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玩的数学
好玩的数学以数学学习为主题,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标,分享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传奇的数学人物等,为你展现一个有趣、好玩、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2 天前  
老顾谈几何  ·  浅谈黎曼因式分解理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好玩的数学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好玩的数学  · 公众号  · 数学  · 2020-05-02 08:00

正文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数学专栏作者)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三)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四)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五)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六)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七)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八)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九)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一)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二)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三)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四)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五)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六)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七)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八)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九)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一)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二)

第二节 平面图形

七、长方形和长度概念

上图中的长方形中,包含有正方形。

“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为了向孩子们说明这一点,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正方形,有时候又把它们叫做‘四边一样长’长方形。”

“我们说一个长方形的‘长’,意思是指它那长一些的两条边的长度 (如果四边不是一样长时) 。”

上图中,长方形D比长方形E长,但它和A、G是“一样长”。

“我们说一个长方形的‘宽’,意思是指它那短一些的两条边的长度。”

上图中,长方形E比长方形F宽,但它和C、G是“一样宽”。

求同游戏——介绍“比……宽”,“比……长”

(结合笔记三和笔记六)

第一步——准备三个“一样长”的长方形 (准备方法参考笔记二十二)

第二步——将这三个长方形按上图摆放,向孩子介绍,“第一个长方形比第二个宽,第二个比第三个宽”。

第三步——准备三个“一样宽”的长方形。

第四步——将这三个长方形按上图摆放,向孩子介绍,“第一个长方形比第二个长,第二个比第三个长”。

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介绍平面图形的名称

第一步——通过“描边”,由立体图形得到了平面图形 (详见笔记二十二)

第二步——得到的平面图形与该立体图形有一个“面”是全等的,例如上图,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再放回到立体图形相应的面上,展示给孩子看。

第三步——将这些“面”介绍给孩子,如上图,由正方体 (或四棱锥) 得来的平面图形叫做“正方形”,由圆柱体 (或圆锥) 得来的平面图形叫做“圆”,由长方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叫做“长方形”,由三棱柱 (或三棱锥) 得来的平面图形叫做“三角形”。

求同游戏——介绍立体图形的名称

第一步——准备几个立体模型,摆放在桌子上。

第二步——家长描述某一个立体模型的形状,比如,“它有一部分是圆的,有一个角,有一个平面是圆形”,让孩子根据线索把这个模型找出来。

第三步——告诉孩子这个立体模型的名称,如上一步描述的立体图形叫做“圆锥体”。

(“浑身只有一个圆形部分的叫‘球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叫‘正方体’。所有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叫‘长方体’。有两个全等的圆形平面,又有一个圆形部分的叫‘圆柱’。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平面,还有三个长方形平面的叫‘三棱柱’。”)

上述游戏过程应当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断的重复,少量多次,让孩子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熟悉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的形状与名称。

九、相关题目

关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题目很多。

比如第一张图片是将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其他形状;第三张图片是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对应起来;第五张图片是“依葫芦画瓢”,画出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可以结合上述游戏,完成相关题目。

第三节 用实物作为单位来量取长度

“在第二章中,我们讲到通过求同、分类和排列活动来向孩子们介绍‘一样长’、‘比……长’和‘比……短’这些概念。孩子们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数’引进到这些拿长度作比较的活动中了。”

(该书的内容是一环套一环,前面一环的游戏和活动充分进行后,再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孩子没有熟练操作上一环节,则会出现脱节,无法理解后一环节的内容,因此,游戏和操作一定要重视,并且少量多次进行。)

游戏一——比比谁的长

第一步——准备若干“一样长”的小木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