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京日报
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180003)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埃里克·沃格林|伟大的韦伯 ·  13 小时前  
互联网思维  ·  罗素:人性的四大欲望 ·  2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罗素:人性的四大欲望 ·  2 天前  
哲学园  ·  ​对话 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京日报

哪吒“彩蛋”,南京竟然藏了这么多!

南京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2-14 16:57

正文

图片


要说最近谁最火

应该就是忙着闹海的“吒儿”了!

据网络平台数据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票房(含预售)突破 100 亿元 🎉
电影里的元素设计🎬
从《哪吒1》到《哪吒2》
蕴含了各种各样的文物巧思

不扒不知道

电影里的“ 文物彩蛋

南京居然藏了这么多?! 🤩


彩蛋一:铙(náo)
早在《哪吒1》中
哪吒的三岁生辰宴上
出现了乐器 (náo)



铙(náo) ”一下!

听见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回响
铙(náo)是我国古代使用的
青铜打击乐器之一

铙可以单个敲击演奏
也可以成套演奏,即编铙
一起听听编铙的声音↓↓


商•兽面纹青铜铙。

商代兽面纹青铜铙

南京浦口区永丰乡龙王荡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商•兽面纹青铜铙 ,重达87kg,高68cm,是 南京地区所发现的最早、最大的铜铙。

这件青铜铙形体硕大,满身铜绿色。使用时长甬置于木架之上,击钲、鼓部而鸣响。

青铜铙两面钲部各装饰兽面纹一组 并以云雷纹衬底。以鼻梁为中心呈对称排布。兽面双目圆睁,曲眉挺鼻,气势威武庄严。主纹饰的兽面虽趋于简化,但目、眉、口、耳等特征依然可寻。


彩蛋二:奏乐俑


这幕电影里弹奏的画面

跟古代 乐俑鼓乐齐鸣 、吹笙共舞

也十分相似


图片

古代 “乐队”如何演奏?

六朝博物馆 青瓷伎乐俑 给你答案


三国吴 · 青瓷伎乐俑群





三国吴·青瓷伎乐俑

南京江宁上坊东吴大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该组青瓷俑,从衣冠服饰和姿势的不同,分为 坐榻俑、击鼓俑、抚琴俑、侍从俑 等。


青瓷坐榻俑,戴平顶冠,身着交领宽袖长袍,榻前放着长条几,当为主人。 青瓷抚琴俑,戴冠,踞坐,手抚琴弦。 青瓷击鼓俑,用鼓槌与手掌敲击扁鼓。 青瓷吹奏俑,只身站立,似在吹奏。


从陶俑的服饰和姿态推测这是一场十分精彩的宴乐,不仅有弦乐,打击乐,还有吹奏乐。



彩蛋三: 七色宝莲




作为全片最重要的法宝之一

七色宝莲有着强大功效

有了它

哪吒和敖丙才能“重塑肉身”



它与博山炉形如山峦的造型

极为相似

博山炉是 古代的“香薰机”

因外形酷似仙山而得名



左图: 西汉青铜博山炉,右图: 青瓷香薰。

溧水博物馆藏 西汉青铜博山炉 ,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炉盖镂空为博山造型,山体险峻重叠,上面装饰有云气纹,以显示仙山高耸入云。焚香时,烟雾缭绕如海上仙山“博山”。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青瓷香薰 。两晋时期青瓷香薰成为贵族新宠。这件青瓷香薰造型上十分类似汉代流行的博山炉,制造十分精致,造型玲珑,透雕镂空装饰手法应用其上,盖顶部为一坐像,盖面贴塑指状装饰。



彩蛋四: 鸱(chī)吻



阐教仙门重地玉虚宫的外景一出

引得观众连呼“好美”


鸱吻剧照.png


宫殿屋脊两侧的 鸱(chī)吻

是古代建筑上的典型装饰

风格源于唐昭陵

只不过电影中增加了青铜元素


图片
图片


据唐人胡璩记载:“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像于屋脊”。鸱吻是龙的九子之一,可吞火吐水,置于屋顶以表防火之意。


鸱吻的防火能力不仅在于其具有的“水”属性,还有很强的实用性,鸱吻内安装有金属构件,可以避雷,有效避免因雷击而引起的火灾。


鸱吻南京同款
朝天宫棂星门上就有


明·鸱吻陶构件。


明代鸱吻陶构件

南京中华门外眼香庙琉璃窑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明·鸱吻陶构件 高85 厘米 、长134 厘米 、宽32厘米。无釉,胎质坚硬细密,胎色发黄,龙尾形,中空。卷尾向鸱吻的脑后翻卷,刻有大片的龙鳞。两面各高浮雕一条仔龙,背有卷云纹。仔龙面朝正脊,身体粗壮,五爪张开,强健有力。

这个构件是鸱吻的一部分,需要和其它部分拼接,安装在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正脊上。



彩蛋五: 青铜剑



“瞧不起老娘啊?我也堂堂武将!”


殷夫人的这句台词小编也很喜欢

放下剑

她是温柔包容的母亲,允许孩子与众不同

拿起剑

她是英姿飒爽的武将,刚强英勇心怀百姓

细心的朋友发现
殷夫人的武器青铜剑
是典型的战国
圆首双箍青铜剑风格


青铜剑剧照.jpg

image.png


殷夫人的青铜剑

南京也有同款

春秋•菱格纹铜剑





春秋时期菱格纹青铜剑

南京六合区程桥东周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菱格纹铜剑 ,长52.5厘米,宽4.5厘米。青铜质。剑身较长,刃薄锋利,剑茎有两道箍凸起,剑格有镶嵌的空槽,嵌物已佚。剑首圆形,内有数道同心圆。剑身饰墨色菱格纹,制作精致。


这柄铜剑身上的菱格纹与越王勾践剑的菱格纹类似,工艺也应相同。这种高规格铸造工艺的应用,也从侧面证明了铜剑主人身份的高贵。


彩蛋六: (yí)


哪吒误打误撞

溜进了收集甘露的地方

收集玉虚宫的甘露

具体是什么容器?

可能是精致的玉瓶?

小编大胆猜想

可能是 匜(yí)


洗手间剧照0.jpg


匜(yí) 是中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贵族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 盥洗器

多为陶质和铜质

一般形制为敞口、浅腹

前有流,后有鋬(pàn)

带四足或三足者常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