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医生
每天看专业医生写的健康科普,还能随时免费查疾病、查药品、查医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风超大的毛戈平,真值得买吗? ·  4 天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便宜又高货的牛排,这回千万别错过(全年最炸 ·  4 天前  
丁香医生  ·  用它收拾厨房,再也不怕油渍污垢了! ·  1 周前  
丁香医生  ·  睡觉朝左好还是朝右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医生

厨房里小事故不断?这份安全指南就是给你准备的

丁香医生  · 公众号  · 养生  · 2016-12-12 20:59

正文



要说在家里哪儿最容易受伤,那必然是「厨房」无疑。又是刀、剪、叉,又是火、烟、气,一不小心就会遭遇割伤、烫伤的事故。


虽然并不想这类小事故发生,但意外之所以称之为意外……


所以丁香医生觉得,还是直接教你点实用的吧。


切到指头怎么办?

被菜刀划伤,是最常见的事故了。


多数情况下,受伤都比较轻微,血流一流就自己止住了,注意保护伤口就可以。但有时候,伤口流血不止或者正好伤在关节部位,甚至罕见的伤到了动脉,那就别犹豫了,赶紧看医生啊。


丁香医生下面介绍的处理方法针对的是小伤口。小伤口是指伤口很浅、出血不多的伤口。


可以先用温水把手上的菜叶或调料冲掉,然后在伤口部位贴上创可贴,等待伤口自然结痂。


创可贴用上几天撕掉就行,假如在这期间创可贴被打湿、弄脏了,记得要换。


注意:如果几天之后伤口还没愈合,或者出现了比如红肿、化脓、或是疼痛这样的症状,也要记得及时去看医生。


千万不要相信各种神奇的偏方,比如在伤口上敷盐、腌渍食品、粉末等奇奇怪怪的东西,因为这样做,一方面会很疼、还可能留下疤,另一方面可能让伤口遭受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感染。



烫红一块皮怎么办?

厨房里的烫伤实在太常见了,手背、手腕内侧经常就被烫红了一小块儿,不仅会痛,还可能被烫出水泡。



如果烫伤严重,别迟疑啦,赶紧上医院吧,如果只是轻微烫伤,可以先按下面的一二三四来:


1. 冷却伤口来缓和疼痛

如伤口没有破开,就让伤口浸泡在冷水(注意:不是冰水)中至少 10~15 分钟,直到疼痛减轻。或者用干净的冷湿毛巾敷在伤口上。


2. 脱掉戒指、手镯等

在伤口肿胀起来之前,快速而轻柔地摘下戒指、手镯之类可能压迫肿胀组织的物品。


3. 别弄破小水泡

不超过小手指甲盖大小的水泡一般不会自己破,如果水泡破了,用温和的皂液和清水清洗患处,然后敷上纱布。不要手痒自己弄破哦。


4. 可以吃点止痛药

如果真的很痛,很需要止痛,可以吃点非处方的止痛药。


如果水泡变大了,或是伤口红肿、疼痛,就及时去看医生吧。


极少数时候,可能会出现被一锅开水或者热汤烫到的严重事故,尤其当遭殃的是小孩子或者老人的时候,别犹豫,立即打 120!


注意,如果伤口在不断渗出液体,而且烫伤的面积比较大(比如有几个巴掌那么大),千万不要把伤口浸入冷水中,这样会导致严重的体热流失和血压降低,非常危险。


但是,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渗液,即使面积较大,比如整条手臂,也要立刻浸泡在水里,并马上就诊。如果无法浸泡,则需要不断更换湿毛巾冷敷。冬天湿敷浸泡要注意其他部位的保暖。


再次提醒:不要往伤处抹盐、酱油、牙膏、烫伤膏、紫药水、碘酒或任何奇奇怪怪的东西,也不要涂红药水或者紫药水。



怎样预防厨房外伤?

当然比起受伤后的急救处理,丁香医生更希望你们能小心小心再小心,所以关于怎么预防,丁香医生很有话说。


厨房刀具使用最重要的原则是:只使用锋利的刀具。(别惊讶哦)


锋利的刀具在使用时更省力,因此手滑切到自己的概率也就更小。


这里的一些小贴士也许可以帮到你:


1. 正确地切

根据不同需求而选择不同大小和类型的刀具。比如,小刀用来切蔬菜,而对付肉则适合使用长刀,这时大砧板也很有用。


2. 全神贯注地切

在切菜时,别分神,一分神,手就容易遭殃,如果有孩子、电视或电话干扰,请先放下菜刀。


3. 别随手放刀

放刀不能随便放,尤其别放在砧板或桌面的边缘。也别把毛巾或餐巾盖在刀上。当然也千万别随手把刀扔进洗碗槽里,其他人万一没注意,很容易会被割伤。用完刀之后,请擦干净并放置好。


4. 请安全放刀

无论是对刀刃,还是对手指,把刀放在抽屉里都不好。刀还是应该放在刀架里。如果家中有小朋友,注意要把刀具放在小朋友触碰不到的地方。


5. 教育孩子安全用刀

厨房里各种危险物品比较多,要告诉孩子不要在厨房跑动。如果想让孩子一起参与做饭,可以给他们用塑料刀,当他们大到可以使用真正的刀具时,先教会他们如何安全地用刀。


厨房安全惟「小心」二字,平时保持良好的习惯,就能很好的预防厨房里的这些小事故啦。



实话说,活泼好动的小朋友才是最容易受伤的存在,赶紧关注「丁香妈妈」,科学指导,保障孩子的安全健康。



责任编辑:丁若水 / 晗月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 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