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石观察
经济运行与资产价格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石观察

记录思考:我的人生

三石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6-04 00: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2013年接触到桥水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时,就在想中国经济到了去杠杆的周期会怎么样呢,之后又翻看了几遍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更多思考的是一旦中国居民部门开始去杠杆,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甚至出现银行业危机,最后的结局不是大规模的债务减记,就是大规模的通胀。2015年,一个老师兄给我详细讲述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普通家庭的生活,一些家庭收入下降,或者不增长,持续了十多年时间,40多岁贷款,到退休才还完房贷。
由此,在2015年之后,每次大的决策,都做好了房价跌75%,股市跌80%的心理准备,都在内心深处做好了心理建设。毕竟,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历史表明,不同的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战略应对,有些是债务减记,有些是通胀,有些是先债务减记再通胀。一旦选择债务减记为主,那么整个社会会出现房价大幅下跌,家庭名义财富大幅缩水,出现普遍的抱怨,这是人性使然。尤其是在房价高位加了杠杆的家庭,会更加的无奈。
如果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中国政府不采取大规模通胀的方式来帮助家庭部门去杠杆,那么很大一部分家庭会面临名义收入增长缓慢,房贷债务刚性和房屋市值较峰值下降较大的幅度的生活约束。名义财富下降,收入增长缓慢,若是在限薪的金融行业工作,那么很难不烦恼,对未来的人生很难不蒙上一层灰色情绪。
2016年之后,凡是准备要买房的同事,都建议他们务必要买市中心的房子,最好是东西城的房子,哪怕小一点;凡是刚入行的同事,都建议他们务必学习投资,不要纯做研究。投资做得好,通过期货投资、场外基金投资可以额外赚一笔钱,在未来行业不景气时,额外赚钱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研究则不同,卖方研究依赖于券商的总体收入,依赖于股市的表现,买方研究依赖于团队核心投资经理的投资能力,一旦公司与团队连续数年不及预期,那么自己的收入将会面临很大的困境,一旦加杠杆买了房,再遇到房地产大周期下行阶段,就会比较麻烦。得益于苦口婆心的劝说,带过的小同事在换工作之后,大部分都在积极学习投资,有些已经成为了投资经理和基金经理,有些成为投资经理助理,不想做投资的,去了事业单位图个旱涝保收。有个老师兄,白天写写报告,晚上做期货交易,每年都能赚点钱,生活比较惬意。
从毕业到现在,已经14个年头了,逐渐明白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是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要有养活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依赖于大的环境与经济周期,不依赖于行业,不依赖于公司,不依赖于团队。 只要自己还活着,就有这种能力,一旦没有这种能力,人就容易因为环境改变而改变,一会乐观,一会悲观。已经想不起毕业时为什么选择进入期货公司,而不是去高校当老师,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进央企,进大银行,或许总是觉得这些工作都过于依赖于组织了,而不是依赖于自己。那时候还是年轻,有点理想化,觉得如果期货交易能赚钱,那么自己就不愁饭吃,如果不能赚钱,说明自己认知能力差,能力差,生活拮据,也是天经地义。只要期货市场还在,还能把一些资金换成外汇在全球金融市场投资,那么毕业时选择的道路,战略上没有大的问题。毕竟,投资这个事情,只求自己,不求别人。
入行以来一直不喜欢研究和投资小品种,最偏爱利率债、股票指数ETF、黄金、铜、大豆这样的品种。过去十年多所有的精力都在研究这些资产,如果有投资者能够操纵这些品种,自己输了钱,心里是认的。
从小生活在农村,种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努力程度与粮食收成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天气非常重要,因此,风险意识是刻在灵魂深处的。任何一个大的决策,都会做好遭遇重大挫折的心理准备与方案应对。
可以说,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巨变,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认知与选择,那就是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人生命运,调侃过,唠叨过,但是从来没有对未来悲观过。 在哲学意义上,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酸甜苦辣,各种人生滋味都会有所体会,但是乐观开心也是过,悲观难过也是过,既然都是过,为什么要悲观的过。
每个人的追求自然是不同的,按照十年前一个老师兄对我教导的说法,说我算是一个小乘佛法主导的人生观,主要追求渡己,并且更多在于追求精神层面。老师兄看人还是比较准,反思自己过去那么多年,其实只要能有书读,能与老同学、老同事交流所想,自己就会比较开心。仔细一想,读博士的三年,不就是这种生活哈,每月学校补贴290,导师补贴500,每天两顿饭,下午加一个面包,一杯酸奶,每天读论文,读专著,日子很好,很幸福。毕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过这种生活。就连最近几年,主基调还是这种生活,读书,思考,写记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过郁闷、有过烦恼、有过不理解,但是我从来没有过悲观,只要期货市场还存在,只要全球金融市场还在运行,就能够通过努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对于缺乏投资赚钱能力的同学而言,只要还能够读书,只要还能自由的思考,就能够持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我们永远都可以努力,只要努力就能丰富精神世界,就能改善物质生活水平,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大环境上,寄托在别人身上,都是一种战略上的不可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过去多少年,凡是总传播悲观情绪与悲观观点的微信群都慢慢退了,凡是总是悲观的人都慢慢不联系了。我总觉得,只要人变得悲观,就会逐渐失去努力的意愿,失去提升自己的意愿,就会变得中年油腻。只要还能读书,只要还能思考,就相信未来的人生会越来越美好,这种美好与任何环境和其他人都无关,只与自己有关。渡己,只能靠自己,这是我的人生信条。

2024年6月4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