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七读财  ·  明年股市涨不涨,看看这1个指标 ·  昨天  
格上财富  ·  琼瑶已逝:请回答,人间最后一题 ·  6 天前  
格上财富  ·  上海职人穿衣经 ·  6 天前  
格上财富  ·  幸福靠胜率,成功靠赔率 ·  5 天前  
简七读财  ·  这项隐藏医保「福利」,一年省下1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为什么工业化的核心是技术?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24-12-10 20:44

正文


作者:郭满天

来源:郭满天(ID:Guoy200014)


为什么工业化的核心是技术?


我用四个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


故事一

钢铁工业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采用现代技术建设的钢铁厂是张之洞主持建设的汉阳铁厂,汉阳铁厂的高炉设备都是从欧洲的英国、比利时等国采购。


汉阳铁厂分两次建设了4座高炉,1号和2号高炉建于1890~1894年期间,这两座高炉的大小仅有248m3,每日的产量仅有100吨左右。


3号和4号高炉是盛宣怀管理汉冶萍公司时修建的,两座高炉的容积为477 m3,每日的产量为250吨左右。



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始于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而鞍钢是苏联援助建设的最大钢铁厂。


苏联帮助鞍钢建设了6座高炉(#3,#5,#6,#7,#8,#9),这些高炉都是1000m3等级的高炉,平均日产量在1100吨左右,平均年产量在40万吨左右。


苏联援建的1000 m3等级高炉的产量相比汉阳铁厂最早的两座高炉大了10倍左右。


鞍钢#10号高炉是自主设计建设的,高炉内容积达到1500 m3,平均日产量1968吨,平均年产量达到68.9万吨。


鞍钢的高炉技术基本上代表了改革开放前中国钢铁工业的最先进水平,鞍钢10座高炉的总容积是8933 m3,在90年代以前都是中国最大的炼铁厂。




改革开放后以宝钢的建设为标志,中国开始从西方国家引进技术发展钢铁工业。


宝钢1号高炉由新日铁总承包,设备几乎都是进口的,1号高炉的技术指标达到70年代末的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1号高炉的建设,中国钢铁工业基本掌握了现代大型高炉的技术,因此宝钢2号高炉由国内企业总承包,除了部分系统外主要设备都是国内制造。宝钢2号高炉的建成投产是中国钢铁工业炼铁技术成功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宝钢2号高炉的容积是4063 m3,每天的生铁产量达到9100吨,平均年产量达到325万吨;技术水平更先进的宝钢4号高炉每天的生铁产量更是达到10000吨。


2000年后宝钢在湛江建设了钢铁生产基地,宝钢湛江基地高炉的容积达到5050 m3,每天的生铁产量达到1.15万吨,年产量可达411.5万吨。


六十年代中国最大的钢铁厂鞍钢10座高炉的总容积只有8933 m3,每天的生铁产量只有1.13万吨,年产量396万吨。


鞍钢10座高炉的产量都不如21世纪宝钢湛江基地一座高炉的产量!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根源就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现代高炉不仅生产规模更大,而且各项生产成本都显著降低!



进入21世纪,以首钢京唐曹妃甸钢铁基地为代表的沿海大型钢铁生产基地代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首钢京唐曹妃甸基地的是中国首个在海边通过吹沙填海建设千万吨级钢铁基地,设计建设了中国首座5500m3特大型高炉。


首钢京唐曹妃甸基地高炉每天的生铁产量达到12650吨,平均年产量高达450万吨,是世界最先进的高炉。



从日产100吨到日产12650吨,技术进步的价值在高炉炼铁产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技术进步不仅体现在产量上,在降低生产成本上同样显著:汉阳铁厂的高炉生产一吨铁水需要一吨以上的焦炭,首钢京唐生产一吨铁水消耗的煤炭不到500千克(其中焦炭不到300千克)。


从汉阳铁厂日产100吨的小高炉,到首钢京唐日产12650吨的巨型高炉,中国钢铁工业走过了艰辛的100多年。


这一百多年是中国钢铁工业艰苦奋斗的一百多年,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过程,中国钢铁工业最终通过掌握技术才发展成为钢铁强国。


故事二

电力工业火力发电技术的进步



在解放前,中国不具备制造火力发电设备的能力,中国的电力工业十分落后。1949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85万千瓦,年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时。


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工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上海和哈尔滨两个发电设备制造基地是50年代建设的,而东方电气则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


上海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不属于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但仍属于苏联和东欧援助的一部分,引进的是捷克的技术。


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工业生产的第一套火力发电设备是6000千瓦机组。1952年,上海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从捷克引进中压6000千瓦~1.2万千瓦火电设备制造技术,在1954年完成了中压6000千瓦火电机组的研制。


1956年首台6000千瓦中压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成功投运。



在掌握捷克、苏联火力发电技术的基础上,中国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在持续提升火力发电设备的蒸汽参数和发电容量。


到70年代,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已经能够设计制造30万千瓦亚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但是技术水平尚不完善,电力工业装备的火电机组主要还是几万千瓦的小容量机组。


1980年,中国电力工业火电装机容量4555万千瓦,其中1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机组共143套1990万千瓦,当年发电量只有3006亿千瓦时。



改革开放后中国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亚临界火力发电技术,30万千瓦机组由上海电气负责试制,60万千瓦机组由哈尔滨电气负责试制,东方汽轮机厂、锅炉厂和电机厂则进行协作配合。


30万千瓦考核机组安装于山东石横电厂,60万千瓦考核机组安装于安徽淮南平圩电厂。


淮南田家庵电厂安装了中国首台6000千瓦机组,30多年后淮南平圩电厂安装了中国首台自制的60万千瓦机组,单套机组的装机容量扩大了100倍!



通过持续15年的消化吸收、国产化和优化创新,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形成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批量生产能力,其技术经济指标和安全可靠性,均达到了当时国际同类机组的先进水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型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设备成为我国发电设备企业的主要产品,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机组成为我国电网的主力机组,使得中国电力工业发电量的增速显著加快。


2003年,哈尔滨、上海、东方三大电站设备制造集团分别从日本三菱、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日本日立等公司引进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技术,开始制造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首台超超临界机组安装在华能集团浙江玉环电厂,2006年11月18日正式投运,上海汽轮机厂、哈尔滨锅炉厂、上海电机厂分别制造了汽轮机、锅炉和汽轮发电机。


我国制造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经西安热工研究院和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性能测试,热耗约为7260kJ/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85g/千瓦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以年平均发电利用时间5000小时来估计,一套6000千瓦机组的年发电量只有3000万千瓦时,一套60万千瓦机组的发电量则可以达到30亿千瓦时,一套100万千瓦机组的发电量则可以达到50亿千瓦时。


1949年中国全国的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时,不如现在一台百万千瓦机组的年发电量。中国能够成为全球发电量最多的国家,不仅仅依靠发电设备数量的增加,更依赖发电设备的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不仅体现在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上,而且在发电成本(每度电消耗的煤炭)、污染控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正是因为中国掌握了技术,才能为工业化提供足够的电力支持。


故事三

铁路机车技术的进步


技术进步对铁路运输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宝成铁路宝鸡——凤州段,采用电力机车替代蒸汽机车后,宝成铁路的运输能力直接提高了好几倍!


这是如何做到的?因为电力机车相比蒸汽机车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中国铁路曾经广泛使用的“前进”型蒸汽机车,功率只有2192千瓦,牵引功率小。


中国研制的第一款电力机车“韶山”1型,功率就有4200千瓦,“韶山”4型功率达到6400千瓦,和谐系列电力机车的功率可以达到9600千瓦甚至更高。


电力机车的功率显著高于蒸汽机车,因此铁路电气化改造后运输能力能够显著提高。以1962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凤州段使用电力机车为例:


1、使用蒸汽机车牵引,前拉后顶用3台蒸汽机车只能牵引920吨货物,改用3台电力机车牵引后牵引重量达到2400吨,运能提高了1.7倍;


2、宝凤段经过电气化改造后,宝成铁路的年运输能力由原来的250万吨提高到1350万吨,提高了4.4倍;


3、行车速度由过去的25公里/小时提高到50~70公里/小时;


4、每万吨公里的机务成本由原来的42.7元减到16.8元,降低了60%,同时机车乘务人员的作业条件和旅客的旅行环境也大为改善。



从80年代开始,中国陆续建设了以大秦铁路、神华朔黄铁路为代表的重载铁路,在铁路重载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大秦铁路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运煤专线,常态化开行10000吨和20000吨的重载单元列车。


大秦铁路最高年运输量达到4.5亿吨,平均每日运输量达到123万吨,是世界铁路运输的最高记录!


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铁路的运输能力有了质的飞跃,铁路的年运输能力从几百万吨提高到上千万吨再到几亿吨,这种数量级的提升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中国铁路在重载和高速上都达到全球领先,根源还是在技术的进步。


故事4

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血雨腥风的价格战。


比亚迪是此次价格战的发起者:比亚迪紧凑级轿车“秦PLUS”直降至7.98万,比亚迪中级轿车“秦L”起步价9.98万,大中型轿车“汉”也大幅降价至17万以下。



中国的消费者能够用不到10万元买到紧凑级甚至中级轿车的历史并不长,甚至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在上世纪80年代,桑塔纳轿车的实际销售价格在20万以上,买车需要审批、需要外汇、需要找关系,而且往往还买不到。


即使到了90年代经过十年的发展,桑塔纳轿车的产量已经大幅增长并且国产化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此时桑塔纳的售价仍然在15万元左右,普通人仍然望不可及。


1998年广州汽车与本田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中高级轿车雅阁。广州本田生产的七代雅阁上市后定价是29.6万元,由于十分畅销实际销售价格往往超过30万元。


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中级轿车代表车型如上海大众帕萨特、通用别克君威、广汽丰田凯美瑞、广本雅阁的销售价格基本维持在20-30万元之间。


中国的消费者之所以能够买到低价且优质的汽车,根源还是在于自主品牌的突破,在于中国的自主品牌掌握了技术并且引领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2015年左右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成熟,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开始发生了变化,新能源汽车开始崛起,打破了传统燃油车一统天下的格局。


中国诞生了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汽车新品牌,而且这些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直接定位于中高端,也打破了燃油车时代外资品牌独占中高端市场的格局。


此外,以比亚迪、奇瑞和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发力,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已经具备了在各细分市场与外资汽车巨头竞争的实力。


2024年吹响了中国自主品牌全面反攻的号角,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比亚迪率先发动了价格战并抢占了大量外资品牌的市场。


技术进步,特别是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正是由于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我们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能够享受更优质的工业产品。


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都完成了技术追赶


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归根结底是我们主要的工业部门都完成了技术追赶,各工业部门在技术水平上都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不论是传统的钢铁、电力、石化、铁路、汽车、造船等工业,还是新兴的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中国基本上都完成了技术追赶。


中国钢铁工业不仅生产规模全球第一,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也是全球领先,而且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内设计制造的。


中国的发电量全球第一,中国电力工业装备的火电设备、水电设备、核电设备以及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内设计制造的,发电技术和输变电技术同样是全球领先。


中国铁路的营运里程全球第一,高铁里程全球第一,铁路高速和重载技术全球领先,铁路机车车辆基本上实现了自给。


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我们曾经引进了大量的技术,但是通过努力我们消化掌握了引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此实现了领先。


工业化的核心是技术,所谓的人口红利、国际产能转移都不是促进一个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因素,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成功的根源是掌握了技术,这是中国做到而印度、巴西、越南等国目前还做不到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