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特朗普俨然成为推特最醒目的代言人,这一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却难以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合作企业的治理模式能否将推特从华尔街手中救赎?
对每月3.19亿活跃用户来说,推特已是进行公共和政治交流最重要的服务之一。但是推特无法像Facebook那样保持快速成长,因此在华尔街眼里,它的商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有些人认为推特原本就不该成为上市公司,推特最新的财报可能会让他们更有底气,并要求公司考虑其他所有权模式,例如合作企业。他们将推特视为一种公共设施——一个“大众平台”,它的管理应当以公共利益为重,而非商业利益。如果这家公司由用户合作共有,它就能免受取悦投资者、达到盈利目标的短期压力。
在一些活动家眼里看来,推特可以推行未来主义色彩的合作企业模式,或者说“合作企业2.0”。在这一治理模式下,由理想主义的企业家和用户分担责任:企业家掌控产品创新,而用户则在数据保护之类的事情上有话语权。《经济学人》作为一家具有174年历史的传统媒体,其治理架构也可以值得推特借鉴,因为它拥有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与商业利益隔离开来的所有权结构。
在特朗普以推特为自己的舆论阵地,在一个假新闻与另类真实(Alternative Facts)甚嚣尘上的社交媒体时代,是该想想如何把推特变成公器的时候了。
硅谷已经有创业者与投资人开始思考公司上市的意义所在。他们并非被私募市场的独角兽千金迷眼,而是开始追问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孰轻孰重。你怎么看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责任?欢迎订阅商论App,阅读二月刊建筑专题文章《#推特烦恼》(一键切换,双语阅读)
互动有礼
你怎么看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责任?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经济学人集团将为每周留言收到点赞最多的三位读者
送出商论订制笔记本
Get ahead and stay ahead,从阅读《经济学人·商论》开始
即日起至3月31日,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
即可获赠3个月阅读邀约码
并免费加入经济学人学习社区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商论文章《#推特烦恼》,一键切换双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