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3交通之声记者 孔科媛
93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房产推销、教育培训、理财投资这样的骚扰电话或信息,大家或多或少接到过吧。近日,浙江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稽查大队的执法人员,在查处这些教育培训机构时,搜出了大量触目惊心的个人信息,然后,
在海量信息中,这位执法人员居然还意外的发现了自家孩子的信息,这这这……
家长每天收到的骚扰短信、电话
记者看到在查获的登记本上都是定海区域内小学和中学的名字,
辖区内的学校几乎是全覆盖
,每条信息都有固定的编号,详细到这名学生的年级、班级和名字,后面则对应着家长的手机号码。
排列非常整齐,同个年级和班级的归纳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本人事档案
。
据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稽查大队的杜副队长介绍,有市民向他们举报经常会接到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电话,询问孩子是否需要辅导,吃惊之余,他们怀疑自己的信息被严重泄露。
在接到举报后,为了不打草惊蛇,执法人员采取了突击行动,在定海城区一家沿街商铺的四楼,执法人员先在外面回拨了投诉人提供的骚扰号码,听到里面电话铃声响起,就立马冲了进去。
进去一看,
5、6个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部电话,正在紧张的“工作着”
,在翻阅他们桌上的登记本时,其中一位执法人员居然还发现了自己孩子的信息,而且非常完备,让他十分震惊。我们在登记本上可以看到,他
每打一个电话,家长是怎么回复的,都有记录
,比如“无人接听,这个电话挂掉了,已经去上学了,孩子在睡觉”写的十分详细。执法人员说,他们每天从早上开始打电话,打到晚上,之后会根据家长的反馈,做有针对性的课程推销。
排列非常整齐,同个年级和班级的归纳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本人事档案
在这家教育培训机构,执法人员查获的个人信息资料多达
2160条
,但对于信息的来源,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称,有些是在校门口发传单时,家长自己的填写的,其他的从别人那里购买的,
具体来源,并不清楚。
家长是怎么回复的,都有记录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对其罚款20000元,并责令整改
。由于市场监管部门并非公安部门,培训机构负责人就是不愿意说清楚信息来源,但执法人员判断:
这些信息基本是购买的
。
据执法人员介绍,我们的个人信息最集中的多数是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个人信息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等部门,但是由于信息渠道多样,确定信息的源头还很难。
执法人员还表示,现实中,查办这类案件的数量还非常少,主要是很多接到这类信息的市民,见多不怪了,失去了维权的意识,而且出售信息的行为都是通过网络,传播范围很广,有时他们到了现场不一定马上证据能抓到,藏匿的比较深,有些不在机构里面打电话,躲在其他地方打。
这么多孩子的信息,到底是问谁买的!希望职能部门联合起来,查清真相,找到来源的,戳个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