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你以前有想过,这七兄弟会有长大、变老的一天吗?
可是这一天真的悄悄就到了。
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到今年正好30年——
连葫芦娃,都要开始奔四了。
一
就在86年,北京工人体育馆,崔健的《一无所有》响彻全场,使他成为“中国摇滚之父”。
电视剧《红楼梦》,当时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之中。
在国外,大洋对面的墨西哥,马拉多纳靠着连过5人和“上帝之手”,杀进决赛,夺取了世界杯。
那一年,丁玲、聂绀弩、博尔赫斯逝世,出生的人则有杨幂、梅根·福克斯、Lady Gaga,以及我们敬爱的小泽玛利亚,哦对了,还有曹云金。
也就是那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当时中国做动画片最牛的地方,要搞一部剪纸动画片,13集。名字暂定是《七兄弟》。
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动画连续剧已开始横扫荧屏。上海美影厂打算正面迎战,也想要搞出几部叫座的连续剧来。
二
厂里组建的班底可以说是强大。
比如导演胡进庆,曾搞过《渔童》《人参娃娃》;周克勤,搞过《猴子捞月》;编剧姚忠礼,后来编过《舒克和贝塔》;形象设计吴云初,搞过《鹬蚌相争》,等等。
还有作曲的吴应炬,就是下面字幕上这一位,这也是个神人。
他作曲的动画片有《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草原英雄小姐妹》、《猴子捞月》、《谁唱得最好》、《盲女与狐狸》、《十二生肖》、《阿凡提》等八十多部。
今天,我们都不熟悉这些人的名字了,但他们真的都是精兵强将。
而且,厂里竟然还要发稿费了。以前基本上是不发的,
你是集体的人,就应该给集体做贡献。之前
《阿凡提》的最后三集,导演才拿到了几百块钱导演费。
而从这部《七兄弟》开始,居然另外发钱了。
三
当然,条件仍然是很艰苦的。比如这片子的所有音乐,伴奏就只有一把电子琴。
那首人人会唱的歌:“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也就只有这把电子琴伴奏。
更难的是葫芦娃的设计。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呢?
如果按照十年前阶级斗争的路子,葫芦娃应该搞成勇斗地主的小农民形象。第一版手稿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手稿图均来自《江阴日报》杨莎静报道及“鲁豫有约”节目报道)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是这个思路的话,孩子们不会喜欢的,葫芦娃一定不会那么火。
负责造型的吴云初又改了好几版,土里土气的葫芦娃一点一点变洋气了:
这一稿,葫芦logo设计在了鞋子上,有点生硬。接着
吴云初
又画了一稿:
这一稿开始把葫芦顶在了脑袋上,取消了鞋子上的葫芦logo了,倒又冒出来两个绣球。
后来
吴云初等又调整了想法,干脆不要鞋子了,衣服也放弃了中式年画风,开始大胆想象创造。
渐渐地,葫芦娃
终于从小农民娃娃、年画娃娃,变成最后的这个样子了。
最后这一版葫芦娃,抢眼又独特,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在现实中,没有中国小孩真的穿这种衣服、顶这种头饰。但它又明明白白一眼就是中国小孩。
葫芦娃的造型成功说明,只会讲“传统”、只会讲民族风,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行的。
蛇
精也改了几版。
原来蛇精的造型仍然带着浓浓的地主婆形象,
和边上的土版葫芦娃倒挺搭。
截图来自《鲁豫有约》
后来蛇精越弄越洋气,发型、服装都引领了妖怪届的潮流,终于定型:
蛇精,大概是中国荧屏上最早的网红脸。当时能造型成这样,彻底抛弃地主婆的元素,是很不容易的。
有小男孩说,蛇精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幻想对象。甚至
还有一位女士对我讲,蛇精也是她的幻想对象,小时候就想剥光她,用鞭子打。
这个形象也真是成功。
四
编故事的时候,制作人员的脑洞也越来越大。
动画片的脚本原来叫“刘家兄弟”,变成了“葫芦兄弟”。
故事本来发生在皇宫,也被改到了妖魔出没的深山。
他们还幻想出了千奇百怪的妖怪的洞穴和机关。
比如妖怪站的石笋:
关葫芦娃的各种机关:
还有老爷爷住的家,一个特别温馨、宁静的地方:
他们还想出了我们后来最熟悉的台词: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
“妖精,还有什么招数就都使出来吧!”
有时候,甚至还有一点污:
五
最难做到的,是每个角色都要有鲜明的性格。
一集动画片才10分钟,全加起来也就两个多小时,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塑造出性格各异的一群主角和配角。
他们做得很成功。我们记住了
大娃的热情与傲娇,橙娃的温和与智慧,铁娃的悍勇和霸蛮,六娃的洒脱和浪漫。
还有七娃,一个酱油党,从头到尾都打酱油,没有什么存在感。
可是没有他又不行。他一招鲜吃遍天,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他发挥关键作用。
《葫芦兄弟》还留给我们无数催泪的画面:
当忠勇的穿山甲殉难的时候。
当爷爷高兴地流着眼泪,抱起第一个葫芦的时候。
当他昂然捧着七子莲心,骄傲地对妖精说:“你们还差一样东西”的时候;当他被杀害,高喊“消灭妖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