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养老周刊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Sci ... ·  2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DNA语言基础模型,从DNA序列中准确预测分 ... ·  3 天前  
生信宝典  ·  iMeta | ... ·  3 天前  
生信人  ·  好的临床问题,意味着更少的分析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养老周刊

运营必读丨从服务产品到财务逻辑,中国养老机构要这样向日本学习!

中国养老周刊  · 公众号  ·  · 2019-12-30 11:58

正文


点击左上角蓝字,每天获取独家实用干货

本文转载自 中国养老咨询



本文是 德勤(Deloitte)托马斯金融顾问、合同会社生命科学健康事业部副总裁田中克幸先生及上海尔羽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赵宛秋女士在 第四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 演讲,春树视点整理。


田中克幸 |赵宛秋


中国养老机构运营可以从日本借鉴什么


赵宛秋


非常 荣幸向大家分享有关中国养老可以从日本借鉴什么。 我原来是学日语的,后来辅修了经济学,进入麦肯锡,在战略咨询行业做了9年,之后进入了一家叫SMS的专门做高龄产业的上市公司。2010年进入公司后,一直在探索高龄社会新事业开发相关的很多事情,研究很多国家的产业,直至自己创业。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确有必要向海外学习,一定要学他们的经验,也要学他们的失败,要看他们做什么,也要看他们不做什么。要看他做的背后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的状况是什么。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我们的问题,也希望今天大家能够以开放但有批判性的心态听我的分享。



中日养老的异同


中日相似之处


讲到中国和日本,就一定要讲一讲两者的异同。我看过很多国家,日本的养老的确很值得大家借鉴。日本和中国有很多相像的点,人口都快速老化。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从7%上涨到14%,用的时间和中国非常像,都是24年,美国用40多年,德国用50多年,瑞典大概是80多年。他们的准备时间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中日都属于东亚,有非常相近的儒家文化,居住条件特别像,我们不像欧美人住在大房子里面,我们都是城市的人口密度特别高、农村人口非常稀疏的结构。日本很多政策制定都非常普惠民生,这也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中日不同之处


首先消费水平不一样。2017年日本人均GDP是大概3万多,东京7万多,我国人均最高的城市是深圳,才2万多,上海是1.7到1.8万,我们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日本绝大部分的财产储蓄在老人手上,向日本养老院付钱的,很多时候是老人而非子女,我国绝大多数是子女付费。


两国的医疗社保体系也不同。医保都有,但介护保险日本从2000年开始已经非常成熟了,我国2016到2017年才陆续开始试点。


再次,日本是单一民族,但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均衡,民族多元化,比如北京的养老模式在云南就不适用,大城市的养老模式在二三线城市就不适用,差异化太大了。


我们到底能够从日本学什么?


今天分享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点到为止地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的思路、眼界上的开拓,不做深入阐述和分析。我与田中先生挑选了5个点,我讲前3个:


产品 跟运营结合的创新产品

人才 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体系

康复 完整和体系化的康复概念

理念 利人利己的自立支援

规划 有财务逻辑的布局策略


跟运营结合的创新产品


康复类


国内的康复类的产品有很多,但日本在这方面确实走在前面,比如左下角图的设备是丰田生产的,本田也在开发老人辅助行走器械。他们对术后康复产品的研究特别多。



外挂骨骼式的康复设备 :日本的很多医院或是租赁,或是购买后再租赁给患者,非常有效。


姿态、体态评测的系统 :(上图右上)东京大学一位教授开发,有健身版及养老版,养老版快速评测您的身体状况并给出报告,据此建议你做什么样的运动。


认知症类



比认知症产品本身更重要、更核心的内容是 个性化照护 ,当然有些产品是很有特色的。比如(上图左上)这个娃娃,看起来和小朋友的娃娃比较像。我们去参观的时候,三位老奶奶每个人都抱着一个,非常安静。娃娃从体重到肢体等仿真程度非常高。


认知症老人走失是困扰大家的难题。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定位器安装在鞋子底下,作为一个配套体系的的一部分。大部分情况下,客服中心会排除一些不紧急的情况,有紧急情况发生,再辅助家属进行紧急应对。


总的来说,认知症方面的辅助产品以传感器类居多,捕捉长辈的异常行为,但不让长辈产生 被监视感


机构的业务辅助类


这类产品的研发有难度,我们希望国内有做得比较好的厂商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或是简易价廉的产品可以借鉴。我参观过几十上百家日本机构,并未见过很多机器人,更多的是:



洗浴辅助设备 :(上图左上)


离床监控设备 :特别是服务于有跌倒风险的老人的离床报警。


保温餐车 :很多机构在用,比较昂贵,国内可能有替代品,效率很高。


空气流通设备 :(上图左下)这是很独特的产品,安装在空调上,它没有电源,只靠空调出风。主要功能是降低空调能耗、阻挡空调的风直接吹在长辈身上。


康复家具 :每把椅子的高度都不一样,根据老人的腿长和身高来控制。



移位设备 :(上图右)用来减轻工作人员劳动负担。长辈在床上竖向平移,可以减轻护理员腰部的压力。


劳保背心 (上图左) 与我们的合作机构普遍在使用,护理员日常工作的时穿上它,可以保护腰部,减低疲劳。


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体系


我们在日本有一家战略合作机构叫合掌苑,是一家健康养老公司,业务有居住、社区等等,2018年日本评选出8家最受尊敬的企业,合掌苑是唯一入选的养老企业。今年又获得了日本金银品质奖的银奖,他们是怎么思考人才的呢?


选择人才



合掌苑的之所以能够留下员工,很关键的是在选人上非常下工夫、花时间,这根源于合掌苑的企业文化和理念: 员工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 。员工不开心,客人一定不开心。


他们招聘正式员工和新生的流程比较长,会让被招聘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企业的理念,不那么看重员工的资历,那只是一个参考值,他们 看重人品,看重这个人是否有做服务业的资质,是否有热爱这个行业的潜质,是否对企业的氛围和理念有共鸣 。他们将是否有理念共鸣看作招聘的标准,哪怕被招聘者身有残疾,他们一样会做得好。


培养人才



说到人才培育,大家会马上想到请老师做培训。合掌苑不是把员工培训看成一件独立的事情,而是与日常工作挂钩,全员参与。从员工到各个事业部、法人,有公司组织的自上而下的培训,各个层级都要参加;也有自下而上的培训,设立小组委员会。合掌苑有6种委员会,就像大学的俱乐部,需要自己组织活动;还有双向的培训,重要内容就是面谈,大量的上下级之间的面谈,深入促进上下级间的沟通,传递文化,及时把握状况,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机制。


面谈很重要的技巧不是上面的人说,下面的人听,而是上面的人听,下面的人说。因为他们本身的底子比我们好一些,他们非常注重 “根”的部分 的培训,这是理念、沟通、领导力、人间力的培训。说起风险控制,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包括一线在内的大部分员工,都能够有觉察力,及时觉察到某位长辈好像今天看上去不对劲?


留住人才



他们的培训非常重视频度,次数非常多。如何留住人才可以展开讲很多,我觉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 留住人才,不依赖金钱,要靠理念



完整和体系化的康复概念



通常,从治疗手法上来讲有PT(物理治疗)、OT (作业治疗) 、ST (言语治疗) 。日本的康复服务非常体系化、完整,对康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是分阶段的: 急性期康复、恢复期的康复和慢性期康复。 慢性期康复是现在我国最缺乏的功能 。在日本,不管偏医疗性质的疗养病床,老年保健,还是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他们的慢性期康复都比较成熟。


生活康复


重点讲一下这个概念。生活康复的主角是康复机能训练师,不一定非要专业毕业的物理治疗师,可以是护士,也可以是照护人员。什么是生活康复?从卧床状态到起床状态可以称为康复,站起来可以称为康复,从床上移到轮椅上可以称为康复,等等。在长辈的生活中给予合理的、高频次的有效帮助。


生活康复,可以从椅子移到椅子,可以从床上站起来,可以不用戴那么多辅助设备,可以辅助老人上厕所。不需要医疗资质就可以做到,而且成效是非常大的。



预防


不同护理程度的老人有不同预防目标,是一件极其关键的事情。如果我们只关注疾病治疗,只关注失能失智长辈的照护,资金和人力一定不够用,这个问题谁都难以解决,预防就非常重要。



这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案例,专为50周岁以上 非常自立的中老年女性开设的社区健身中心,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田中克幸

德勤(Deloitte)托马斯金融顾问

合同会社生命科学健康事业部副总裁


非常感谢主办方,让我有机会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中日两国在养老领域的交流愈发广泛深入。在2015年之前,最主要的是一些基本的养老概念和技术、项目方面的交流。在座的各位可能有很多去日本考察过各种各样的项目,内容包括养老的概念、职业、文化、照护技术、养老辅具用品、人才培养、适老化设计等。



现在,中国向日本学得比较多的是认知症照护、社区照护,大家也开始尝试自立支援理念。我相信,2020年后,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会出现结合AI、人工智能、IT的有人性关怀、临终关怀,而且有商业保险的非常先进的新业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