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网上遇到一个运营妹子聊在我的公众号投广告的事情。后来广告不投了,聊了几句人生。
我说我很羡慕你们年轻人,还有无数的选择,这是我们的对话:
昨天,我在漕河泾的一个星巴克和新认识的一个程序员兄弟喝咖啡聊天。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一个朋友,刚毕业就做IT外包,做的一般,做了这么多年,仍旧很一般。但是,刚毕业就凑钱买了房子,前几年,卖掉,在上海郊区买了个大别墅,现在已经值上千万了。其实,他的工资还是那么多,1万多吧。
另外一个朋友事业很成功,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没存多少钱,有了孩子,要买学区房,才发现自己捉襟见肘。
两个人事业天差地别,资产现在也千差万别。
其实我自己的故事也差不多。我03年到北京,我的一些朋友当时在北京已经买房子了。如果我父母的钱,我的钱凑凑在北京买个40来万的房子,现在已经至少值800-900万了。我没买,因为对长期留在北京,还有疑惑。也觉得父母存点钱不易,不想动他们的积蓄。
后来,我09年恋爱结婚,我父母我前妻当时都想买一套120万的房子,那套房子到了今天,也至少800-900万价值了。当时因为我们一家有点疑虑,我怕还贷款还的太多,也没买。
14-15年,我一个上海朋友,有套不大的房子想转手,问我有没有兴趣,也才100来万,在上海算是很便宜的地段和价格了。我动过心,但是想了想,那个地段出去玩有点不方便,又是4楼没有电梯,就放弃了。现在想想,买了又不是说非要住,到了今天至少也涨到300-400万了,一转手,也白赚200万啊。
我01年上班,到今年已经16年了,我几乎错过了所有可以暴富的机会,01年去腾讯,我没去。03、09、14-15年买房子我没买。比特币,我完全没有碰过。
所以,有时候,虽然我跟大家讲要心态平和,要持续成长,也不免气短。不管你成长多么的惊人,从3-5年去算,你跟身边的人,最大的区别,还是,谁买了房子,谁没有买房子。
我们该怎么办?
所以,个人成长可能还是不免要看看大环境,看看机遇。现在房价已经那么高了,而且政府最近的管制手段意图并不明显。投资房地产的标的那么高,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可能还是要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毕竟大环境虽然凶残,无奈,你并没有左右大环境的能力。可是,只要你肯下功夫,你是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
我虽然错过了各种发财的机会,但是如果我当年再努力一些,我现在年薪几千万的话(举例举例,我目前并做不到),买房怎么说也不是一个大问题了。
其次,我们也不应该默默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还应该学会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帮助我们在另外一个维度成长。
谈到金融我是一个外行,刚好我的朋友池建强老师头两天推荐了一个产品。看到文章,发现做这个产品的是一个我认识十多年的,特别靠谱的老朋友,他之前也是技术出身,第一个创业项目就跟金融有关,第一次创业后他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要决定,离开技术圈,去做投资,然后,然后他就财富自由了。
找他闲聊,反正我是被他的产品逻辑说服了,推荐感兴趣的朋友研究看看,说不定看看就搭上顺风车步他后尘了呢。
下注大概率的投资方法
常见的投资方式是什么呢?我听得最多的,是希望借由抓「热点行情」来赚钱。
然而「追热点能赚钱」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一哄而上都去追热点,与其说是做投资,到不如说是在赌其他人用更高的价格来接盘。俗话说,久赌必输,这样做或许偶尔能赚到钱。但长期来看,盈利的概率非常低。
那么大概率能成功的投资方法是什么呢?
孟岩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价值投资,买入并持有低估值且有上涨潜力的资产,比如前些年你买入了苹果和腾讯的股票。这需要眼光和勇气。二是长期投资,我们虽然无法预测市场的短期走势,但是可以根据资产估值来判断资产价格的长期趋势,只要有耐心,就一定可以获得丰厚回报。
有理有据,但知易行难。
普通人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来做复杂的估值工作。
孟岩也发现了这个需求,所以他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发了一款叫做「且慢」的产品,目标就是帮助普通人用大概率能赢的方法做投资。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量化策略,让他可以放心地把钱托付给策略,安心创业,不再为投资操心。
一个值得投入750万的策略
这个策略,他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