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良资产头条综合地产谈资、时代周报、观点
融创将收购某一家40强房企的消息在地产圈传播已有数日,据“地产谈资”称:
相关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融创确实在与该40强房企接触,洽谈部分收购该房企的事宜。但是目前还在前期谈判和接触阶段,交易的相关内容还没有谈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不方便透露更多细节。等到相关细节谈妥,公司会发布公告予以确认。
引用“地产谈资”原话:
该房企出现极度困难原因,就是此前经营上的粗放管理,在融资收紧以后,因为融资渠道受阻,资金无法实现周转。
业内人士分析,该房企不会被全盘收购,或可能是部分股权出售。
2018年,该房企拟定的土地投资计划总额是不超过650亿,2020年这一目标降至400亿,2021年则再度降低至350亿。总体而言,该房企目前的主要动向都集中在财务优化,解决“三条红线”的问题。
即便是股权收购,该房企放进交易“篮子”里的也应该只是部分区域业务,大本营和优势区域的业务仍将继续保留。无论这件事最终的走向和结果如何,对成都地产行业而言,都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从去年开始,房企爆雷数量越来越多,且爆雷房企规模越来越大。
2021年2月,“环京”最大房企华夏幸福深陷流动性危机震惊金融圈及监管层,融创从华夏幸福手中接下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一宗地块,而该宗地块是华夏幸福与2020年11月经过199轮竞争之后,以10.6亿元,楼面价10040元/平方米竞得,溢价率47%。由于地块“干净”且周边配套完善,业内预计已升值至15亿。
2021年4月17日,融创中国西南集团斥资99.1亿收购广西最大房企彰泰集团80%股权,收购方式为,融创将与彰泰设立合资公司,接手彰泰所属目标公司100%权益,交易完成后,融创与彰泰分别持有合资公司80%、20%股权。
彰泰集团于南宁、桂林等城市合共开发57个目标项目,包含5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及3个房地产代建项目,计容可售建筑面积约为1,162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12月31日,计容未售建筑面积约为825万平方米。
之所以要被并购,主要是因为彰泰是非上市房企,在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信托等非标融资依然是其方式,但2020年,因为融资渠道收紧,信托频繁暴雷,彰泰资金情况不容乐观。
孙宏斌曾表示,2018年、融创并购的量占了百分之七八十,其中50%是并购公司,还有20%是一二级联动获得的土地,并购成功的案例有200个。
2019年,融创从阳光100和新湖中宝手中接过多宗项目、还有泛海资产包、长实部分项目、以及斥资153亿元收购云南城投持有的环球世纪及时代环球各51%股权,造就当年内房地产最大并购……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开始到2019年底,融创中国用于收并购的支出大概2300亿元往上。
2020年的融创似乎低调了些,走的是降杠杆、分拆物业上市路线。
2021年,融创似乎又有“卷土重来”之势,除了高调重出江湖并购,拿地也不手软。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融创新增货值704.1亿元。
4月19日,一位Top前五房企的融资人士表示,今年来融资主要发生了三个变化:因为集中供地,金融机构对于企业有更高的要求,倾向于给信用较好、长期合作的公司放款;企业内部融资计划需要更早进行安排,审核流程增加对项目的周转要求提高;企业倾向于以合作拿地的方式减轻融资压力,部分省市如浙江地区要求的拿地保证金为自有资金,无法通过融资取得。
另一方面,今年房企将迎来新的偿债高峰,数据显示,年内房企偿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2448亿元。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走上转让资产之路。Wind数据显示,4月1日至4月15日,房地产行业并购动态高达33起,平均每天2起。
在分析师看来,在“三道红线”新规影响下,房企的生存压力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不仅是中小房企面临被收并购,“大鱼吃大鱼”的现象也频频出现。预计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通过转让项目、引入战投、股权融资等现象会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