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创证券研究
华创研究所营销活动发布平台。聚焦行业热点,精耕投资策略,专业服务买方金融机构。第一时间发现、筛选、深度分析最优秀的投资策略。覆盖宏观、策略、行业等多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意外走红,但我太穷” ·  12 小时前  
鸿洋  ·  裁员在家如何保持高效学习 ·  23 小时前  
舰大官人  ·  -20241008083931 ·  4 天前  
群学书院  ·  十五年前出家的北大天才,如今还俗结婚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创证券研究

【华创金融产品】 “奔私“后风格延续,公募派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突出业绩表现良好

华创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9-01 06:35

正文

—— 证券研究报告——   

私募行业专题研究

“奔私“后风格延续,公募派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突出业绩表现良好  


报告要点

1.“公奔私”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概况

公募基金经理往往选择在牛市期间“奔私”,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掀起了第一波“公奔私”浪潮,这股浪潮持续至今。截至20177月底,私募基金行业目前管理产品的基金经理共有4,549位,其中310位是原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占比为6.81%310位“公奔私”基金经理隶属于246家私募基金公司;同时,“公募派”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由“公奔私”基金经理管理的私募产品共1,770只,分别由183个基金经理管理;另外127名“奔私”基金经理不能合理匹配对应管理的私募产品。1,770只产品中有1,544只属于股票多空策略,占比为87%

2.“公募派”近年的业绩表现

管理股票多空产品且至少满两年的“公募派”基金经理共有119位,对应产品共566只。过去两年,119位“公奔私”基金经理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为下跌2.30%,最大值176%,最小值5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6.43%;“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收益率高度集中在0%-20%区间。最大回撤方面,“公奔私”基金经理同期的平均最大回撤为25%,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最小值为3.6%,最大值为66%。夏普比率方面,119位“公奔私”基金经理中47位未能实现正收益,剩余72位平均夏普比率为0.54。显然,过去两年“公奔私”基金经理大幅跑赢市场指数,在熊市和震荡市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H-M模型的结果显示,体现出选股能力的“公奔私”基金经理人数为70人,占比为58.82%,明显高于全市场48.89%的平均水平;体现出择时能力的人数为68人,占比为57.14%,略低于全市场的58.08%的平均水平。“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择时方面则略逊色于市场整体水平,这与“奔私”基金经理公募时期的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相一致。

3.“公募派”2017年以来的业绩表现

2017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坚持价值投资、注重安全边际的投资风格得以充分发挥,“公奔私”基金经理管理的股票多空策略产品共1,018只,相关132名基金经理今年17月收益率的均值为8.26%,超过74%的基金经理录得正收益,远超全市场57%的正收益比例。最大回撤方面,132位“公奔私”基金经理平均最大回撤为6.79%,略小于全私募市场股票多空策略基金经理10.24%的水平。



      目录    

一、 “公奔私”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概况

(一)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

(二)“公奔私”的周期变化、人数和产品规模

(三)“奔私”基金经理对应产品及主流策略

二、   “公募派”基金近年的业绩表现

(一)“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总体表现

(二)公募时期投资风格的延续——择时和择股能力分析

三、 “公募派”基金2017年以来的业绩表现

(一) 2017年以来总体表现好于市场平均水平

(二) 不同公募派私募基金公司的业绩差异

四、   “公募派”基金经理后市观点




1

“公奔私”现象发生、发展和概况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方式向不确定的社会公众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私募基金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两者在募集对象、募集方式、投资门槛、投资限制、业绩报酬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业绩报酬的差异体现在,公募基金只收取固定管理费,而不享有业绩提成;私募基金则除了更高的固定管理费之外,还可以计提业绩提成。

由于业绩报酬的提取方式不同,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在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由于私募基金可以计提业绩报酬,基金经理拥有更大的动力努力提升产品业绩。同时,公募基金的考核标准为相对收益,私募基金的考核标准为绝对收益,不同的考核标准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影响显著。

正是因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存在诸多差异,“奔私”后,基金经理角色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对私募基金的投资风格并不能完全适应。事实上,“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公奔私”的周期变化、人数和产品规模

“公奔私”现象的出现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各类投资品种价值的泡沫化过程息息相关,也适应了国内高净值客户财富增长的基本趋势。就股市而言,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掀起了第一波“公奔私”[1]浪潮,这股浪潮持续至今;2014年之后各类理财产品迅猛发展,私募基金野蛮生长,“公奔私”也被2014至2015年的牛市推向高潮。

十年时间里,“公募派”基金经理已经逐渐成为私募证券基金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支派系。尽管“公募派”基金经理的人数在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占比依旧很小,但市场影响力和关注度却一直居高不下。“公募派”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投资标的、产品业绩,甚至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的去向,都会成为市场焦点,被财经类媒体广泛报道。

根据朝阳永续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7月底,私募基金行业目前管理产品的基金经理共有4,549位,其中,310位是原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私募行业占比为6.81%。考虑到公募基金其他岗位(专户基金经理、研究员等)离职人员的情况无法统计,实际“公募派”私募的市场占比估计在10%以上。

从“公奔私”的年度总人数来看,公募基金经理往往选择在牛市或者结构性牛市期间奔私。2014年,上证综指上涨了52.87%,当年“公奔私”基金经理人数为52人,较前一年增长了126%。2015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上涨了32.23%,期间最高涨幅一度超过60%,当年“公奔私”基金经理人数为97人,在前一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了87%。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年初,市场连续了经历了三波剧烈下跌,上证综指从最高点5178.19点下来,最大跌幅为49%,导致2016年“公奔私”基金经理人数骤降至30人,恢复至牛市之前的水平。

我们以公募基金公司为标的,统计了各家公司“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数量。“公奔私”人数排名前四位的有7家公募基金公司,其中5家属于“老十家”,分别为: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长盛基金、华安基金,另外2家是泰达宏利、融通基金。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的奔私基金经理数量分别为26位、19位和16位,合计占比约为两成。

进一步分析各家公募基金公司“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数量,我们发现:

首先,“公奔私”的人数总体上与基金公司的人员规模相关,在职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较多的公司,奔私人数也偏多。

其次,公募基金“奔私”人数的差异与企业氛围、公司文化以及公司管理层变化等方面因素有关。比如,华夏基金在职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少于博时基金和嘉实基金,但奔私的人数多于后者;而同样在职人数较多的南方基金,奔私人数相对较少。同时,摩根士丹利华鑫、益民基金等一些小的公募基金,奔私人数与在职人数的比例非常高。

我们再以私募基金公司为标的,统计“公奔私”基金经理所在私募基金公司的概况。数据显示,310位“公奔私”基金经理隶属于246家私募基金公司。其中,拥有四位公募基金经理的私募基金公司3家,在246家私募基金公司中占比为1.2%;拥有三位公募基金经理的9家,占比为3.7%;拥有两位公募基金经理的37家,占比为15.0%;拥有一位公募基金经理的197家,占比为80.1%。

显然,拥有多名公募基金经理的私募公司仍占少数,仅拥有一位公募基金经理的私募公司占八成;而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更倾向于创立自己的公司,从而搭建自己的投资框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投资理念。

进一步分析“公奔私”基金经理所在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我们发现:相关246家私募基金公司中,106家采用顾问管理和自主发行两种方式,219家仅采用自主发行方式。同时,“公募派”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采用顾问管理和自主发行方式且管理超过50亿元的私募公司包括展博投资、映雪投资、星石投资、千合资本、暖流资产、富舜资产、淡水泉、博道投资等;采用自主发行方式管理超过50亿元的私募包括瑞天投资、暖流资产、弘尚资产、恒泰华盛、北京和聚投资、歌斐诺宝、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等。

“奔私”基金经理对应产品及主流策略

根据朝阳永续不完全统计,由“公奔私”基金经理管理的私募产品共1,770只,分别由183个基金经理管理。同时,由于产品挂名、信息不全、未独立管理产品、从事非投资岗等各种原因,127名“奔私”基金经理不能合理匹配对应管理的私募产品。

从产品发行时间来看,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是“公奔私”基金经理发行产品的高峰期,连续四个月新产品月度发行数量超过100只;然而,2017年以来,每月新产品发行数量已经骤减至10至20只。

从产品策略来看,1,770只产品中有1,544只属于股票多空策略,占比为87%,明显高于存续的私募产品中股票多空策略的占比。由此可见,公募基金经理在“奔私”后,依旧坚守自身的能力圈范围,采用最擅长的股票多空策略。

2

“公募派”基金近年的业绩表现

  “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总体表现

考虑到“公奔私”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近九成为股票多空策略,因此我们重点分析这部分产品的业绩。根据朝阳永续不完全统计,管理股票多空产品且至少满两年的基金经理共有119位,对应的产品共566只。我们以基金经理为分析标的,统计其管理产品的平均业绩,再进行汇总比较。

以两年前股灾1.0为起点,截止2017年7月底,119位“公奔私”基金经理的平均管理业绩为下跌2.30%,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6.43%,朝阳永续的股票策略指数下跌1.37%。显然,过去两年“公奔私”基金经理大幅跑赢市场指数,在熊市和震荡市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产品收益率大幅跑赢市场指数的原因在于:首先,股票多空策略在产品的设计上可以使用对冲工具,在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时,能够有效规避一部分市场风险。其次,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公奔私”基金经理在角色转换后,投资风格明显趋于谨慎。再次,对于2015年上半年奔私的基金经理,下半年属于产品发行初期,相对较轻的仓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股灾期间的亏损程度。

过去两年,“公奔私”基金经理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为-2.30%,最大值176%,最小值-54%;偏度超过2,收益率分布存在一定的右偏;同时,峰度超过13,说明“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收益率高度集中在0%-20%区间。

最大回撤方面,“公奔私”基金经理过去两年的平均最大回撤为25%。最大回撤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最小值为3.6%,最大值为66%。


夏普比率方面,119位“公奔私”基金经理中有47位未能实现正收益,剩下72位中,平均夏普比率为0.54;夏普比率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右偏,最大值为2.2。

综合考虑累计收益率、下行风险和最大回撤,我们对119位采用股票多空策略的“公奔私”基金经理进行了排序,综合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如下:

公募时期投资风格的延续—择时和择股能力分析

基于过去两年股票多空产品的月度收益率净值,我们分别对119位“公奔私”基金经理和全市场私募基金经理的择时和择股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基于过去两年月净值数据的H-M模型结果显示,体现出选股能力的“公奔私”基金经理人数为70人,占比为58.82%,明显高于全市场48.89%的平均水平。体现出择时能力的“公奔私”基金经理的人数为68人,占比为57.14%,略低于全市场的58.08%的平均水平。

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择时方面则略逊色于市场整体水平,这与“奔私”基金经理公募时期的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相一致。公募时期,基金经理的考核依据为相对收益,在实际执行中,基金仓位基本与同行平均水平保持一致,更多情况下表现为被动仓位调整;同时,公募基金强调精选个股,在仓位水平接近的情况下,通过个股的选择获得超额收益。显然,“公奔私”基金经理将过往投资风格延续到私募基金产品的管理中,表现出较强的择股能力。

我们分别列举出择股能力和择时能力靠前的“公募派”基金经理,具体如下:


3

                 “公募派”基金2017年以来的

                               业绩表现

  2017年以来总体表现好于市场平均水平

2017年以来,上证综指的运行范围基本维持在3,000点至3,300点区间,且结构性行情贯穿始终,大小盘分化明显。

据朝阳永续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公奔私”基金经理管理的股票多空策略产品共1,018只,相关132名基金经理今年1至7月收益率的均值为8.26%,中位数为7.66%,最大值为46%,最小值为-21%。2017年上半年,投资者普遍回归价值投资,“公募派”基金经理坚持价值投资、注重安全边际的投资风格得以充分发挥,超过74%的基金经理录得正收益,远超全市场57%的正收益比例。

最大回撤方面,132位“公奔私”基金经理平均最大回撤为6.79%,中位数为5.30%,略小于全私募市场股票多空策略基金经理10.24%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最大回撤存在明显的右偏,其中有三位基金经理所管理产品的最大回撤超过20%,其在市场机会的判断和把握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不同公募派私募基金公司的业绩差异

数据分析显示,“公奔私”人数较多的几个派系相关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存在差异。收益率方面,华夏基金派系和华安基金派系收益分化最小,而国投瑞银派系收益较高,同时收益分化也最大;收益水平表现相对偏弱的是长盛基金派系。回撤方面,华夏基金派系和华安基金派系股票多空私募基金经理的整体回撤最小、分化也最小;而东吴基金派系和泰达宏利派系的最大回撤整体较大。




4

         “公募派”基金经理后市观点

华夏基金

巩怀志

华夏未来资本

下半年市场有望维持震荡缓慢上行的基本趋势,根源在于投资者无法对未来宏观经济形成一致预期。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和行情均犹犹豫豫、战战兢兢,从股票市场行情周期的角度,反而是比较好的投资阶段。

下半年市场结构也会有新的变化:大盘蓝筹重新定价已经完成了很大部分,估值相对合理,中小型股票持续下跌后部分优质公司已经重现价值,因此未来大小股票的风格会变得逐渐模糊,不会持续出现极端的此消彼长情况,下半年将迎来以业绩增速为导向的新阶段。

下半年我们看好以下几类投资机会:一是伴随着行业供求关系的改善,盈利恢复较快,估值有弹性,有业绩支撑的股票,比如周期领域的煤炭、造纸、重卡、电解铝、水泥等低估值、处于经济稳定、供给变化带来的周期上升成长阶段;二是估值比较合理的稳定成长类股票,比如医药、电子等能够长期维持较好的增速,这些行业里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下半年到明年可以期待价值切换;三是出现重大技术革新或市场重大变化,能出现跨越式增长的公司,比如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对于这些高速成长类的股票,我们尽可能去挖掘,未来不管股票市场牛熊都会有很大的收益。

胡建平

拾贝投资

7月除了上半年的宏观数据确认中国经济已经走出2011年以来的调整以外,中央的相关经济会议和五年一度的金融工作会议对于我们解读未来经济和政策走向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不再强调新常态,对于金融风险的关注提高到新高度,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视、监管方式从机构监管向各监管机构协调的功能和业务监管转变,并对过去一段时间杠杆加得较快的国企和地方政府作为重点提出;整体上未来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是下降了,同时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问题也统一了思想,比如IPO和市场涨跌的关系等。资本市场和经济一样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很可能是投资的黄金阶段。

当下沪深300的动态市盈率在15倍左右,按照我们对于未来经济相对平稳的预期,估值在很正常的区间内,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今年以来优秀公司的上涨隐含一部分过去不合理折价在经济正常化和资本市场制度新导向下的一次性修复,但是他们未来竞争力上升带来的预期并没有充分计入股价,时间站在优秀公司这一边。

江晖

星石投资

从长期来看,我们对A股市场还是相对乐观的,但是从下半年来看,由于市场在经济、流动性或者监管政策方面还是有所分歧的,大概率还是以结构性机会为主。A股自身方面,经过前期大跌后,一些超高市盈率的个股估值得以降低,近期市场的回稳则有助于人气的恢复。

从选股思路来看,下半年大概率依然延续价值选股,拥抱白马的风格。在一线白马涨幅较大的背景下,前期涨幅不大甚至遭到错杀的二线白马可能获得资金的逐步青睐。但是超跌成长也值得关注。

孙建冬

鸿道投资

对于今后两三年的A股而言,金融去杠杆是长期趋势,A股存量资金的大格局不会变。只有到经济下行的某一时点,地产走弱但地产政策还未放松、央行放水之时会有阶段性变化。中长期而言,除非大范围大尺度放开收购兼并与借壳,否则,A股大部分的公司仍处于价值高估与被抛售的状况。就此而言,基本面趋势投资未来两三年仍是市场的主要特征。

博时基金

邓晓峰

高毅资产

随着产业格局的逐渐清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过去一段时间成为市场“风口”。不过,从2016年起,很多龙头公司享受了利润增长与估值水平双重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将告一段落,未来股价更多是反映盈利增长所存在的内生回报。

从行业层面的数据来看,整个经济总量仍处于放慢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行业分化比较明显,企业的利润在向比较优秀的行业中有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集中。行业或者说需求高增长阶段可能已经过去。

从政策面看,中国现在仍处于“防风险、去泡沫、去杠杆”的状态。可能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大环境,都是偏紧的金融监管环境。经济方面,L型要耗很长的时间,消化过去积累的问题。总体看来,未来对经济下行的忍耐力提高很多,对金融监管会强化。

肖冰

前海宜涛资产

对于当前的二级市场,一线蓝筹估值趋于合理,中小创也不具备整体性的投资机会。另外,从政策基调来看,“脱虚向实”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资金要为实体经济输血,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资金要由玩概念变为追价值。

未来二级市场,如果出现新股的破发或10亿市值以下股票,则意味着大级别行情机会的来临。在此之前中小创股票很可能仍将继续整体承压。

现阶段,我们认为:银行与券商板块、禀赋良好的二线蓝筹、估值合理且具备成长性的部分成长股,具备了较好的配置价值;另外,国企混改作为市场的长期投资主题之一,值得关注。站在目前的时点,我们有信心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中长期回报。

嘉实基金

党开宇

易同投资

我们预期在这一轮PPI环比回正以前,我们还处于周期的底部,经济的低波动率特征会更加明显。在这个流动性、波动性双走低的环境下,市场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耐心等到PPI的再次触底,可能就是大家常常比喻中的黎明了。在此之前,最确定的、最低估值的、最具有流动性的少数标的,仍然会是机构抱团的核心资产。

展望下半年,从先行指标上看,盈利增长上能够同比环比大幅提高的行业不那么多,有估值修复空间,或国际比较优势的蓝筹行业也剩下不多,投资者很可能需要在风险偏好摇摆中参与者的继续博弈。

刘天君

泰旸资产

展望后市,我们预计A股大盘将以震荡慢牛行情为主线,周期、消费呈现板块轮动和个股分化格局,高成长板块仍将处于相对弱势。行业方面,我们仍看好高端白酒、空调、安防、医药消费品等子行业龙头,并将积极关注部分周期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投资机会,力争达到攻守兼备、风格均衡。

港股方面,当前恒生指数实现近两年新高,并接近2015年牛市高点,短期可能有回调压力,但是不改中长期的牛市格局。一方面,随着“北水南下”,内资对于港股定价权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企稳,硬着陆风险减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偏见不断被修正,港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我们始终认为,投资港股必须要专注于行业景气度和个股基本面的变化,同时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而不能简单基于两地估值差异进行套利。重点看好互联网、消费电子方面的龙头公司,积极关注汽车、医药、内房股等方面的个股机会。

詹凌蔚

观富资产

对于未来的展望,像上半年那么特殊的只有“漂亮50”的阿尔法的机会快要结束,要思考的是小型贝塔,贝塔本身就会上去就会回来,回来以后会再上去。贝塔就是波动,我们要考虑波动可能带来的机会。同时要抓大行业,我们持续看保险、先进制造、消费升级。从细分来看,我们对保险比较看好,很可能像明年的白酒,或者说像去年的白酒,去年白酒卖早了。保险今年刚搞起来,明年可能再搞一年。另外看银行,要关注息差、不良资产的持续变化,另外港股方面有一些折价。周期股可以主攻化工、印染、原料药。必须消费品可以看调味品、次高端白酒、乳制品、超市。可以关注半导体产业链、光伏产业链。对于优质成长次新股,要理解就是大浪淘沙,但是沙里存金,是有可以关注的机会。另外对于医药板块来说,现在触及灵魂的改革已经发生,以前中国制药第一要考虑的不是治病而是不能吃死人,但以后不同了,这样政策层面的变化会引发大的变革和机遇。另外我们会看新能源汽车,关注钴以及有竞争优势的零部件提供商。

泰达宏利

李泽刚

北京和聚投资

全年市场大概率是区间震荡,但需要分开看,预计下阶段的分化还会持续。目前在阶段性利空的压制下,市场整体已处于偏低的水平。大部分产品已开始逐步转入较为积极的仓位水平,“熊市重质,更需精耕细作”。他现阶段比较看好一些处在比较景气的行业领域,像PPP、节能环保、新材料、轨道交通等。

刘青山

清和泉资本

上半年市场特点为“一九分化”,展望下半年,市场有望向“二八分化”切换,龙马行情将有所扩散。具体来看,短期价值蓝筹内部或将有所分化。值得注意的是,二线蓝筹、尤其是细分行业龙头将受到重视。随着市场预期不断修正、A股被纳入MSCI指数系列带来长期利好、海外不确定因素逐步落地等,龙马行情将有所扩散,二线蓝筹也将受到市场重视,特别是处于细分行业龙头地位、估值消化合理、业绩稳定增长、高ROE,同时市值在1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的公司。

总体来看,我们既重点关注稳健的消费板块,同时在高成长板块方面,看好中国有优势的产业升级、技术升级领域内的优质公司。

大成基金

王江平

乐正资本

在行业和板块上,蓝筹股、周期股、成长股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都有机会,要看从什么角度去挖掘。“漂亮50行情应该还没有走完,适当调整后大概率还能继续,并进一步向确定性增长扩散。蓝筹白马行业集中度提高、利润向龙头集中,后面趋势将逐步被证实;至于中小创,2015年那波行情的后遗症没有完全显现,很难抄底。但可以寻找一些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估值合理的股票逐步布局;周期股从原来过度悲观走向估值合理,在供给侧改革、环保、PPI高企的作用下有机会。但如果新一轮经济周期起不来,还会是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欲获得完整版的尽调报告及对该公司的完整客观评价,请联系华创证券金融产品部。更多基金资讯或最新调研报告,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