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日光之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芒果TV、腾讯视频同步上线,湖南卫视、江苏卫视、西藏卫视联合播出。这是一次西藏影像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中的隆重亮相。品味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脉络,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关于西藏文化具有新的文化视野和文化表述,这些关于西藏文化生产的选择和尝试,将引发关于西藏新的文化观察和社会讨论。
影片展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背景中的西藏图景,集中刻画了一系列在当代经济生活中的西藏年轻人形象。在西藏的都市环境中,男主角索朗学习能力很强,他以罕见的韧性与百折不挠的意志,终于成就了一番自己向往的事业。女主角达珍已经成为行业精英,选择从繁华都市回归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围绕索朗与达珍,影片展现了拉萨的城市图景,这对观众而言无疑构成了关于当代西藏的认知拓展。拉萨展现出青春时尚的一面,尤其是年轻人主动融入现代都市经济及生活方式的几条故事线,在西藏展开,颇有视觉新鲜感。影片也展示了当代西藏与全国相连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形式。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男女主人公依托网络经济,将西藏“岗巴羊”产业现代化、标准化、高端化,形成了一个服务于全国市场的产业链,这一创业史的追踪与描摹,具有十分强烈的示范意义,牧民旺堆也感受到时代的风气,开始养成了一种现代思维,与男主角合作,并成为这一产业链的合伙人,形成了西藏城乡融合的新业态。通过男主角这一条励志型的故事线,本剧展示了当代拉萨都市民族学意义上的新场景。
这一西藏的形象突破了关于西藏的刻板印象,那种似乎永难改变的传统生活和文化观念。剧中的西藏生活虽然仍旧独具特色,但在经济上已与全国相连,并在日常生活中与主流社会融为一。拉萨已经成为一个无时不刻向外交流交往交融的典型空间。小区居委会干部许少杰和曲宗的爱情,成为电视剧最具观赏性的故事线之一。连同藏汉演员的跨民族出演,成为整部剧中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象征。剧中牧区小女孩格桑的飞行员梦最后实现,仿佛应和了上世纪90年代在西藏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向往神鹰》中的意境,体现了藏族文化的戏剧性的变革,也出色地完成了本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表达。
本剧关于西藏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的细节十分丰富,首先设置了一个嘎吉大院的空间,这个八廓街上古老的藏式民居,连同藏戏老人土登的形象以及玉珍老人去世后的丧俗等等,展示了西藏为人所熟知的传统文化形象。现代社会在八廓街引发的各种冲击,以及土登家小儿子扎西的职业困惑,也展现了现代与传统之间冲突。影片采用了常规的叙事策略,以代际冲突的方式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这种呈现方式也提供了对此冲突的解决方案,必然以家庭至亲的和谐以及互相接纳为结局。本剧的结尾,土登老人的三个子女都完美地完成了人生的意义建构,土登老人也顺利地实现了对于时代的认知协调。本片中当代藏族影像不仅呈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革,而且还讲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保护和发展,这是一种对西藏文化发展更有利的讲述西藏故事的方式,它突破了大众媒介关于西藏传统文化的定型化表述,在与现代社会的多重关系中动态地展现出西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联系。这并不是否认了冲突可能有的烈度,而是昭示了西藏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历史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