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信用联动合作暨“信用中国”网站上线两周年媒体通气会,会上通报了社会信用体系和税收诚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并共同签署《信用联动合作框架协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会上通报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情况,以及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总体成效。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通报了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情况、税务部门按纳税信用级别实施分类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情况、对税务代理人进行信用监管等内容。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签署《信用联动合作框架协议》。
6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信用联动合作暨“信用中国”网站上线两周年媒体通气会。图为会场。
(以上图片由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摄)
6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信用联动合作暨“信用中国”网站上线两周年媒体通气会。媒体通气会通报了社会信用体系和税收诚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并共同签署了《信用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出席会议并讲话。
探索政府部门信息互享信用互认奖惩互助
根据《信用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将以信息互享、信用互认、奖惩互助为原则,建立信用联动合作关系。一是共同建立信用联动机制。双方共享纳税信用A级~D级纳税人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以及国家发改委归集整理的其他部门信用信息,共同推动纳税信用和其他社会信用的联动管理。二是共同完善联合奖惩机制。双方建立联合奖惩长效机制,共同做好税务领域联合奖惩措施的落地工作,不定期联合开展惩戒专项治理活动和A级纳税人服务月活动,鼓励各地发改委和税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更多激励惩戒措施。三是共同探索创新试点机制。双方根据城市信用建设情况,选择信息化条件好的城市,开展纳税信用与社会信用的融合试点,将纳税信用信息及其应用情况纳入示范城市创建和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四是共同构建成效反馈机制。双方定期归集、及时反馈信用联动、联合奖惩等工作的典型案例和亮点成效,发挥各自渠道资源优势,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公平、诚信、有序的经济社会环境。
此次两部门建立信用联动机制,是推进政府部门信息互享、信用互认、奖惩互助的一次有益探索。“建立信用联动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将通过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和整合应用,有效打破‘信息孤岛’,产生叠加效应,既做联合监管的‘加法’,又做优化服务的‘乘法’,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连维良说。
七大举措助推纳税领域联合奖惩渐入佳境
“近年来,税务部门以评价指标为核心,以流程管理为抓手,依托金税三期工程,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以明晰公布标准为重点,以规范惩戒程序为手段,完善了‘黑名单’公布和联合惩戒制度,不断培育诚信风尚,树立价值导向,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监管大格局,全力助推信用中国建设。”孙瑞标主要从七个方面介绍了税务领域信用建设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效。
大力开展对纳税人的分类服务和管理。每年,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按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税收征管,推出多项A级纳税人激励措施和D级纳税人惩戒措施,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
大力推进对重大税收失信信息的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国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对外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案件4172件,其中共有799户“黑名单”当事人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合计52.25亿元后撤出公布。
大力实施对税收“黑名单”当事人的联合惩戒。国家税务总局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基础上,2016年12月与34个部门共同签署《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2016版)》,将参与联合惩戒的部门由21个增加到34个,联合惩戒措施由18项增加到28项,实现了联合惩戒制度的“双扩围”和“提档升级”。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公安部门已办理阻止欠税人出境边控信息971人次,实际阻止出境66人次;工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1923名当事人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职务;金融机构限制2344户“黑名单”当事人融资授信;发展改革、商务部门限制1899家有关商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等。
大力实施对纳税信用A级企业的联合激励。2016年7月,税务总局率先与29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签署了首份联合激励合作备忘录。从税务部门开展的全国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看,2014年~2016年全国A级纳税人数量由65.3万户提升至70.9万户,占比由7.65%提升至8.04%。
大力促进“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银监会在全国开展了“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发展活动。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向守信企业发放贷款38.8万笔,其中涉及小微企业30.5万笔,小微企业借助“银税互动”贷款金额达3700多亿元。今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与银监会再次联合印发通知,从完善银税合作机制、加大银税信息交流力度、推动银税合作积极创新、加强配套机制建设4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银税互动”活动扩面升级。
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共享联动。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纳税信用信息“推出去”,将社会信用信息“引进来”。一方面建立纳税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定期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纳税信用信息。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税务部门已累计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A级纳税人名单、税收违法“黑名单”等信息1000余万条,各类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120余万条。另一方面与多部门建立信用联动机制。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签署信用互动合作框架协议1份,参与签署工商、法院、环保、海关、安全生产等领域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21份。
大力探索信用积分促进税收征管。2017年4月印发的《税务总局关于转变税收征管方式 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风险分析评估和纳税信用评价联动机制,将纳税信用级别信息、外部信用信息、纳税人涉税行为信息与风险分析和应对结果相结合,在事前和事中,对信用高、风险低的纳税人简化涉税业务办理流程、减少报送资料;对信用低、风险高的纳税人,在办理发票领用开具、出口退税等涉税业务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或业务阻断。为落实这一要求,国家税务总局计划将信用积分融入税收征管规范2.0全面修订工作之中,努力打造“事中事后管理一条链”。
重点领域积极推进联合奖惩效果初显
“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核心机制。《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一年来,在多个重点领域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连维良表示。
目前,有关部门已签署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23个,制定联合奖惩措施100多项,初步建立起“发起-响应-反馈”机制。联合奖惩备忘录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联合奖惩在各个领域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方面,截至2017年6月,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761万例。限制733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限制276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其他动车组一等座以上车票。84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此主动履行义务。截至2017年5月,仅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就拒绝失信人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近80万余笔,涉及资金84亿余元。
在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方面,截至2017年5月底,全国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参考最高法提供的“老赖”信息,共依法限制任职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12万人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企业进行清理,2016年全国共吊销企业近52万户。
在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联合惩戒方面,人民银行、公安部分别将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公民治安管理数据库。2016年,银监会行政许可查询达5000余次,查到与上市公司相关的违法失信记录200多条,作为行政许可审批的重要参考;保监会在行政许可中查询约1000次,各地派出机构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查询总量近2万次。
在海关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方面,截至2017年3月,海关总署将36家高级认证企业和一般认证企业信用等级下调,限制228家一般信用企业1年内申请适用高级认证企业或者一般认证企业管理,对列入联合惩戒名单的264家企业和有失信记录的77家企业,列为高风险企业,实施严密监管措施,由相关部门设置相应的区域通关一体化或者全国通关一体化高风险参数,对其进出口货物加强单证审核;强化风险分析,对其中存在安全准入(出)的,加强布控查验;同时列为海关后续稽查重点筛选对象。
在农资领域联合惩戒方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嵌入农业部行政许可和财政申报系统,进行自动比对和警示;建立农药监管数据库,将多次或严重违法的企业列入指定抽查企业名单,在组织全国农药质量监督抽查时进行重点检查;将违法兽药产品处罚结果设置为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在规定年限内停止受理相关事项申请;建立远洋船舶检验黑名单和远洋渔船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一定期限内不再受理其产品认可,并对已经检验的产品限期使用。
在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联合奖惩方面,联合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和电商龙头企业针对恶意刷单、炒作信用评分等建立反“炒信”信息共享机制。已累计发布4期共167户“炒信”黑名单;查处15家“炒信”团伙和338家刷单商家,总涉案金额4亿元;封停或禁搜14万个与“刷单”“炒信”相关的即时通讯群组;屏蔽删除网页搜索相关链接22万条。
国家发改委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信用信息做到了“逢报必查”“逢办必查”。在有关资金和企业债券申报过程中,共有1500多家“黑名单”企业受到限制,涉及金额逾1000亿元。同时,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产品质量、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统计、超限超载、涉金融等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都开始取得明显效果。
诚信文化引领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良性氛围
《中国信用》杂志记者从会上获悉,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若干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成果,具体表现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快速提升、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取得新突破、“信用中国”网站沟通社情民意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信用法规和标准研究加快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覆盖面大幅度扩大、信用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城市试点示范和信用状况监测工作不断深入、诚信文化宣传渠道不断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宣传渠道的拓宽,诚信氛围日益浓厚。“信用中国”网站的开通,对推动各省级信用门户网站互联互通,归集发布各地区、各部门可向社会公开的信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网站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的查询服务,日益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沟通社情民意、推进信用信息公开的“总窗口”,下一步将推进网站改版升级,进一步强化网站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功能。在诚信文化宣传方面,组织创办了《中国信用》杂志,与“信用中国”网站共同集中宣传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此外,加强与各主流媒体合作,建设“信用中国”媒体联盟和政务新媒体矩阵,进一步扩大了信用建设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来源:《中国信用》杂志 记者:刘梦雨
实习记者: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