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领教工坊
领教工坊面向价值创造型企业一把手,以「私人董事会」方式进行个人领导力修炼,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专业的企业家终生学习与共同成长的私属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领教工坊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

领教工坊  · 公众号  ·  · 2017-11-04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你是父母吗?你是哪一类父母?这恐怕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现今社会,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之骄子,身负众望。所有的关注都聚焦在孩子身上,爱之沉重,很多孩子都背负了太多不必要的压力。

孩子累,教育孩子的父母也累。而教育孩子,光有爱就够了吗?万一孩子没有成为理想中的孩子,又该怎么办?

所有的孩子们都本自具足 充满无限可能。请父母们一定要反求诸己认知到 想成就一流的孩子 唯有自己先成就一流的父母。

看完文章,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是哪一类父母?(张勖龑)



你是哪种父母?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中国大多数家长,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他们含辛茹苦,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营养、健康保健等生活层面的看照料上,满足于实现孩子在饮食、健康、服饰、玩具、用品、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这些行为构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内容。


在自己的悉心呵护下,孩子吃得饱穿得暖,长得惹人疼爱、干净清爽,当然身体也茁壮结实。


如家中的孩子主要是由老人照看长大,产生这种情况的几率更大。隔代人似乎更愿意在生活照料的层面上贡献爱心。


这样,对孩子“养育”的职能渐渐变成了单纯的养,“育”的职能就在无尽的关爱中被弱化掉了。


如果父母坚持做孩子的保姆,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责怪、批评、指责都很难将这种差距弥补。


于是他们只能沉重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别人差。似乎一切都难以挽回、难以补救,只能维持现状。


这种保姆式父母,也总是对孩子的成长缺乏长期、系统、全面的规划。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没有摆脱的意识,很容易庸庸碌碌一辈子。


二流的父母做教练

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练。他们会用各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逼迫孩子学会各种技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诞生了无数的虎妈、狼爸。



“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是“中国式狼爸”的宣言。


他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


“狼爸”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自由上网,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


狼爸会说:“我这种打可能被大家误会了……打只是辅助的手段。打之前要把道理讲清楚,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怎么错就怎么打。 其实教孩子什么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接受好的规矩,形成好的习惯,树立好的目标,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来这些的,但必须通过打。打和讲道理一样重要。”


时间会证明,这种教练式的教育方式,虽然让孩子看起来比同龄人获得了更多的技能,进入了更好的大学。但很容易扭曲孩子的本性,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偏激。


接受这样的教练式教育,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精神崩溃。


一流的父母做什么?

一流的父母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曾经有个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非凡的场所,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场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


妈妈不明白,一向喜欢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又漂亮又热闹的商场?


但是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见一条条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点也不能让人赏心悦目,反倒让人非常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见这些的。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


许多爸妈会从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动,间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

其实小孩就是小孩,他身体和思想的高度都还有待成长,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场,就很难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


蹲下来,你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知道在他的高度,能看见什么,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管理时间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都会说,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


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么一点,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对时间的管理。


这就是有些人想方设法补课、熬夜,最终也学不过另外一些同学。因为他并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诀窍。


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独立思考

有人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


学生都说“不知道”。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的确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


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


长此以往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


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孩子有判断、思考能力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看到一些孩子经常会说“妈妈,我不知道怎么说”,“妈妈,你说怎么办吧”,“爸爸,你去替我做……”


这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本能的想法就是请父母帮忙,帮助他们做思考,帮助他们做选择、判断。


针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己面对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年会系列

巅峰说|关明生:价值观何以重要,以及如何落地?

巅峰说|浅羽茂:日本企业能否再创辉煌?

巅峰说|邓飞:跨界合作——我们这样解决中国社会问题



来源:企业管理首选课堂(ID:yoao128)

导言:张勖龑,领教工坊召集人

编辑:木木

对领教工坊私人董事会感兴趣的企业家朋友可通过下方 “阅读原文”提交申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