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稻盛和夫
始终心怀感谢,谦虚律己,同时,不忘对他人施以关爱和善意。这样的心态就是吸引美好现实的原因。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
·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有一种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目的,
心灵纯洁的人总是远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心灵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
”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虽然头脑并不聪明,也说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不懈努力,持之以恒,顺利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
我们应该看到过这样的人吧。
一方面,
以清澈的心灵描绘的愿望,成功实现的概率很高,而且这个成功容易持续。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经营中,幸运经常会光顾,幸运会连续不断。
另一方面,才华出众的人绞尽脑汁制订了缜密的计划,却不能顺利推进。不管多好的计划,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
*摘自《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曹岫云 曹寓刚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拼命投入,持续努力,这就是磨炼心灵的修行
那么,净化心灵、美化心灵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怨恨他人、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
犹如禅僧坐禅一般,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美好。
禅僧的修行并不仅仅是坐禅,还包括每天的斋饭制作、洒扫清洁,或是从事耕作,种植自己所需的食粮。由此可知,不仅安静打坐是修行,上述每天做的杂事,也都是为了开悟所做的修行。
释迦牟尼开解过“六波罗蜜”这个通往开悟的修行法门,其中有“精进”这一条。讲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拼命投入,持续努力。释迦牟尼说过,这就是磨炼心灵的修行。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击瀑布。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我听过一位木匠和大学哲学老师的对话,这位木匠从事庙宇的修建工作长达数十年。他们的对话让我深受启发。那位师傅小学毕业后就当了木工,从事庙宇的修建工作,后来成为工匠,成了木匠们的“头儿”。他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全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他的谈话内容精彩,耐人寻味,丝毫不逊色于专业的哲学家。
数十年间,这位匠人与树木相对,与树木交流,活用其经验和心得,为修造卓越的建筑倾注精力,一心一意。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提升人格。就像这样,
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完美,这就是最好的心灵修行。通过每天的劳动,心灵自然得以磨炼,性情自然得以陶冶。
*摘自《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曹岫云 曹寓刚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人生有成功,有失败,有幸运,有灾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人生的风浪磨炼人的灵魂,在迎接死亡之际,重要的不是此生是否有过显赫的事业和名声,
而是作为人父、作为人母,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否有一个纯洁而美好的灵魂,能够以这样的心、这样的灵魂去面对死亡,我以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就是磨炼灵魂。
我讲这些话,并不是激励大家去追求成功,创办出色的公司,争取优秀的业绩,研究高深的学问。我的意思是,在现世去构建自己纯洁而美好的心灵,这才是人生的目的。
为了构建美好的心灵,就必须磨炼心志,为了磨炼心志就必须拼命工作。
你或许会想,为什么就自己该忍受苦劳、拼命工作?你要懂得,这种苦劳,这种工作,是为了磨炼你的心志,磨炼你的灵魂,上苍特地给予你的礼物。
*摘自《心灵管理》曹岫云 编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我曾对大家讲过,
“
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
”
,也就是说,会萌生出好心善意,萌生出关怀他人的慈悲之心。另外我也反复告诉大家,只要抱有这样的好心肠,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你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
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
虽然我们并不知晓自己被赋予了怎样的命运,但是,
想好事,做好事,这种念头,这种实践,会形成一种力量,促使我们的命运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
25年前,在京瓷的规模还不大的时候,应大家的要求,我成立了盛和塾。迄今为止,伴随着京瓷和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持续发展,在竭尽全力、拼命工作的同时,我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体验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
这种体验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经营的实学。
我毫不隐瞒地告诉大家,我能传授给你们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竭尽全力、拼命工作”这一条。
六项精进中的第一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竭尽全力、拼命工作”这一条,对经营企业也好,对度过美好的人生也好,都是必不可少的。
*摘自《六项精进》 曹岫云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