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先生  ·  为什么有人天生睡眠少? ·  昨天  
科普中国  ·  调水工程,在冬天一定会结冰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普中国

黑洞可能已经穿过了地球,只是我们一直没发现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1-04 15: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黑洞和暗物质的问题,引出了一种被称为原初黑洞的新概念。原初黑洞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其质量可能只有小行星大小,但对宇宙中的物质有引力作用,被认为是暗物质的候选成分。文章探讨了原初黑洞可能在宇宙中的行为,包括在古老岩石中留下笔直的细隧道的现象,并讨论了科学家如何在地球上寻找原初黑洞的痕迹。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寻找暗物质的现状和挑战,包括实验寻找暗物质的新方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原初黑洞的概念和特性

原初黑洞是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质量可能只有小行星大小,对宇宙中的物质有引力作用,被认为是暗物质的候选成分。

关键观点2: 原初黑洞在宇宙中的行为

原初黑洞可能在宇宙中催生空心小行星,在古老岩石中留下笔直的细隧道。科学家通过寻找这些现象来寻找原初黑洞的痕迹。

关键观点3: 寻找暗物质的现状和挑战

当前寻找暗物质的方法包括实验寻找暗物质的新方法,但面临挑战,如太阳中微子背景的干扰。科学家不得不考虑WIMP之外的暗物质可能性,各种新想法层出不穷。


正文


你是不是觉得黑洞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对一些物理学家来说,迟迟找不到的暗物质让他们宁愿相信,黑洞已经穿过了地球,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一般的黑洞是在恒星耗尽核燃料后形成的,经该途径产生的黑洞质量一般都比太阳质量更大。如果一颗比太阳还重的黑洞穿过地球,不要说地球,整个太阳系的轨道都会被它搅得乱七八糟,打击效果堪比《三体》中的“光粒”,人类不可能注意不到——如果说没发现,那也只可能是人类文明在发现这样的黑洞之前就已经被它摧毁了。


黑洞想象图(图片来源:pixabay)


原初黑洞


但最近一篇发表在《暗宇宙物理学》Physics of the Dark Universe上的论文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种黑洞,原初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这种黑洞是宇宙大爆炸时,因为局部密度涨落产生的小型黑洞,这样的黑洞质量可能只相当于一颗小行星,体积则只有一颗原子大小。我们观测不到这样的黑洞,但它会对外有引力作用,也是暗物质的候选成分。


论文认为,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原初黑洞,那它可能在宇宙中催生一些空心小行星,也有可能在地球的古老岩石中留下笔直的细隧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寻找原初黑洞。


原初黑洞示意图(图片来源:NASA)‍‍


原子大小的原初黑洞可能会被小行星捕获,如果小行星的核心又是熔岩组成的,那么就可能产生一种情况:小行星中心的熔岩都被核心的原初黑洞吞噬,外层的岩石空壳因为是固体,凭借着自身的强度抵抗着引力向内坍缩的趋势。最终,这颗小行星会变成一颗空心小行星。论文计算发现,对于宇宙中常见的物质,比如花岗岩或铁,只要它们的大小不超过地球半径的 1/10,那么材料的强度就可以抵抗引力的拉伸。所以,如果我们在宇宙中发现了密度很低,大小不超过地球半径 1/10 的小行星,就有可能是原初黑洞导致的空心小行星。


事情到这里看起来还算常规天文学的范畴,但论文并不满足在太空中寻找原初黑洞,他们甚至想在地球上寻找原初黑洞的痕迹。


原初黑洞很有可能会在宇宙中快速穿梭,如果一颗质量 10²² 克的原初黑洞穿过地球,那它可能会在刚性物体中留下一条直径大约 0.1 微米的隧道。不用怕,这样的原初黑洞穿过人体的概率非常低,就算它真的穿过人体,因为相对速度很高,反而造成的破坏很小,这样的隧道太细了,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


但如果真的观测到这样的细隧道,就说明原初黑洞可能真的存在。研究人员计算发现,平均来说,每 10 亿年能在 10 平方米的截面积上留下 0.000001 个这样的隧道。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概率对于寻找暗物质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或许我们可以放置一些大面积的金属板,用显微镜在上面找直径 1 微米左右的隧道,用这种方式来寻找暗物质的可能——原初黑洞。


疯狂的想法,无奈的现状

‍‍‍‍

不管是认为黑洞已经穿过了地球,还是认为这样低的概率可以接受。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让物理学家产生了这样疯狂的想法?其实,全都是被暗物质逼的。


在天文学家的眼中,不论是为了解释“邻近”星系的旋转速度,还是为了解释整个宇宙的演化过程,暗物质早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无法通过电磁波观测到这种物质,却能几乎在所有地方观测到它的引力影响。所以,这种看不见,但又有引力作用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是物理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直到最近几年之前,物理学家还只将探索的重点集中在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WIMP)上。这是一类假想中的粒子,它们与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基本兼容,并且可以很自然地解释宇宙中暗物质的比例。物理学家设计了大量实验来寻找可能存在的 WIMP,比如我国的 PandaX 实验和意大利的 XENON 实验,他们都是用液氙来寻找暗物质。暗物质如果穿过液氙,就有可能诱发液氙闪光。科学家可以根据液氙闪光的次数、频率反过来推测暗物质和氙原子相互作用的概率,这在物理上被称为碰撞截面,反映了暗物质粒子的一些基础属性。


但关键的问题是,虽然暗物质探测实验的精度越来越高,我们却仍然找不到任何一种 WIMP。甚至因为现在实验对 WIMP 碰撞截面的限制太过精确,一些经典的 WIMP 候选已经被排除了。


今年 11 月,我国 PandaX 实验和意大利 XENON 实验分别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表示这两项实验可能已经探测到了太阳中微子背景。太阳发出的中微子同样也有碰撞截面,会对实验精度产生影响。虽然实验置信度都不高,PandaX 实验为 2.64σ,XENON 实验为 2.73σ,并未达到 5σ 的标准,但这符合研究人员的预测,他们对此充满了信心。


PandaX 和 XENON 实验可能已经观测到了太阳中微子背景(图片来源:APS/Alan Stonebraker)


但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家在找到暗物质之前先观测到了太阳的中微子背景,这表明暗物质的信号比太阳中微子还弱。如果进一步提升观测精度寻找暗物质,太阳中微子的信号又会成为显著的干扰,进一步增大暗物质的寻找难度。


所以,物理学家不得不考虑 WIMP 之外的暗物质可能。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寻找暗物质的新想法层出不穷,例如轴子、原初黑洞甚至还有抛弃暗物质的修改牛顿动力学理论(MOND)。而本文提到的原初黑洞,也是他们的想法之一。



参考资料

[1]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66694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2686424002449?via%3Dihub

[3]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3.191001

[4]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3.191002

[5]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7/161

[6]《环球科学》2024年10月刊 《暗物质的下一张寻宝图》


策划制作

来源丨环球科学(ID:huanqiukexue)

作者丨王昱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


相关推荐

1.最近,真的推荐你吃点“热水果”!(附推荐水果种类)

2.你每天都在用的这几样东西,一开始是给残障人士设计的

3.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4.怕冷的人 vs 抗冻的人,哪个更健康?真相是……

5.绿化带里,竟能捡到文玩?


点亮“在看”

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