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剧艺术
传递艺术思想,提供交流平台。对京剧艺术进行全面介绍研究。线上线下两手抓,国粹可以接地气,为你展现并不高冷的京剧艺术和并不遥远的京剧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新春走基层 | 媒体镜头下的中核坚守者 ·  昨天  
人力葵花  ·  婚假规定,又双叒要变了 ·  2 天前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直播分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剧艺术

宋丹菊:学戏需刻苦 会唱戏也要会做人

京剧艺术  · 公众号  ·  · 2018-12-10 19: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上官云)“对京剧事业,我会追随到底。”5日下午,京剧名旦宋丹菊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独家采访。


谈到京剧传承问题,宋丹菊表示,学艺一定要“德艺双馨”,不仅会唱戏,还要会做人。


宋德珠(左)指导宋丹菊学戏。受访者供图


回忆父亲:练功刻苦 爱写“光明正大”四个字


5日下午,宋丹菊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一头银发的她,显得精神奕奕。


今年,是她的父亲、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诞辰一百周年。为了表达纪念,12月11日、12日晚19:30,宋派经典剧目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包括《金山寺》《霸王别姬》等,相关纪念活动图文集也会出版。


宋德珠是中国京剧“四小名旦”之一,也是京剧史上武旦挑班第一人。曾有人总结过,他的艺术风格是“美、媚、脆、锐”,开拓一代京剧“武旦、刀马旦之新风”,形成独具一格的“宋派”表演艺术。


晚年,宋德珠在河北省艺术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任教十年,治学十分严谨,教育和指导了一大批戏曲人才。


“父亲当年家境贫寒,那时,去学戏的孩子家里大抵如此。”宋丹菊回忆,父亲之所以受欢迎,不光是扮相漂亮、唱腔动听,更重要的是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他在练功时,踩的都是“硬跷”,脚用布缠得比跳芭蕾舞的演员脚尖还尖,然后站在冰上练“稳”。


宋丹菊《青石山》剧照。受访者供图


“凭借功夫,他在舞台上的每一次亮相都能稳稳当当。”宋丹菊说,“好角儿”都是这么练出来的,马连良先生每到打三更时就提着灯笼去外面喊嗓子,“我们今天学戏,这种精神是最要继承下来”。


谈京剧:精雕细琢才是艺术 会追随到底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宋丹菊最终也成为一名京剧演员。1987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来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稍后为她父亲举行的纪念活动中,近80岁高龄的宋丹菊将再次登台,演出宋派艺术经典剧目之一《改容战父》。


“有点儿紧张。”她毫不讳言现在的心情,“演了一辈子戏,中间有一段时间没上台,怕身体状况、嗓子出问题,对不起观众。有一点不完美,我都不能原谅自己”。


宋丹菊演出《改容战父》剧照。受访者供图


每次排练,宋丹菊都要感叹,比起以前,现在学戏的条件好了太多,“练功房里有地毯、有暖气,社会氛围又好,大家都支持传统艺术的发展,我们有责任把京剧艺术继承好、发扬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哪怕一个身段、一个唱腔,都需要长期的磨炼。就做什么东西都要精雕细琢一样,它才算是艺术。”宋丹菊觉得,一个京剧演员站到舞台上,得到观众的赞赏与承认,“这是最大的幸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