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几千几万字,写上好几个月,有的甚至需要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还不见得能顺利发表。
这也让我一再感受到,科研真的不是那么好做的,做出一点扎扎实实的“成绩”实在是太难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
以前,师弟为了找一些数据资料,经常需要点开百十个网站,一个一个地手动筛选数据,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凌晨两点半,我还开着灯,望着满屏幕飞舞跳动的论文。和扒了一层皮一样痛苦……写到天昏地暗,写到头脑发昏……”
好不容易凑出了一版稿子,结果被导师以各种理由退回来重新写:
我帮他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就是积累的素材不够,了解的信息和数据不全面。
于是我用python帮他爬取了论文需要的相关文献和数据,供他学习和参考。
论文发表的那天,他兴奋地告诉我,由于论文比较出色,被评选上了这一版的优秀论文。
他告诉我:用几十行代码写一个简单的爬虫工具,几分钟不到,就能自动抓取指定网站上的成千上万条数据,要多少有多少。
最近,当同学还在为论文被导师驳回苦恼的时候,师弟已经准备第二篇论文的选题了。
对于研究者来说,用python辅助自己做科研是一座新的矿藏。
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来源网站多,信息量大,如果采用常规的人工搜索文献和手动整理数据,往往费时费力还完不成。
当下,python 在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已经成了科研人的一项必备技能,而不再只是程序员的专属。
用Python做一个自动翻译的小工具,爬取到的外文文献自动翻译成中文,省下大把的时间做(谈)学(恋)术(爱)。
还可以用Python清洗筛除数据,行程论文中的 PPI 图、热图、富集图、韦恩图、和弦图、火山图和主成分分析图。
▲自动处理数据制作violinplot、热点图、桑基图
从数据统计到绘制韦恩图,从论文的写作到完成 PPT,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放眼望去,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可能也需要面临大量搜集资源、整理信息的重复工作,不妨学会借助工具去帮我们完成,
这就相当于你坐飞机,别人还在翻山越岭慢慢地走
。职场的车道上,你走得也定然比别人快了。
作为职场必备技能,很多高薪行业都纷纷在招聘JD中,
“熟悉Python优先”
这样的招聘条件。
今天,学编程不是为了成为程序员,而是为你打开新的职业可能性。
研究编程课4年来,风变科技推出了
【风变编程-Python小课】
,和风变合作之前,我了解到: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小白都对“学python”这件事有着深深的误解。
比如: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数学不行、逻辑思维不行,编程太难学不会。
在风变看来,对python敬畏的根本原因,
是许多课程本身没有化繁为简、也没有设立知识目标观,一味灌输地知识点,所以很多小白学不下去。
鉴于风变对于课程的打磨,这次,我想再次把
风变编程-Python小课
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做到学有所获。
▲ 正版风变编程|Python小课认准可爱的熊猫标示
此次「会计学术联盟」与风变编程 | Python小课合作推荐:
四天人工智能 python入门体验课,
为大家争取到了
100个限额优惠名额。
✔想系统掌握数据库检索、查询、下载及分析方法的学术科研人群。
✔想利用数据挖掘方法
发表高水平SCI
的科研人;
✔空有一堆数据,却不知如何将其快速
转化为学术成果
的科研工作者;
不同于传统的音频和视频课程,风变编程的Python课程把所有知识点,都穿插在了经典电影和动漫里面。
你会体验到用代码画出一只皮卡丘、在魔法校园回复校长的来信、在汤婆婆的严防死守下帮助千寻找到名字.....
每次闯关的时候就像打游戏,在紧张的科研之余,它就是你的调剂品,放松和获取新知识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