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看到同事用DeepSeek做Excel,我人 ... ·  昨天  
曹将  ·  为什么有人总能把事做成 ·  昨天  
秋叶PPT  ·  急!Excel里如何批量添加前/后缀? ·  2 天前  
秋叶PPT  ·  同事用DeepSeek在小红书算命,春节期间 ... ·  2 天前  
旁门左道PPT  ·  国风的PPT,千万别乱用书法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滴滴师傅的这几句话,真的很受用!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9-09-23 21:54

正文

半个 月前出差去外地,打的滴滴快车前往机场。


当时已经是晚上 8 点,人很累,想着就趁着这一个小时补个觉。 但是,正当我准备睡觉时,司机主动跟我聊起来。

话题还是很特别是「情商」,他的观点是: 情商的基础不是技术,而是知识储备。

他说自己之前买了很多关于提升情商的书,学的时候感觉很受用,比如如何倾听、如何让人感觉舒服,但在实际运用时,就麻烦了。

因为这些技术只能帮你去刺激他人发表观点,但是,沟通的本质是双向的。 别人看你没有货,总是在索取,最后就会关掉阀门。

他总结说: 最重要的,还是你的知识储备。

他还分享了自己的案例。

初中毕业就没继续上学了,之后跌跌撞撞在很多行业待过,跟不同的人打过交道。 这带给他一个好处,跟任何人对话时,都能找到话题,而且还能基于跨行业的角度给出建议。

因为如此,很多人还会下车时跟他加微信,成为之后的朋友。

我突然对他有点好奇,于是撑着惺忪的眼睛,仔细观察了一下他: 穿的是衬衫和西裤,在广州这三十多度的天气下,显得蛮特别的。

于是自己有点好奇,问他: 你的本职工作是做什么的。

他说,其实自己经营了一家小公司,每天晚上出来跑两趟,算是给自己解压。

奥,怪不得。

——不对! 创业的人一般都很忙,如果只是为了解压,那可以选择时间更灵活的运动,为什么选择这个?

于是就继续追问,还真得到了另一个答案。

他说,自己是一个性子急、风险偏好的人。 创业以来,虽然确实可以通过激进的方式获得一些项目,取得点成绩。 但是,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企业的发展上,稳健也很重要。

因为只有稳了,有持续的现金流,合伙人才会放心,员工才能安心。 否则每天都提心吊胆,有一顿没一顿,大家都不安定。

但是, 知道与愿意存在差距。

因为性格,当他人提出稳的策略时,他还是会不自觉地去反驳。 直接的后果是,好几位都已经离职。

这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要刻意地去打磨自己的性格。

怎么做?

他想到了做滴滴司机。

因为这是另一个身份: 服务者。 乘客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需求,比如空调温度低一点、放点什么音乐、拿点纸巾。

角色一转换,整个人的状态也发生了改变。

“要是以前,会直接怼回去,但在这个场景下,自己不得不去满足需求,因为对方最后会给评价。

如此做久了,他发现自己真的也愿意去倾听他人的想法,遇到质疑,会先让对方说完,最后再看是否符合公司的利益。

在刚听完他的故事时,因为很困,所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上飞机后,自己突然清醒了很多,再回想他的经历,突然发现有一点特别值得琢磨。

性格这东西,植根于我们的内核,是最难去调整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做的仅仅是去接受。

但是,外部环境并不一定都与我们的性格匹配。 在很多时候,内向的人需要去开疆拓土,外向的人需要去冷静思考。

如果选择逃避,最后就只是停在原地。

这时候,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利用性格的优势去弥补劣势。

例如之前看小马宋的《朋友圈里的尖子生》,里面提到李叫兽的经历。 他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可是自己的发展又需要拓宽边界,这时候怎么办?


他的答案是: 我很难主动去认识他人,那能否让他人主动来认识我?

方向有了,路在何方? 他联想到自己性格的优势: 深度思考。

好,方法有了!

他办公众号,写关于营销的深度文章,获得了转发、认可,于是很多人慕名而来,主动寻求联系。

最后也实现了最初的目标。

另一种方案是适配性格。

这位出租车司机的案例便是一类。 他性格很急,做事很冲。 这可以让他争取到一些特别的资源,但也会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运营。

意识到问题后,他选择通过做滴滴司机,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逼迫自己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坚持了大半年,也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

两种方案,没有对与错,但却给到我们两种思路。

很多人都会困惑于自己的性格,我也不例外。 我很追求完美,到哪种程度?会经常因为一件事没做好,就否定自己;因为某一天的灰心丧气,否定自己的人生。


对于这个性格,我做了适应和改善。

适应层面,我会在公众号的写作上利用它。 无论是配图、逻辑,还是文字,都会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当做作品来对待。

改善层面,我会在和他人沟通上,尽量去换个角度思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