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vd行业的硬菜
分享IVD行业的硬菜,对IVD行业进行微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vd行业的硬菜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Lp-PLA2

ivd行业的硬菜  · 公众号  ·  · 2024-06-27 0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9年,国家卫健委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中提出了多项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知晓率、控制率等方面的行动目标。行动提倡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检测一次血脂指标。

血脂的传统检测项目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传统血脂检测项目可以反映脂代谢异常,但是在心血管疾病预测时特异性不足。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病相关指南推荐了多个新的血脂指标用于疾病风险评估。本文主要介绍众多新指标中,与血管内易损斑块关系非常密切的一项血液检测项目——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





什么是Lp-PLA2


Lp-PLA2是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英文缩写,又称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是一种具有心血管内皮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

Lp-PLA2由血管内膜中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后,80%的Lp-PLA2与LDL结合,其余与HDL、Lp(a)、VLDL等结合。





Lp-PLA2与粥样硬化性疾病


在一定条件下,血液中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会渗入到血管壁内皮下。而其中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无法正常地被LDL受体识别,而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结合,从而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形成纤维帽。ox-LDL使泡沫细胞坏死崩解,最终形成粥样斑块。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PLA2表达上调。Lp-PLA2可以水解ox-LDL中的氧化磷脂,生成脂类促炎物质,如溶血卵磷脂和氧化游离脂肪酸等,进而产生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且可以形成自我强化循环,生成更多促炎物质。所以,Lp-PLA2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是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形成原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不稳定斑块在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因此,不稳定斑块的危险性更高。在易损斑块纤维帽的巨噬细胞中,Lp-PLA2强表达,可以作为斑块易损性评估的辅助指标。



对于无症状高危人群,Lp-PLA2水平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在发生急性事件如ACS时,Lp-PLA2水平在急性期后逐渐下降,恢复期明显低于急性期,而恢复期也低于稳定性冠心病。同时,Lp-PLA2作为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标志物,可以识别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的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生和卒中事件等。因此,通常Lp-PLA2水平较高,代表疾病复发风险较高。

多种药物会影响Lp-PLA2水平,他汀类药物降低Lp-PLA2的效果非常显著,有文献报道,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患者Lp-PLA2水平可下降达33%。





Lp-PLA2的临床应用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可以考虑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评估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Ⅲ级推荐,B级证据);

在美国、欧洲等国际心脏病或卒中相关指南中,也多次推荐对高危人群或存在复发风险人群进行Lp-PLA2检测,以进一步评估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综合各指南的建议,Lp-PLA2的临床应用如下:

1、心脑血管疾病高危险人群,包括无症状人群,可在传统血脂指标筛查的基础上增加Lp-PLA2检测,以进一步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更准确地筛查出高风险人群;

2、已经接受他汀治疗,尤其是胆固醇水平已经控制得较为理想的患者,检测Lp-PLA2水平可以提高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价值;

3、发生急性血栓事件,如ACS及缺血性卒中,Lp-PLA2有助于远期风险评估。





Lp-PLA2检测的方法学


血液中Lp-PLA2的检测方式包括活性和质量两种。其中活性检测的方式是利用酶学法,Lp-PLA2分解底物生成有颜色的产物,通过连续监测法即可得到活性结果。质量检测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免疫法,包括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法等。

根据文献报道,目前活性法检测和质量法检测在精密度、正确度、测量区间等性能指标均可较好地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但两种方法学的检测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适用的参考区间也不相同。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 等. 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步宏,李一雷, 等. 病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临床应用专家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21期):9-9.

【4】陈孝红, 马润, 陶淑,等. 血清Lp-PLA2质量与活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23):5.

【5】Pstat K W .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prediction factors:lip id-related marke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diction.[J]. JAMA, 2012, 308(19):1969-1969.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052(009):684-709.








连接产生价值

CON-IVD
CONNECTIONS CREAT VALU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