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感受。这些感受源自一直以来
和一些比较优秀的朋友的交流,也源自我个人成长的经历。
我发现,如果一个人想要毁掉自己,以下三个方法任意一个都够用。
1
格局的缺失。
一个缺失格局的人,三个词可以准确概括其特点:
短视、狭隘、保守。
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不一定多伟大,但一定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但这种理想,随着和生活交手次数的增多,就变成了一「日」三餐了。
所谓滚滚红尘里的碌碌无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财富的匮乏和格局的缺失,有很大的相关性,但不是必然的原因和结果。
有人在财富禀赋上并不占优,但却有宏大宽广的格局。也有人出身富足,却终其一生都是小家子气,裹足不前。
真正的穷,是认知,是思维,是行为模式上表现出来的格局观的缺失,而不是财富层面的短期不足。
一个有格局观的人,往往会用机会成本的思维思考问题,会去思考更长远和更全面的系统性问题,以及某个问题和行为的长远和系统性的影响,把微观的事情,摆在宏观的系统下来考察。
而缺乏格局观的人,则往往只能看到当下的眼前利益,或者说只能「就事论事」,他们极其缺乏「见小曰明」的全局观,也不能看到更远的时空里,当下的所为能产生何种结果。
一方面,他们缺乏把握宏观大局的能力;
另一方面,他们也不相信长远的结果。或者说,没有能力去把握非确定的结果。
一言蔽之,他们笃信眼前确定的利益,而对长远概率的回报,则因为无能把握,一概排斥。此为短视。
另外,没有格局观的人,往往内心也是狭隘的。这种狭隘,体现在对人,也体现在对事,还体现在对自己的方方面面上。
狭隘的人,通常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自我太强的人,就不容易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也不容易接纳和包容世界的多元,他们的评价体系单薄而单一。
狭隘还意味着认知更新的缓慢甚至失败,思想的来源和进化,一定是多元化观点碰撞和杂交的结果。没有这种碰撞和杂交,就会变成一个「手拿锤子的人」,在他们眼里,全世界都是一颗钉子。
最后,丧失格局的人,又会变得极度保守。不敢冒险,不敢拥抱不确定性,害怕失败,害怕掌控之外的情况发生。他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最终裹足不前。
保守意味着自身天赋和潜能的极大浪费。
明明可以做大事的人,因为保守的性格,只能在流水线上当螺丝钉。明明可以加杠杆扩大资源利用的人,却保守地以极低的速度积累着财富。
不敢冒险,是大众的“通病”。而财富往往又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之间的关系我此前有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2
懒
懒字非常容易理解,不必着墨太多。简单说,懒的意思就是总认为这世界存在某种捷径,可
以最少的努力,换来最大的回报。
懒的另一个意思,是只想要成功的结果,不想要努力艰辛的过程。这样的心态,又衍生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浮躁。
那些一上来就问这只股票可不可以买,那个房子要不要卖的人,那些一心想着一夜暴富,发财捷径的人,那些认为听了某些名人讲座就可以立马变得牛逼厉害的人,毫不客气地说,
统统都是懒人。
难道你认为在资本市场里能持续赚到钱,是随便找别人推荐几只股票就能实现的吗?你知道一个成熟投资体系的建立,需要读多少投资相关的书?需要积累多少理论&实践的知识?又需要真金白银在市场里交多少学费?
特别懒的人,都希望你给他直接的结果,拿去就可以用,而且还不会出错,还能让他立马变得厉害/赚到钱。不然他还要喷你,说你这方法有问题,或者说你这是鸡汤,无卵用。
凡是不懂得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凡是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接问人要结果的人,在我这里,统统都定义为懒人。
所以,直接问我投资建议的,我从来都不会回。因为我知道,这些人至少稍微勤快一点,观点到处都是。
让人养成越来越懒的习惯,是犯罪。
3
贪
如果说格局观的缺失导致人们不能系统地宏观全面长远地看问题,
贪就是在系统内部,分不清主次,搞不明白主要矛盾为何,也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舍弃。
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没有人可以做到真正的全能。每个人都要放弃一些东西,然后全力聚焦,去在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上,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之前有位健身的朋友说过一个观点:
连自己的身材都管理不好,怎么可能管理得好公司?
这是不少健身广告的旗帜用语,可以说扎了很多老铁的心,老铁们摸摸自己的啤酒肚,黯然神伤,觉得这句话说得对极了。
我问朋友:
你觉得马云的身材好吗?马化腾的好吗?罗振宇算不算有名的搞公司的人,罗永浩呢?你觉得他们哪个身材符合你们健身圈的好身材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