观!
在视频中,受害车主在路口拐弯时礼让了横穿斑马线的行人,这本是车主的文明之举,却惹怒了紧随其后的奥迪车主。奥迪车主先是疯狂鸣笛催促前车,紧接着又逼停前车,对前车车主进行谩骂殴打。
在我国,机动车礼让行人早已明确写入《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对于奥迪车主恶劣甚至违法的行为,正义的网友们纷纷表示看不下去!
也有网友发言:在拥堵的机动车道上,如果遇到前车无故减速,真的很容易触发“路怒症”啊!
更是有网友表示: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在中国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的确,在中国各个城市的街头,你经常能看到“中国式过马路”的情景。
不仅机动车丝毫不礼让行人,行人更是“见缝插针”随时准备“冲”过马路。更可怕的是,斑马线前的“人车抢行”总是伴随着“血和泪”的教训。
就在近日,江苏盐城的一位老人在横穿斑马线时,由于来往的车辆抢行,不幸被撞身亡。
不仅是老年人,同为弱势群体的儿童在横穿马路时也饱受危险,学校大多地处街面上,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接送孩子时,来往车辆车速非常快,经常只能趁着没车的空隙,小跑着过马路。也正是这样的交通环境,让近些年儿童横穿马路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惨剧时有发生。
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因斑马线前不让行而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达4907起,造成1145人死亡,4487人受伤。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机动车和行人的争抢中消失。
为何“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这一国际通行的准则,在中国实现起来这么难呢?
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车流速度快或者前后车距过近,突然减速很有可能引发车祸。2017年,中国全国的车辆保有量达到2.7亿量,面对着越来越拥挤的的车流和越来越复杂的路况,减速避让行人确实难度很高。
网上有一位网友发了一组图片:驾驶着摩托车的他停车避让行人,却被后方车辆追尾,这样的情况在各个城市的路口时有发生,不仅危险,也给当事车主带来很多不便。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避让行人的文明行为并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正如网友所说,很多司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减速礼让行人后,反而会被后车按喇叭催促甚至是谩骂,有了这样的“体验”,司机们也就不愿意在“多生事端”了。
因此,想减少 “奥迪车主打人”这样的恶性事件发生,让全社会自觉遵守“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行为准则是当务之急。
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城市让“车辆礼让行人”落了地,
并受到了行人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这些城市是怎么做到的?快来看看!
杭州的“斑马线礼让”行动最早从公交车开始。在 2007年,杭州市公交集团就制定了《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明确规定“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从制度上保障“礼让”的实施。
最初试推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各路段检查,一旦发现公交司机在斑马线前未礼让行人,就扣除该车司机当月的300元“司机安全奖”。在公交车的带领下,2009年,杭州市内出租车也加入到了“礼让斑马线”的行动中。2010年,出租车系统出台相关规定,规定出租车在斑马线前不减速、未停车让行、未避让的,一次扣10分。在推行过程中,通过评优等正面激励和负面的惩罚措施,让“礼让斑马线”常态化。
正是“制度+监管”双管齐下,让杭州司机的“绅士风度”成为全国典范。
今年五月,西安市开展了针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违法整治,对不礼让行人的司机记3分,罚款100元。
为了落实规定,在高峰期间,西安交警坐镇各个繁忙路口,在劝导车辆礼让行人的同时,采用执法记录仪取证,对没有礼让行人的车辆进行抓拍和罚款。活动开展半个月内,西安共纠正此类违法行为2645例,处罚1264例。
除了铁面无私的执行规定,西安市交警支更是大开脑洞,用剪贴画创作了一段小视频,发在交警官方微博上,向广大车主科普有关交通法规,提醒市民遵守“车让人”的规定,萌萌哒的交警、色彩强烈的信号灯让网友们无法拒绝。
中国的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文明和居民素质有一个进步的时间,无论是“禁止随地吐痰”还是“自觉排队”,这些文明行为都需要一个制定规则并监督落实的过程,才能在社会中形成风气让百姓自觉遵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也将成为中国每一位司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也许,未来当你停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时,收获的将不再是谩骂,而是赞许!
编辑:张乔雪
微信编辑:周文超
参考资料:中国网、凤凰资讯、网易新闻、新浪财经、新浪微博、百度百科、摩托吧、杭州网、西部网、华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