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铁馆
每天一个原创健身视频,做您身边的私教
51好读  ›  专栏  ›  小铁馆

总有地方练不好,这是你必须明白的弱点补足指南

小铁馆  · 公众号  · 健身  · 2019-01-25 23:22

正文

在刚开始健身的前期,我们很容易就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全面的获得提升,但是在慢慢开始习惯健身,变成一个真正的爱好者时,你可能会发现, 其实健身就是一个一直不满足,一直在审视自身寻找不足的过程 ,你很少会看到有人嫌弃自己哪里太强太发达练得太好, 你只会听到他们一遍遍的烦恼抱怨自己的弱点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个话题, 如何才能真正的补足弱项 ,基本原理层面的道理是什么,文章篇幅较长,但好好看完它 可能是你想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


之所以你的弱项变成了弱项, 背后有很多的原因


比如 训练倾向 喜欢练胸多过练背的人, 时间久了会发现自己的背越来越弱, 比如训练前几年不练腿, 后期再补强也会很难。 因为 你在新手福利期快速增长的肌肉, 都分配给了你练的更多, 更喜欢练的肌群, 那么后续由于肌肉增长难度增加速度放慢,再去补强其余肌群难度相对更大

比如 之前的运动经验 有长年打篮球或是跑步经历的人, 往往开始系统的力量训练后下肢都不会太差, 相对的上肢会更容易成为弱势,因为训练往往基础更差。


比如 动作模式有问题 练背的时候总是小臂主导, 练胸的时候总是肩, 三头主导, 这都会使得你的目标肌群没法获得很好的发展。



还有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 天赋问题 ,比如 先天肌腹不饱满, 形态不佳等因素也会导致弱势肌群的产生。

有哪些改善方式?

虽然成因有很多,但是当谈到如何去加强弱势肌群,那么从本质上来说,你需要做的就是, 使用更大的训练量训练它 。不过别觉得就只有这一句话那么简单,背后的具体做法跟实现途径是很多种多样的。

优先原则


要改善弱势肌群, 你常常听到的办法有 优先原则 ,也就是 将自己的弱项排在第一个动作,排在第一个训练日来进行。


先进行弱势肌群的训练,能帮助你更好的增加训练强度(从而变相增加训练量),因为在训练更早的时候进行弱势的训练,比如练肩你第一个动作做后束飞鸟,跟你做完肩推,侧平举,前平举之后再训练后束飞鸟,即使采用一模一样的训练安排,你也能完成更大的训练量, 因为强度更高负重更大。


先进行弱势肌群训练日也是一样,在循环的刚开始,身体还没有什么疲劳累积的时候去进行训练,你不会受到其他部位酸痛的影响,也具备更多的精力, 那么整体的训练量跟强度都会更高

加入高级训练技巧


其他你知道的可能还有加入高级的训练技巧,比如 像是降低组, 做完一组后马上减重再做一组, 比如超级组 或巨人组, 把两个或三个动作结合在一起来进行, 亦或是助力次数, 半程次数, 间歇训练等等, 这些所有技巧看起来颇为花哨,操作方式各有不同,但其实 本质上都是为了增加你在一定时间内的训练量而存在 而产生作用的。你仔细想想,是不是不管减重减幅度,加动作都是 为了延长你一组的训练, 从而在更短的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大的训练量呢?



(训练量的提升是要跟训练强度挂钩的, 不能只是单纯增加训练量而不考虑强度 ,比如搬砖的人,每天搬砖做的功,比你健身房里练一个小时大,但肌肉却没有那么发达,就是因为训练强度过低。比如对于一个极限是100kg的人,拿80kg做8次卧推,比拿空杆20kg做100次卧推的训练量要小的多(80kg*8=640kg,20kg*100=2000kg ),但是 增肌增力的效果,显然是前者更好 ,所以我们更多的要考虑的是在有效强度下的训练量,同时,当强度提升后,训练量适当下滑是合理现象,不能认为训练效果就一定不好,所以训练重量的增加 我们可以变相认为是增加了大强度时的训练量。

除了上面的曲线救国之外,还有更直接的增加训练量的方式:


增加训练频率


当你从一周练一次卧推,变成两次变成三次甚至四次,这无疑就直接增加了你的整体训练量,那么在 你能够恢复的情况下,这就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增长 。这可以直接增加训练日,比如从一周三练的上肢推,下肢,上肢拉变成一周上肢推两次,下肢一次,上肢拉一次。



或是 也可以跟其他肌群安排在一起训练,但是安排的训练量要比一次完整的训练日低 ,比如在背部训练之后,加入 6-8组的胸部训练,或者干脆采用胸背超级组的形式安排两个超级组,那么每次造成的疲劳累积跟肌肉损伤会比单次完整训练日少,就可以恢复更快,可以训练更多次。(这样按照上面的例子训练可能就是变成上肢推 下肢 上肢推拉)


增加每次训练的训练动作跟组数


比如从之前一次胸部训练练三个动作,十五组,变成练五个动作,二十五组,这是比增加训练频率更简单的方式,因为这样你更不需要去考虑疲劳度的管理跟整体计划的安排。但相对而言, 我还是会更建议增加训练频率 ,因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 你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单次训练量才能触发增长 ,对于单一部位,可能你进行高质量的十到十二组的训练,就足以让自己进步,之后休息 2-3天,再进行一次训练刺激,那么又能触发增长。



而如果你从本就已经足够的十到十二组训练,增长到二十组以及以上, 由于在单位时间内,你能增长的肌肉量跟力量是有限的, 那么你增长的那些组数,不一定能够带来更多增长,起码投入产出比是比你基础的十到十二组要低的。 而且这么做对于恢复的压力更大,你可能需要3-4天才能完全恢复,这样5-6天有一次增长,跟6-7天有两次甚至三次增长相比(也就是每次宁愿少练一些,但多练几次), 即使你单次增长的量更大,整体增长的量也是比不过增加训练频率的做法的。 可以查看这里了解更多关于每个肌群5-6天只训练一次,也就是传统训练方式的弊端 341讲:可能是健身训练最大的一点误区 大实话


另外其他像是 增加训练变化 ,尝试不同的握法,角度,用不同的动作跟节奏来训练,其实也可以直接理解成, 是在用更多样化的方式去训练 ,那么 就可能增加了一些你之前没刺激到的角度,或幅度的训练量,从而带来增长

要做的其实概括起来就只有一点, 那就是增加你的训练量, 但这不代表就是怼怼怼,不考虑整体计划的合理性。

我个人目前的做法


比如相对于胸跟腿, 我的背是相对更弱的肌群, 那么按照我们前面说的, 我应该做出的调整是将背放在计划的第一天, 同时采取相对更大一些的训练量,比如背训练25组,那么胸跟腿只训练20组, 然后可以适当在背部训练多一些变化,尝试一些新的角度跟动作。


但我并没有完全这么做,我做出的调整是, 依旧从腿日开始循环 ,因为 如果在背部训练后再去练腿,那可能就会显著影响腿部训练质量,甚至导致发展倒退,这样对我整体形体的提升不利。所以 相对的,我选择在腿日降低努力的程度,我可能不会练那么多,也不会用那么重的重量, 因为我的腿相对比较强势,我能保持住就可以了。


然后在背部相关的训练日,拿出我最大的努力程度,我会在那天摄入相对多一些的热量,也会安排更大的训练量,然后当我觉得比较疲劳的时候, 我会减少胸跟腿的训练量,从而能让自己恢复的更好,去保证背部的训练质量。


我们 要让天平稍微倾斜,稳中有升,而不是采取过于极端的方式, 对于大部分训练者即使你某些肌群偏弱,我也建议你在训练中, 是遵循大肌群优先,能使用更重重量动作优先的基本原则 ,而不是说胸弱就一定在卧推前先练绳索飞鸟,后束弱就一定在肩推前做俯身侧平举(比如你可以在卧推后多做几组飞鸟,肩推后多做几组后束训练),等到你的形体真的发展的差不多,就只欠缺那么一点薄弱部位的时候,你才需要考虑这么做。


当有人问我怎么涨卧推,怎么涨深蹲,怎么把背练厚,我都会回答, 你想进步什么,就多去练什么 ,我不觉得我回答的内容有问题,但我也不会觉得我这句回答真的能给人带来什么实质帮助。

因为实话来说,如果你不考虑全身的增长,只在乎一到两个部位,比如只想把胸手臂练好,那你真的只需要考虑多练就好,比如一周练三次胸,两次手臂,我想都是能够恢复跟增长的, 比如你只练上肢不练下肢,那么在所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在同样的时间里,你的上肢也一定会比那些上下肢兼顾的训练者发展的更好。

但是我不希望你们只是一味的看到弱点, 只看到你想要加强的部分,在我眼里 最好的选择是 保持耐心, 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 更多注意力放在弱势肌群上,增加它们的训练量的同时,也要兼顾全身平衡,保证其余肌群也能取得一定进步,这 样长期来看取得的结果才会更令你满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