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川大叔
相处关系助推者,生活不易;伴你成长,治愈所有不开心。让更多的家庭越来越幸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拆神  ·  339万起!白鹅潭江景新盘开价 ·  2 天前  
财宝宝  ·  @金籉霷:1995年,付了4000块电话初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川大叔

网红Saya打孕妇反转:到底谁在说谎?

南川大叔  · 公众号  ·  · 2018-10-24 21:04

正文

点上方 绿标 即可收听

晚安曲《过客》/是阿涵阿

文/南川大叔



0 1


这段时间,网红Saya和孕妇的事情沸沸扬扬。

孕妇在微博上公开说网红Saya的狗因为没有系狗绳而扑向自己,为了保护自己,孕妇丈夫用脚将狗推开。


结果Saya心疼自己的狗被踢,两人因此起了争执,导致孕妇住进医院并“先兆早产”。


事件刚爆出的时候,网上舆论一边倒的指责网红,在其微博下方进行辱骂:

“你以为你是网红就无法无天了?”


“连孕妇都打,全家人不得好死!”

所有的人,都将孕妇作为受害方保护起来,安慰她,鼓励她。


但这几天,事情却发生了反转。

有网友在微博爆出一段视频。


视频中的Saya并不像孕妇说的那样,只是因为狗被踢感到心疼才与孕妇老公起了争执,而所谓的“互相推攘”也不是Saya先动的手。

后来Saya发博,指出孕妇的证据造假,陈述夸大,并有网友表示Saya爷爷因不堪网络暴力和被网友送花圈气得去世。


一瞬间网上又多了很多支持Saya的网友:

“支持你,这个孕妇就是个说假话的骗子”


“觉得你没有说谎,孕妇也不是啥好人”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我没办法评论到底是谁对谁错。


因为不论是Saya还是孕妇,他们的信任其实已经不值得探究了。

但我想说说网络舆论这件事。

从小我们被教导: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相。


甚至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心理学家麦基在《 可怕的错觉 》中,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说:


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某种情绪,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

一旦有了选择,我们就会去现实中搜寻印证。 然后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的心理定势。

这种可怕错觉,在我们第一眼便被调动了情绪的时候尤其明显。


0 2


泰国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广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广告中一个包租婆带着两个小弟来菜市场收租金。

进了菜市场的包租婆就大声吆喝着要租金,而其他人表情委屈,边走边骂骂咧咧:


“我告诉你们多少次,要注意环境卫生了?赶紧准备好租金先!”

来到聋哑人摊位前,没有丝毫怜悯:


“别给我装可怜,快点!”

来到肉贩摊前,直接搬起秤就砸。


这一切被一位顾客拍了下来放在了网上,标题就叫:


“市场老板娘欺负摊贩”。

网上的评论都一边倒的偏向摊贩,指责包租婆。

“死老板娘,变态!”


“这样的人,怎么不死一死,社会的垃圾”


“我发誓绝不会去这家菜市场,要让它早点关门”

而这样的包租婆真的是网上看到的那样凶神恶煞吗?

不是的。


被网友指责的包租婆虽然收租,但是从来不多收摊贩一分钱;


很多人卖不完菜的时候都是包租婆打包买走;


租金她一分都不会多要,反而会额外照顾聋哑人。


至于那个被扔的称,是因为卖肉的摊贩缺斤少两,包租婆不想让他欺骗顾客。


而包租婆的善良直接被这样一段视频抹杀,“恶”被放大。


网友亲眼所见的视频,却见到了最假的真相。

摊贩的可怜激起了网友的同情,这样的情绪在第一时间暗示了网友,这些摊贩就是被包租婆欺压的无辜群众。


而视频里的事件一遍遍印证着网友的猜想,所以 他们选择相信了他们看到的,这样的相信却误解了一个好人。

03


网络发达的时代,太多人看到几张照片、一段视频,就以自己过往的理解和经验,斩钉截铁地断定这就是事实的“真相”。


这样的误解脱离了广告现实里竟也不时发生。

德阳安医生事件还历历在目,事件起因是安医生和丈夫去游泳, 在泳池里有两个13岁男孩冒犯了安医生,安医生要求男孩道歉。

男孩非但没有道歉,而且还冲着安医生做出吐口水、做鬼脸等一系列侮辱性动作。

安医生的老公看不下去,气得将涉事男孩的头往水里按。

后来在游泳结束后,夫妻俩进更衣室换衣服, 安医生遭到了男孩母亲联合其他人的报复,在更衣室里被打。

最后双方报警协调,安医生的老公给男孩道了歉。

但是没想到第二天男孩的家长找到了安医生和她老公的单位,要求安医生的单位将她开除。


在警方还未给出具体说法之前,男孩的家长将剪辑过的视频,名为 “13岁男孩游泳池里碰陌生女子,遭女子老公狠揍” 放置网上。


一条没有前因后果的新闻,说了部分事实。


一部分人,以正义之姿盲目地选择了相信,掀起了一场舆论暴力。

各种各样的网友开始抨击和谩骂安医生和她的老公。

最终,安医生因承受不了舆论压力而选择自杀。

有人说是网络暴力导致安医生选择了自杀,是家长剪辑过的视频引导了网络舆论。


而我觉得,是网友还未在看得清楚时,就过于激动,就选择去相信。

事件中的男孩和大人,在这个社会上拥有强弱对比的微妙关系。


成年人的不理智相对于小孩的幼稚,更不易被接受,被原谅。

所以 这些看似正常的价值观让我们相信了自己的错误判断之后,轻易的参与了别人的人生。



可怕的错觉不但影响着他人的命运,甚至影响着我们自己。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


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04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选择了两位普通的小孩, 对其中一个说,你的命运很好,以后会发财;对另外一个说,你的命运很差,以后是乞丐。

于是这两个小孩在后来的日子里,命运好的孩子努力学习考入了很好的大学,毕业后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过得确实越来越好。

另一个命运差的小孩,觉得自己怎么努力反正最后都是乞丐,于是干脆放弃自己,早早辍学,游手好闲,最后真的一事无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