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已通过AACSB、EQUIS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以“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为使命。打造中国商界黄埔军校,我们愿与您携手并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今天23:00结束!湖北人钱省了!缺牙、牙不 ... ·  14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升温,武汉直冲27℃! ·  2 天前  
最英国  ·  唐顿移民问答|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访谈 | 张一林副教授:坚定意志,方可抵达学术科研的成就彼岸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公众号  ·  · 2019-04-16 18:28

正文

编者按

4月的春天,更像是火热的盛夏,

也许是师生们的热情与朝气,

感染了整个学院。

新的学期,我院迎来一批新入职教职工,

为学院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和力量。

与管院的美妙邂逅,

现在才刚刚开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

这几位新入职教职工。

相信美好的相遇从这里启航,

管院的未来篇章也由你们共同书写。


张一林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博士,致力于公司资本结构和国家金融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等学术期刊,获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评论》、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小牛:张一林副教授您好,请问您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哪些方面?

张一林副教授: 我主要是做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金融结构。不同的国家在金融结构上呈现的形式各有不同,如美国的金融体系主要是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而中国、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则以银行为主。我们需要去探讨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国家应当建立怎样的金融结构以及如何建立。只是这个问题太过于宏观,如果不把它缩小、微观化,就很难去解答。我主要从企业层面的微观角度去研究上述宏观金融问题,因为实体经济是由一个个企业构成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体现在企业的融资、投资决策上,因此我的研究方向也和公司金融紧密结合。


我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涉及到地方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的债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影子银行等研究对象。我之所以对地方政府债务感兴趣,是因为我认为,自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发生了比较大的结构性变化, 2008年之后出现的几大重要经济现象,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的爆发式增长、地方债务置换、房地产价格的几起几落、棚改货币化、新预算法出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大规模推广甚至前两年出现的股票暴涨暴跌现象等,都可能与地方债务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应当是理解中国2008年之后经济增长的一个切入点。


小牛: 欢迎您加入管院,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选择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原因?

张一林副教授: 首先,很荣幸加入中山大学,加入管理学院,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管院各方面都非常成熟,发展迅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中大学术资源丰富,是一个非常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大平台。我从本科到博士后的这十几年,一直在西南财经大学学习、工作,相信换一个新的环境和平台,寻找新的事物和挑战,可以更好地突破自己,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管院的包容性非常强,氛围也非常好,能使新来的老师们迅速融入管院的大家庭。行政和专业课的老师们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不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活上的问题,他们都非常热心地帮助我解决。


小牛: 关于未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您有何规划?

张一林副教授: 我想作为高校教师,首要工作应当是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能把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受益。在此基础上,努力在科研、学术研究上做出一定的成果。当然,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甚至能够转化为帮助地方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就更有价值了。我希望今后能增进与对中国经济和金融问题感兴趣的老师甚至是不同学科的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学习与进步,碰撞出更具锋芒的思想火花。


小牛: 您对有志于走学术科研道路的学生们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张一林副教授: 课堂的理论教学很重要,学生能够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来掌握学科的方向,筑牢基础知识。同学们不仅要充分掌握课堂的理论知识,课外实践也同样重要。但是,很多同学往往把实践简单的等同于实习,其实不然。其实,做科研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的一个绝佳的途径。我甚至认为,科研是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最佳方法,因为专业的科研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写作甚至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