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壬寅月 癸亥日
在真正的经典诵读过程中,特别是“经”类的诵读中,由于“经”中富含能量性的大量摄入,使诵读者极其容易出现一种称为“与圣人居”以及“与圣人谋”的自然现象。
古人强调的开慧过程,是实现天人合一境界必须经历的阶段。人们应当正确对待,并且加以爱护和正确的引领,这才是孩子、家庭、民族、国家之福。
与圣人居、与圣人谋的实现,十分珍贵和来之不易。在“老年养福”的生命阶段中,即使是运用数年甚至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也不及于“幼儿养性”生命期或者“少年养正”生命期中的孩子们数天努力的效果。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而言,幼儿期优胜于少年期,少年期又较青年期容易重新激活和恢复这一生理功能。成人期和老年期的重新激活率和恢复机能性,全都远远低于幼儿期和少年期。
现代人类的松果腺体,并不像古人那样钙化迟而且钙化速度缓慢。因为古人保持着主动修身的传统,主动运用一些方法去延缓这种钙化现象的出现。现代人,七岁前松果体一般都已经逐步钙化成非透明体或者半混浊体,只有人们主动或者被动获得质量纯正、量级较高的天德地气能量进入体内,并且重新作用于这一区域以后,才可能使它由钙化转化成纤维化,然后再重新透明化,具备透明体性质,发挥出凸透镜功用,从而重新激活和恢复它的生理机能。
松果腺体是否能够重新转为透明,而且像眼球的晶体一样,具备“凸透镜”的功用,其一,需要人体内具备较为充沛的精和气的能量,人体内的精气神三宝具足,才能遏制住松果腺体钙化的必然趋势,以及扭转其已经钙化的现实;其二,是人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精气神的能量,使能量作用于重新激活松果腺体的途径和目的地之中。只有这两项前提同时具备者,才可能使松果腺体的机能失而复得,丧而重生。
选自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第148页
立春——拉开了春天的序幕
“春捂秋冻”不去做伤损身体的傻事——立春养生要点
动物和植物的生物链,比人类更为具有度、数、信的顺应性——立春物候
保肝护肝顺应春季阳气的升发——身识与口识的养生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抢救传统中医必须抢救传统文化
看德国人对中医的喜爱——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医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慧智是个完美的太极图——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经典诵读是提升师德的关键方法
为教师点亮光明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师德教育——教师首先要明德
师德建设“绝学三招”
师德建设的内圣外王体系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抛弃经典诵读 产生民族灾难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