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叔(若客文化签约作者)
来源:哈叔的职场微课堂(lD:haerg7)
熟人太多,朋友太少。
这句话并非我的原创,是导演冯小刚说的,我认为总结得很到位。
有记者问冯小刚,为什么会一直选择和华谊合作?
冯小刚说,王家这俩兄弟是实在人,每次我的电影立项,只要说一个数,他们就立即将钱入账,如果遇到超出计划的,他们也会无条件追加投资。
这位记者又问,如果换作其他人呢?
冯小刚说,不差钱的土豪遇见过不少,在桌上拍着胸脯告诉你,兄弟要钱了尽管找我,我一定支持你,但是等到电影真的开拍了,这些土豪多是回个短信,不是最近刚做了一个大项目,回款暂时还没拿回来,就是最近比较忙,然后不了了之..
最后,冯小刚自己总结道:
我是熟人太多,朋友太少
。
昨天,有位读者问我一些关于「社交」的问题,他晚上有一个饭局,我们聊了不少,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地方需要讲究...
不过,最后我很认真地对他讲了一句话:
再厉害的社交技巧,也是靠不住的。
很多社交,其实都是虚假繁荣
冯小刚遇到的那些在桌子上称兄道弟,拍着胸口,大喊我挺你的土豪,其实遍地都是。
普通人的社交场上也是如此!
我曾在文章里讲过一个故事:
一哥们因工作的原因,经常和一些公司的老总、部门领导打交道,有时他也代表公司会宴请这些人。
这哥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他们那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没有他不认识的牛人,关系很到位。
混得这么好,人脉这么广,家里人肯定也知道,于是有什么问题也会找他帮忙解决,比如给安排工作,侄女上重点学校找找人...
但结果是什么情况呢?
去找那些人帮忙,对方要么直接婉拒了,要么就是满口应承下来,却迟迟没有结果,最后黄了的情况比较多。
实际上,认识的人多,并不代表人脉就广,这是社交场上的一大真相,也是很多人看不清的一面。
很多看起来不错的社交关系,什么人都认识,好像挺厉害的,其实都是虚假繁荣。
等到动真格的时候,往往就会暴露无遗。
现在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不少好友,里面肯定有不少厉害的人,可能这些人的存在会让你感到很有面儿。
但是,你扪心自问:如果你现在去找他们帮忙的话,他们是否会全力以赴地帮你?又有几个人能答应帮你?
很现实的讲,绝大多数人的大多数社交关系其实都是不太牢靠的,特别是你比较弱的时候,更是如此。
熟人太多,朋友太少。
这真的很精准地描述了当今社交的现状。
关于社交,有三点思考
关于人际交往方面,有三点思考同大家分享。
有人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你不要高估和任何人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时候,你们之间的真实关系都要比你预想的要差一点。
你以为自己是对方最好的朋友,往往并不是的;你以为有问题了,找对方帮忙,人家一定会鼎力相助,往往并不是的。
... ...
真的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之间的关系,有时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对关系的过高评估,往往是你难过的真正原因,而非事情本身。
来看两个假设的小场景:
一个很厉害的人找你帮忙,很大的可能性,你是会尽力帮忙的,因为你想着日后有事可以找他。
但是,如果一个你不是太看得上,比较弱的人来找你帮忙,你也会帮,但很大的可能性,你不会太上心。
这是人之常情。
社交的本质,其实就是互相利用,一个人越指望你,就会对你越上心,越肯帮你。
所以,与其将时间花在一些价值不大的社交上,不如去提高自身的价值。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有些人,确实难以一直都在,有些关系,确实不可能永远维系。
但是,如果你有幸遇到了一个真心的朋友,那么请你用心对待,别轻易放手了。
虽然说,人生不需要有太多的朋友,两三知己足矣,但你也得有这两三知己吧。
别高估一段关系,也别错过一些人。
这世界很现实,很残酷,但同时也很温情,希望你能看淡人生中的一些人和事,又能依然相信。
各位可以在文章下方的「写留言」处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作者:
哈叔,喜欢用历史解构职场,文字很接地气,通俗易懂,简练精辟。
微博号:
哈叔微职场。
新书《决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目前已在当当网、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