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北京,
有108个消防中队严阵以待,
有895条线路的公交准备发车,
有医生与护士守护着94735个病床,
有执勤的巡警、交警,
有醒来的快递大叔和保洁阿姨……
他们是这城市里为梦拼尽全力的人,
他们是这城市最真实的模样,
他们,就是我们!
今晚,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民网记者吕强在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栏目上的一段催泪演讲↓↓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享单车特别的方便,拿出手机,扫码骑车三秒钟。还有另外一个动作是双手扛起车,然后双肩用力把它放到货车上,也是三秒钟。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像偷车是吧?别误会,这是共享单车运维工的一个标准动作。
他们每天要在城市当中的大小角落,去寻找那些被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他们在凌晨四点,在我们起床上班之前,要把这些单车重新归置好,放到我们最需要、也是最方便的地方。比如说:地铁站口、公交车站旁边、或者我们的小区门口。他们把自己称之为:“单车的护卫队”,他们做那个三秒的动作,每天要做上成百上千次,相当于做两千多次的举铁。
有一个小伙他来自温州,他说:“干这个工作比健身强,能练出八块腹肌”,而且他特别自豪,说:“这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我们现在的工作特别高级,在保护四大发明。”
现在我们每天上班的时候,能够很便捷地找到车,然后三秒扫码。别忘了,晚上有人在为我们三秒扛车。套用一个现在很流行的网络鸡汤,就是“哪有什么三秒扫码骑车,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是的,这是一个共享的新时代,便捷而且高效。但总有一群人,在那个我们不知道的凌晨四点,为我们共享他们的劳动,是默默而踏实。
北京的凌晨四点,有895个线路的公交车即将发车,108个消防中队、还有622辆消防车,他们在严阵以待。那些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在守卫着这个城市94735个病床。还有这个城市1.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六千多公里的道路,上面有夜班的巡警、交通警察,还有小区的片警,他们在默默地值勤。这些人和我们这个城市十八万盏路灯一样亮着,他们让我们这个城市不灰暗。
有人说:“如果要了解一个城市,就应该去看看它凌晨四点的样子。”而这些我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面孔,可能就是我们城市的样子。
我还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记者,我的同行,他是采访基层新闻的。有一次,他采访回来一直在抱怨:“太累了,太累了!”(我)问他:“你采访谁呀?”
他说:“采访一个快递员,跟了他一天,两脚在寒风当中瑟瑟发抖,然后回到家只想葛优瘫。”
我说:“是呀,这个工作不容易,而且赚得不多。”
他连忙纠正我说:“别,人家赚得不少,月薪过万呢。”
对于我们这些小记者来说,月薪过万是什么概念,比我们赚得多。我们经常会调侃到,辞职算了,要不咱们就去送快递吧。只是一个玩笑,听了他们的工作,从早上的五点半到晚上的十点半,除了要送两百多个快递之外,还要卸载、装车、扫描再装车。这么一个又一个的工序,你听来就觉得,这月薪过万是值的,而且,并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朋友他采访的那个快递员,来北京已经十八年了。送快递有五年,他说,他爱这个城市,因为可以给他公平的机会。他现在想和妻子一块儿干,明年可以回老家买套房了。
这让我想到最近的微博热搜,经常会有“大妈卖煎饼果子月入三万”,还有“大爷卖馒头年薪七十万”,等等这样的标题。我们会内心有些嫉妒,有些羡慕,但一定是由衷地点赞,因为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不再是我们印象当中的寒碜或者穷酸。
他们跟我们一样,有着平凡的梦想,并且为梦执着着,这种为梦执着的样子,可能就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样子。
还有一次,我出差一个多月,家里中途停电了。冰箱里面的食物腐烂发臭,实在没有办法,我打通了家政服务的电话,叫来了一个保洁小时工,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她穿着朴素,围着一个围裙。一进门,就把自己的包放在门口旁边,小心翼翼地。我跟她说:“你就帮我收拾一下冰箱就可以了。”她偏不,非要帮我拖拖地,擦擦厨房的灶台什么的。我知道她的心思,她想多做一点,多占用一点时间,就能够多赚一个小时的钱。
这点小心思让我有些不太愉快,我说:“你快一点,快一点。”活基本干完了,还有十五分钟才到两个小时。她说:“要不,我帮你收拾一下衣柜里的衣服吧?”我感到很诧异,我衣柜的门是闭着的,她怎么知道我的衣柜里的衣服很乱。她说:“别误会,你和我的儿子一般大,男孩子嘛,不爱收拾,不爱打理,总喜欢把衣服一窝地放进衣柜里面。而且看您那么忙,一定没时间收拾。”
那个时刻,我眼前这个保洁阿姨,还是一位母亲,可能就像我自己的母亲一样。可能在生活当中,遭受一些白眼和不解,但一定是闷头自己干,多干一点,就能够给家里多补贴一点。她说:“儿子要上研究生了,离家有些远,要给他补一些路费。”
我欣然地把衣柜的门打开,里面是两三个月没有整理的衣服,也好像打开了一个心门,里面有很多同理之情,亟待收拾。
每每到春节的时候,这个城市会间歇性地,并且症候性地出现用工荒。有一些职业特别紧缺,我们这个时候才会觉得,原来这个城市是多么需要他们。
在除夕当天,我有去客流量最大的北京西站采访过。除夕,最应该回家的日子。我去采访那些还没回家的人,有保安、有保姆、有保洁还有值勤的民警。问他们为什么除夕没回家呀,他们的答案特别相似,说除夕当天能赚两倍工资呢,能多给家里带些年货。他们那些腼腆的笑容,让我仿佛就看到了,他们将这个城市的礼物带回给家人的喜悦。
这种似曾相识的,为爱、为家去全力打拼的样子,可能就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样子。
这个城市是什么样子?是高楼林立的样子,是车水马龙的样子,是华灯初上的样子,也可能是夜里默默坚守的样子,是梦想苦中作乐的样子,是阳光下劳必有得的样子。
刚刚那三个故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那个小伙来自温州,那个快递大叔来自安徽,那个保洁阿姨来自湖北。他们来到这个城市,在认真生活,在用力生活。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情,我一直称他们,为他们。是呀,好像我们跟他们总隔了些什么。凌晨四点,可能我们分隔出两个平行的时空。也可能工种的不同,我们会在内心,有一点点不理解他们的苦乐,甚至人性的那点猜忌和自私,会让我们有些误解。但我们想想,我们一样共享着这个城市,也共享着我们的劳动,会近一点。一样有平凡梦想,并且为此执着,会更近一点。为自己爱的人在努力,会更近一点。他们不是他们,他们就是我们。
在这个舞台上,包括我,我们说过太多的大人物,大故事,大情怀。今天,我说了这三个小故事,才发现,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这些小小的会闪光的故事。可能就是你的故事,或者你的故事。
有一个哲人说:“没有任何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方式应该被粗暴以待”,而今天,我们每一个人的微弱闪光,都应该被这个城市温柔入怀。在这个时刻,作为演讲,我的习惯是用大量的排比、感叹句,慷慨陈词。此刻,我觉得不必了。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平平淡淡、实实在在的事情。
最后,用一个小小的故事结尾吧。
我有一个同学,北漂,刚来北京。住在一个出租屋里,只有不到十平米,只能放一张床。阴冷潮湿,黑漆漆的墙面,他特别不好意思让我去参观。一打开门,他没有介绍别的,一直指着头顶的那个半扇窗户说:“快看,我的房间有窗户,会有光。”
是啊,无论我们的工作、出身或者容身之所有多不同,有一点是一样的,我们平等且公平地享受着这个城市初升的太阳,可能在这个城市有些不容易,而这个时候别忘记:快看,这城市有光。
如果用一句走心的话,
寄语2018,你会说什么?
用你的声音,
制作一张你的专属语音明信片吧!
(点击图片或扫二维码进入录音)
夜读 | 不要生气,要争气
夜读 | 爱情从来不是雪中送炭
夜读 | 被拒绝后,你成了谁?
作者简介 | 吕强,人民网记者。个人公众号“弓口虫” ID:i_worming。
夜读投稿 | [email protected]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翟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