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封面新闻
第一眼 看封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4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妻子去世1年后,丈夫偶然发现她藏在衣柜的惊人 ... ·  17 小时前  
马靖昊说会计  ·  Deepseek:为什么这么多女CPA都是单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299入儿童版⌈大疆⌋!一键起飞、360°翻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亚朵酒店的控温被,是怎么火起来的? ·  昨天  
马靖昊说会计  ·  一个家其实就是一套财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封面新闻

“差评”也抹零?平台请开始表演……

封面新闻  · 公众号  ·  · 2025-02-08 10:38

正文

“电影评分被指越来越虚高”“700多条差评的宾馆评分竟是满分”“4.8分餐馆经常踩坑,3.8分可能有惊喜”“模板化好评充斥电商网购页面”……近段时间,关于线上评分失真、商品或服务评价失灵的讨论引发关注。 经过一连串事件发酵,“平台规则不透明”“算法暗箱”等话题,一再被推至风口浪尖。


明明是水片、烂片,网络评分却经常是4分起步;明明差评多达700多条的宾馆,总评分竟高达5分。这种鲜明反差,无疑是有悖直觉的。消费者爆料、媒体追问之下,有平台方给出了回复。原来,“评分”,并不是大众所默认的“简单算术平均数”,而是一种“加权算术平均数”。这番说辞,看似能够自圆其说,但其实反倒牵出了另一疑点: 为什么那些“差评”没有被赋予更大的权重,反倒好像是“五分好评”得到了额外加权呢?


算法的本质是数学,算法的基座则是价值。 面对“评分失真”质疑,三言两语、大而化之的“数学原理科普”,远远不足以打消人们心头的疑虑。近年来,一些平台每每以“算法系统”来挡枪,但从逻辑角度说,这不过是“把置换问题当成了回答问题”。平台的疑点,习惯于以算法来自我合理化。那么对于“算法”本身的合理性评价呢?“算法”不是挡箭牌,“算法”更不该是“到此为止的万能回复”。

每个真实打分都弥足珍贵,每次“控评刷分”都在摧毁信任。 回顾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史,“评分”机制可谓厥功至伟。其创造性地促进了“信任”与“信用”,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倒逼商家敬业、诚信经营,使整个行业生态加速由乱而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互联网经济已成庞然大物的今天,用户的“打分评价权”似乎反倒遭到削弱——这是一种“人微言轻”的无奈,是“石沉大海”的悲哀,更是“真实意见”被技术力量、水军团伙所压制的挫败。


诱导、优待“好评”成为惯例,“差评”正遭遇生存危机。 线上线下,对差评的联手绞杀,暗潮汹涌。“差评”遭遇全方位屏蔽。这种“屏蔽”,可能是餐馆送个饮料“求好评”,可能是网购之后差评被“沉底”,也可能是某些电子商务网站对“未评价者”给出系统默认好评。“好评”如此被期待、如此受欢迎,反衬出“差评”的不讨喜。“处理掉差评”,于是成为一门盘根错节的灰色生意。


为什么“差评”看上去并没有在最终得分中得到充分体现? 之于此,平台工作人员也有一番解释:“内容质量越好的评价计算权重越大、评论时间越新的评价计算权重越 、评论人的用户专业度越高评价计算权重越 。”所以,话里话外的意思,“差评”是因为内容质量差、用户专业度低,所以被降权乃至“去权”了?

线上评分“反向抹零”,抹掉的是消费者的表达权。 理论上,宾馆700多条差评,但凡那些低分能够得到一点点的权重,那么最终打出的分数就不可能是5分,也许是一个“无限逼近于5分”的分数,但绝对不会是这个整数。动辄对分数“取整”,自然会导致评分“反向抹零”“就高不就低”。很多消费者亲身经历、真实反馈,在这一“抹零”机制下,被粗暴归零。

利益防火墙失守,平台“混业经营”难免四处漏风。 当下的互联网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赢家通吃”的格局日益凸显。在此语境下,一些头部平台业务越做越大、业态越来越杂,各个“条线”之间又未能做好必要的“利益隔离”“利益回避”,旗下“点评板块”被侵染,不足为奇。比如说,一些做用户自发分享、内容社区起家的网站,后续也开辟了“书影音”宣发、票务销售等业务,盘根错节的商业布局,必然会对原本客观中立的评分构成某种扭曲牵引。



线上评分与消费体验严重脱节,此等离谱,不仅反直觉,说到底也是反科学的。质疑声中,继续躲在“算法”掩体之下顾左右而言他,已然无济于事。

直面质疑,互联网企业必须重新学会用“自然语言”说话。 算法,是一种形式语言。而某些以算法起家和安身立命的公司,如今的公共沟通、公关措辞,也深陷于某种虚张声势的“泛算法语言”或者说“形式八股文”中。往往是用看似高大上实则空洞无物的技术词汇、工程师话语“自辩”,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希望其用自然语言、日常语言“好好说话”,不是奢念。

前不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等四部门下发《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算法公开透明。这之后,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越来越多的“大厂”负责人走向前台,用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算法,在算法祛魅中凝聚共识。 类似的做法,多多益善。穿透算法谈算法、超越算法说算法,直觉与数学、经验系统与技术系统,本就是可以统一的。


本期话题

吃饭、看电影、网购,你会参考平台的评分吗?你遭遇过“差评”被抹零吗?评 论区聊一聊~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天府新视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