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恰比(Sheldon)
美指 | 牛猫(Sheldon)
绘制 | 鉴赏(Sheldon)
● ● ●
►图片来源:Sheldon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撬动地球”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承受地球的重量,这根杠杆得多粗多长?
同样的道理,在计算机科学家眼中,给他一台传统计算机,就能对一切任务进行运算。只不过有些任务比较复杂,运算时间有点儿长。
►图片来源:Sheldon
所以,从实践的角度讲,传统计算机不是无所不能的。在执行某些特殊任务时,它是“无能为力”的。比如:在2010年,MIT的计算机科学家阿伦森和阿尔希波夫提出,在一种类似于高尔顿板的量子光学系统中,进行“玻色采样”的任务,传统计算机就搞不定。
►图片来源:Sheldon
在这种量子光学系统中,光子就相当于弹珠,多光子干涉仪相当于钉板,单光子探测器负责查看光子从哪个口子跑出来。
►图片来源:Sheldon
玻色采样看似是个普通问题,可一旦牵扯到量子力学,很多违反直觉的“幺蛾子”突然就冒出来了!
幺蛾子一:波粒二象性
在量子力学中,光子既是一种粒子,又是一种波。一束波遇到障碍之后,既会透射,又会反射,所以,光子遇到分束器时,既会透射,又会反射,会同时从两侧跑出来。
►图片来源:Sheldon
幺蛾子二:不可区分性
两个光子的情况就更复杂了。两个光子可能完全一样,你根本区分不了谁是谁。
►图片来源:Sheldon
幺蛾子三:多光子干涉
在同时经过分束器的时候,光子的"分身"们,有可能会相互叠加,也有可能会相互抵消,最终结果很难一句话说明白。
►图片来源:Sheldon
幺蛾子四:采样时波函数坍缩
当光子遇到出口的探测器时,就会突然收起波动性,展现出最初的粒子性。一开始有两个光子进来,最后只能让两个光子出去,其余的“分身们”都必须消失,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坍缩。
►图片来源:Sheldon
总之,玻色采样,就是N光子跑进去,随机从其中N个出口跑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全部归量子力学管。
►图片来源:Sheldon
阿伦森和阿尔希波夫证明,用传统计算机解决这个量子问题,采样的时间会非常长。
如果一共有N个光子参与实验,传统计算机的采样时间,就会呈N2×2N的规律增加,比直接做玻色采样实验慢得多。
而如果量子光学实验设计得合理,肯定比传统计算机的速度快。
►图片来源:Sheldon
所以,这个实验装置本身,可以称之为一种光量子计算机。而它“计算”的内容,正是对输出光子的分布进行采样。
如果光子的数量达到50个,在传统计算机看来,计算量就会增加到3百亿亿次!即使你用上目前的超级计算机,都不可能很快完成一次玻色采样,只能直接在装置上做实验。这就是一种“量子优越性”。
►图片来源:Sheldon
实验装置说起来容易,但实现起来却十分困难。比如,怎样才能干净利落地
产生单个光子?怎样让产生的光子不可区分?怎样才能降低玻色采样的损耗?
“量子ENIAC”
2017年5月,这些难题被中科大潘建伟、陆朝阳研究组攻克了。
►图片来源:Sheldon
如果利用这个装置,对三个光子进行玻色采样,采集一个样本只需要0.2毫秒。跟国际上其他同行类似的实验相比,这个速度快了24000倍。
同样的任务,如果由世界上第一台传统计算机ENIAC通过计算完成,则至少需要44毫秒。可以说,在这个特定的任务上,量子计算机获得了胜利。
►图片来源:Sheldon
不过,目前这个装置,只尝试了5个光子的实验。若想秒杀超级计算机,还需要50个光子的实验,科学家们还需要努力。而且,玻色采样装置,只能做玻色采样,无法执行其他计算任务,是一种非通用的量子计算机。
►图片来源:Sheldon
不过,造出玻色采样装置,也为制造通用量子计算机扫清了重要的技术障碍。因为高品质单光子源、高效率干涉仪等,都是它通用的最核心部件。
除了光学装置之外,科学家还借助了很多手段,尝试实现量子计算。例如离子阱、核磁共振、量子点、核自旋和超导等等。
1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纠缠
2017年3月,朱晓波、王浩华和陆朝阳、潘建伟合作,利用超导的方法,制作了一个量子处理器,还让10个量子比特形成了量子纠缠。
►图片来源:Sheldon
在这个超导量子处理器中,电磁波有两种能量不同状态。一种状态表示比特0,一种状态表示比特1。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超导电路可以处于既是0又是1的叠加状态,这就是传说中的量子比特。
►图片来源:Sheldon
量子计算机的优势是:当它有N个量子比特时,由于状态相互叠加,它最多可以同时处理2N个状态!
►图片来源:Sheldon
不过,量子比特越多,制造难度就越大。在此之前,科学家在超导量子计算中,只能完全操控9个量子比特。而在这个超导量子处理器中,中国科学家做到了让10个量子比特形成了最大程度的纠缠态。
►图片来源:Sheldon
一个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操纵比特的过程。让10个量子比特产生纠缠,说明中国科学家能够完全操控这10个量子比特。
这两个量子计算机的成果,让中国科学家们在通向更高级的量子计算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步。在未来,要想用上实用的量子计算机,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