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arfalcon
想每年读完100本书吗?想在100天内培养一个好习惯吗?想搞定拖延和注意力不集中吗?关注我,让你成为一个行动者,跟几十万读者一起成长,欢迎参加100天行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warfalcon

这是应对遗憾的新方法,能帮助你在未来生活得更好

warfalcon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1-22 00:14

正文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憾动力》作者:丹尼尔·平克

2025年第4本书


这是一本讲后悔和遗憾的书,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帮你修复遗憾带来的创伤,将遗憾转化为积极的憾动力,并能预期未来的遗憾,从而修正当下的决策。






正确认识遗憾



后悔和遗憾并不危险,也很正常,不至于令我们偏离通往幸福的道路。它们正常、合理且普遍存在,是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外,后悔和遗憾是有价值的,如果能将它们转化为面向未来的积极力量——憾动力,不但不会使我们意志消沉,还能让我们精神振奋。憾动力能帮助我们看清形势,为我们提供指引。


积极情绪很好,但消极情绪同样不可或缺。将悲伤、轻蔑与内疚混杂在一起,一种最为普遍也最为强大的感情便应运而生。这就是遗憾。遗憾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



笼罩在“冷战”阴影下的经济学家和博弈论大师就开始对遗憾展开研究。很快,以丹尼尔·卡尼曼 和阿莫斯·特沃斯基 为代表的一些另辟蹊径的心理学家意识到,遗憾不仅为了解高风险谈判提供了一个机会,也为探索人类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20世纪90年代,对于这一领域的探索进一步拓宽了,大批社会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开始对遗憾的内部机制展开探索。


从近70年的研究中,可以精练出两个浅显易懂但至关重要的结论:


遗憾赋予我们人性。


遗憾让我们变得更好。







遗憾是人类经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比于逃避遗憾,如果你能正视自己的遗憾,你将有重要的发现。


生活免不了积累一些遗憾


2016年,一项研究追踪记录了100多名瑞典人的选择和行为。研究发现,在前一周所做的决定中,被试对大约30%的决定产生了悔意。另一项研究对数百名美国人的体验和心境进行了采样(我将在第5章展开讨论),研究发现,遗憾无处不在,且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鉴于这样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宣称:“遗憾是人类经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一项否定这种情感普遍性的研究。各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通过各种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却得出了殊途同归的结论:“看来,生活免不了积累一些遗憾。”


你这辈子做的每一件该死的事,都能为你带来回报。遗憾不仅赋予我们人性,也让我们变得更好。








“至少”与“如果”,遗憾的两种表现形式


在日常经验中,人们更容易用“如果”思维考虑问题,而非“至少”思维。



人类能通过想象穿越时间,虚构出从未发生的事件和结果,这种人类独有的超能力被逻辑学家称为“反事实思维”。将“反事实”这个词分成两部分,意思便一目了然。这个词是说,我们可以编造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事件。


反事实有下行和上行两个方向。


“下行反事实思维”会让我们思考某种选择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这种思维会让我们用“至少……”的措辞,比如,“没错,我在那次考试中得了C+,但至少我过关了,不用再考了”。我们暂且把这个类型的反事实称为“至少反事实”。


“上行反事实思维”会让我们想象情况可以变得更好。这种思维会让我们说出带有“如果……”的句子,比如,“如果我多去上课、把所有资料都读完,本可以得到比现在的分数高很多的成绩”。我们暂且将之称为“如果反事实”。



正确地认识遗憾


我们当然没有自毁倾向,至少大部分人没有。相反,我们是一种天性向“生”的物种。“至少反事实”虽然有助于保护我们当下的情感,却很少能改善我们未来的决策或表现。“如果反事实”虽然会在当下让我们感觉更糟,却能改善我们今后的生活,这一点至关重要。


遗憾是“上行反事实思维”中的典范,是“如果反事实”的终极形式。科学家们逐渐发现,遗憾会搅乱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快乐算法”  ,从而获得燃料。遗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感觉更糟,通过破坏我们当下的心情,帮助我们在未来做得更好。






从遗憾中获得成长与成功



遗憾的3个好处


尽管遗憾让人感觉糟糕,但它有助于改善我们的行动和纠正我们的认知偏差。研究表明,如果妥善面对,遗憾可以带来三大好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决策,还可以提高我们在一系列任务中的表现,也能加深意义,让我们觉得与人联系更加紧密。


可以改善决策


当你做错一件事情之后,感到后悔时,可以去思考以前没有做的尝试,这种思维方式会为以后的行为和决策提供改进。


可以提高表现


在悔恨中徘徊太久,或者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顾失败,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除此之外,对遗憾进行错误归因,也对改善行为毫无意义。


但大多数时候,哪怕只是稍微反思下该如何从遗憾中受益,也能让我们之后的表现有所改善。由挫折引发的后悔甚至可能让你的职业生涯受益。


遗憾可以深化人生意义



因为有遗憾,你的生活才更有滋味。理解遗憾的影响可以改善我们的决策,提高我们的表现,并赋予我们更深的意义。


不逃避情绪,也不沉迷其中,要正确面对情绪,将情绪当作未来行为的催化剂。


若说感觉的目的在于思考,而思考的目的在于行动,那么遗憾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遗憾的4种类型


基础型遗憾。第一类深层结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表层类别。人们在教育、财务和健康方面的许多遗憾,实际上都是同一种遗憾的不同外在表现,即我们不够负责、勤勉或谨慎。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基本的稳定性。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一定程度的物质保障,其他的目标就会变得难以想象,追求起来就更难了。然而有的时候,我们的个人选择会有碍于这种长期需求。比如,我们在学业上逃避、偷懒,尚未结业就提前离校;我们过度消费,却没有足够的积蓄;我们还养成了各种不健康的习惯。当这些决定最终导致我们生活的地基岌岌可危,当我们未来的生活与期望相去甚远的时候,遗憾便随之而来。


勇气型遗憾。稳定的生活平台虽然不可或缺,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许多学术研究和我自己的研究都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相比于冒过的风险,我们为没有冒过的风险而遗憾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无论是没有在教育、工作上冒险,还是没有在感情上冒险,情况都是如此。我们真正遗憾的,是没有采取行动。无论放弃的是离开家乡、创业、追求真爱的机会,还是游历世界的机会,这些遗憾都以同样的方式萦绕在我们心头。


在道德型遗憾方面,人们常常因为违背道德懊悔不已,因此道德型遗憾常被称为道德型后悔。——编者注


道德型遗憾。几乎人人都想当好人。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诱惑,从而踏上违背道德之路。刚开始我们并非总能立刻感觉到良心遭受谴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决定便可能开始对我们的良心进行诘问。同样,无论是诓骗配偶、在考试中作弊,还是忽悠商业伙伴,相对于违背道德这一行为本身,行为涉及的领域并不那么重要。在我们行为不端或者违背了自身的善念时,后悔便会逐渐积累并长期存在下去。  


关系型遗憾。我们的行动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但赋予人生以使命感的,却是其他人。人类的许多遗憾,都源于我们未能认识和遵循这一原则。与配偶、伴侣、父母、孩子、兄妹、朋友、同学和同事之间未能建立关系或关系破裂,构成了深层遗憾中最大的一个类别。在忽视了那些帮助我们塑造完整人生的人们时,关系型遗憾就会产生。当这些关系停滞不前、破裂、消失时,我们便会感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






类型1:基础型遗憾



基础型遗憾给人的感觉是,如果当时努力就好了。


础型遗憾,源于我们在从长计议和认真负责上思考的不足。与所有深层遗憾一样,基础型遗憾始于某个选择。在刚开始的某个时刻,我们会遇到一系列选择。其中的一些选择代表了蚂蚁的路线——需要短期牺牲,但会带来长期回报。另一些选择则代表了蚱蜢的路线——在短期内无须勤勉工作、努力付出,但从长远来看,却很有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这个岔路口,我们常常会选择蚱蜢的路线。


我们大手大脚地花钱,却几乎不存钱。我们饮酒作乐,却没有规律地锻炼和健康地饮食。我们在学校、家庭生活和职场中得过且过。这些选择不断累积,其整体后果不会立即呈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积累。很快,整体的后果便赫然出现在眼前,变得难以忽视,且最终也变得难以补救。


基础型遗憾给人的感觉是,如果当时努力就好了。


基础型遗憾不仅难以避免,其后果也很难挽回。


每个遗憾都蕴含着一个解决方案。基础型遗憾可以用一个老生常谈的寓言来定义,同样,这种遗憾的一种解决方案也隐含在一句年代久远的谚语中:


种树的最佳时机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从现在开始100天行动是一个最优策略。


基础型遗憾所揭示的,是人类对稳定的需求:我们都需要在教育、经济和健康领域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以减少心理上的不确定感,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机遇和意义。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鼓励自己和他人成为那只“蚂蚁”,未雨绸缪,付出努力。而不要象蚱蜢只顾眼前。


最近在这个观点有一个新的感悟,以十年的尺度来判断这件事情是否应该去做。如果这件事我做了十年之后,我会变成什么样?


可以用这个想法来判断习惯的长期价值,哪怕事情更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评估了一下我现在坚持的习惯:阅读、健身、戒酒、控糖、积累资产、控糖、学习营养学知识调整饮食、对家人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控制好情绪、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 等等大都符合这些要求。






类型2:勇气型遗憾


勇气型遗憾给人的感觉是,如果当时大胆冒险就好了。



如果说基础型遗憾源于没有提前规划、努力工作、坚持到底以及搭建一个稳固的人生平台,那么勇气型遗憾就源于没有与之对应的行动。这种遗憾源于没能将上面说的平台作为跳板,跃入更加精彩的生活中。有时,勇气型遗憾是某些决策和犹豫日积月累的产物;有时,这些遗憾则是在某个瞬间喷发而出。但无论起源是什么,这些遗憾向我们提出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谨小慎微,还是勇敢一搏?


之所以出现勇气型遗憾,是因为我们选择了谨小慎微地行动。刚开始的时候,这样的选择或许会让我们感到慰藉。毕竟,我们正在考虑的改变太过庞大、太具颠覆性和挑战性,总而言之,就是太过困难。但最终,安全的选择对应的反事实会让我们饱受折磨,因为反事实中的我们更加大胆,也能得到更大的满足。


勇气型遗憾给人的感觉是,如果当时大胆冒险就好了。


勇气型遗憾带来的痛苦,会让人扼腕,感叹“如果……就好了”。托马斯·吉洛维奇、维多利亚·麦德韦克和其他研究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相比于采取行动所带来的遗憾,人们更容易因不作为而感到遗憾,从长远来看更是如此。



行动带来的结果是具体而实际的,不作为带来的后果则是笼统、抽象且无限的。不作为会在我们的皮肤之下产卵,孵化出无穷无尽的猜测。


所有勇气型遗憾的核心,都是成长的可能性受到了阻碍。也就是没有成为那个本可以成为的更快乐、更勇敢、更高层次的人,即在有限的生命中未能实现几个重大的人生目标。


对一些人来说,因未能冒险而错失的成长机会发生在职业领域,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些成长机会却存在于个人发展领域。勇气型遗憾反映了一种对于成长的渴望,这种成长并非出于其他目的,而在于成长本身的价值。


勇气型遗憾涉及的人类需求是成长,即成为一个更加丰满的人,享受世界的精彩,体验超越日常的生活。


我在十多年前,从工作狂不计代价的转向自由职业者,几年之后达到时间自由、事务自由和精神自由,这些的生活过的丰富多采,自由充实。


当时的判断方式就是我要不改变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定会走向一条不归路。在没有目标和方向时,奋力一博做出了选择。






类型3:道德型遗憾


道德型遗憾给人的感觉是,真希望我当时做了正确的选择。


道德型遗憾牵扯到更广泛的价值观。例如,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关爱他人还是伤害对方;是遵守规则还是无视规则。有的时候,我们还要选择是忠于群体还是背叛群体;对某些人或制度是尊重还是违抗。


无论面临怎样的具体情况,在关键时刻,我们都选择过有违良心的道路:轻视权威、违背誓言、伤害他人、欺诈蒙骗、同流合污、亵渎了应该尊敬的东西,或是做出了一些违反公平基本原则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对这些选择心安理得,甚至心生窃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良心终会受到谴责。


道德型遗憾给人的感觉是,真希望我当时做了正确的选择。


道德型遗憾所揭示的是对善良的需求。其中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宗教经文、哲学传单和父母的训诫中都有过接触。踟蹰犹豫时,请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


对这个选择的经验是早一点明确自己的三观,按原则来生活,在所有重大选择时,都坚守本心。从我十多岁时领会这个道理之后,一直到现在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没有失控,坚持住了。


回看很多事情时,发现但凡做了其它的选择,现在的生活就会完全不一样,一定不是我想要的。





类型4:关系型遗憾


关系型遗憾给人的感觉是,要是我主动联系对方就好了。


关系型遗憾是最大的一类。这种遗憾源于关系的破裂或残缺。产生这些遗憾的关系类型各不相同,比如配偶、情侣、父母、子女、兄妹、朋友和同事。关系出现裂痕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有些是逐渐磨损,有些是突然破裂,还有一些则是从一开始关系的根基就没有构筑结实。


但无论如何,这些遗憾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那就是曾经完整或者应该完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缺失。我们对某些缺失无能为力,这种情况多是因死亡造成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无论角色是女儿、舅舅或是姐妹会的成员,我们都渴望把断裂的圆环拼接上。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并承担情绪上的不确定感,还要面对被拒绝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选择:是试着让这段关系完整起来,还是就这样听之任之?


关系型遗憾给人的感觉是,要是我主动联系对方就好了。


迈克·莫里森、凯·埃普斯图德和尼尔·罗斯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得出结论,由社会关系所产生的遗憾要比其他类型的遗憾更让人感触深刻,因为这种遗憾会破坏我们的归属感。与他人的关系破裂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如果错在自己,我们就更加追悔莫及。几位研究人员写道:“对于归属感的需求,不仅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动机,也是遗憾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赋予我们生命价值和满足感的是意义深远的人际关系,而当这些关系在有意或无意间破裂时,阻碍人们和好如初的是尴尬的感觉。我们担心会在重拾联系时把事情搞糟,担心会让对方更加不舒服。然而,这些担忧几乎都是子虚乌有。诚然,遭拒的可能是存在的。但是通常,或者可以说在十有八九的情况下,我们都高估了自己的尴尬,低估了对方对我们的主动示好会感到多么欣慰。因此,这个简单的问题有一个更加省事的解决方案:只需把尴尬抛到脑后即可。


关系型遗憾所揭示的需求是爱。不只是恋爱中的情爱,还包括爱慕、奉献和归属感,这种爱是父母、兄妹、后代和朋友之间的各种广义之爱。


紧闭之门的遗憾带来的教训督促我们下次要做得更好,而敞开之门的遗憾给我们的教训则是现在就采取行动。


在刚毕业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选择时就是 选择爱情还是职业,当时的判断依据就是要是我放弃了爱情,去其它城市做我喜欢的职业,不管我以后多么成功,一定会后悔。思考之后,选择了女朋友变更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后来娶回家变成了老婆。这辈子只谈过这一次恋爱,今年是结婚第21年了,从来都没后悔过,这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弥补后果和“至少”思维,修复遗憾带来的创伤


我们更倾向于弥补做过的事,而不是没做的事。


我们要重新审视遗憾,区分是采取行动带来的遗憾还是无所作为带来的遗憾。


第一步 弥补



对于由行动而产生的遗憾,我们仍有机会重新调整当下,也就是在我们现有的键盘上同时按下Ctrl键和Z字键  。例如,对于欺负弱小的孩子、对配偶不忠或侮辱同事等道德型遗憾,弥补的方法之一就是道歉。


对已做的事情进行弥补,我们就能改善当前的状况。这虽然有用,但弥补并不等同于彻底消除。



想要处理行动造成的遗憾,先要问自己这些问题:


・道德型遗憾往往涉及对他人的伤害,而关系型遗憾有时也是如此。如果我伤害了别人,能通过道歉或某种形式的感情或物质赔偿作为弥补吗?


・基础型遗憾往往涉及对自己的伤害,关系型遗憾有时也是如此。如果我伤害了自己,该如何弥补呢?比如说,我能不能开始着手偿还债务,或是增加几小时的工作时间呢?能不能现在就主动联系断了联系的对象呢?


如果可以弥补已做的事情,即便身体或精神上仍会留有轻微的瘀伤,也要行动起来。如果无法弥补,那也不要担心。你还有另一种方法可选。


第二步 “至少”思维


想要面对现状,另一种方法不是对之前的行为进行弥补,而是重塑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


“至少”思维虽然不会改变我们的行为或改善我们未来的表现,但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估当下。例如,在“世界遗憾问卷调查”中,有几位女性将嫁给前夫列为她们最后悔的事。但是,对于这段失败婚姻带来的孩子,其中已为人母的人却珍惜有加。



面对那些让你心情低落的由行动带来的遗憾,不妨问问自己:


・除了这个让我遗憾的决定,其他的决定有没有可能比现在的更糟?


・在这个遗憾中的一线光明是什么?


・我该怎样用“至少”思维审视这个它。


发挥遗憾的力量


1.弥补后果。道歉、赔罪,或者努力弥补伤害。


2.使用“至少”思维,寻找不幸中的万幸:设想出更糟的情况,并为没有应验而心存感激。







表达、关怀、抽离,将遗憾转化为积极的憾动力


如果带着向前看的意图回首往事,我们就能将遗憾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与其忽视遗憾带来的消极情绪,或是干脆沉溺其中,我们更应该记住:感觉是为了思考,思考的目的则是行动。


如果我们遵循一项简单的三步法,便可以揭露遗憾的实相,重新定义遗憾和审视自我,并从经验中吸取教训,重新制定接下来的决策。


第一步 自我表达:重温与开解



如果能将情绪视为思想的信号,遗憾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用情感为思考服务,用思考为行动服务,遗憾就会产生优化决策、提升表现和深化认知的魔力。



自我表达不仅能带来内心慰藉,还能产生外在价值。这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使抽象的消极情绪更加具体,并建立归属感。因此,想要利用遗憾让未来更加美好,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连续3天,每天用15分钟写下你的遗憾。


・连续3天,每天用15分钟对着录音机诉说你的遗憾。


・当面或打电话向别人讲述你的遗憾。对发生的事情进行足够详细的描述,但要限制讲述时间,比如半小时,避免重复和陷入焦虑。


第二步 自我关怀:正常化和赋予中性



最有效、对未来最有利的替代方案,即与遗憾和解的第二步,是由得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在20年前首创的,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关怀”。


内夫发现,在犯错或失败时,我们对待自己要比对待陷入同样困境的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都要严厉,而这也是自我关怀理念出现的原因之一。她证明了,严厉的做法适得其反。在沮丧和失意的时候,与其贬低或责备自己,不如像对待他人一样给予自己温暖和理解。自我关怀的第一步,就是要用基本的善意来取代苛责。自我关怀并非忽视我们的失误或无视我们的弱点,而是认识到“不完美、犯错和应对生活的困难是人类共同经历的一部分”。通过将负面经历视为常事,我们就可以为之赋予中性。自我关怀鼓励我们用中庸之道处理消极情绪,既不进行压制,也不予以夸大或过度认同。


自我关怀也是可以学习的技能。一旦掌握,收益相当可观。


自我关怀不会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助长自满情绪。自我鞭笞似乎具有激励作用。



从自我关怀的科学出发,扭转遗憾的第二步,便是向自己提出三个问题:


・如果一个和你面临相同困境的朋友或亲戚找你求助,你的态度是友善还是蔑视?如果你的答案是友善,那就用这种方法来对待自己。如果你的答案是蔑视,那就换一个答案。


・你的遗憾是他人也可能经历过的事情,还是说你是唯一有此经历的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失误是我们共通人性中的一部分,那就好好思考这一点,而事实也几乎总是如此。


・这种遗憾是代表了你生命中一个不愉快的时刻,还是定义了你的整段人生?同样,如果你认为应该去体会自己的遗憾,但又不应过分认同,那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认为它已经成了你身份的一部分,那就问问别人是不是也这样看。


这3个问题构成了自我关怀的核心,也把我们带到了这个方法的最后一步。


第三步 自我抽离:分析和制定策略



不要一头扎进去,而是放宽视野,以一个超然事外的观察者身份观察我们的处境,就像电影导演把镜头拉远一样。


自我表达可以减轻遗憾的重担;自我关怀可以将遗憾重新定义为生而为人的瑕疵,而不是无可救药的缺陷;自我抽离则可以帮助你冷静分析和制定策略,也就是不带羞耻或怨恨地审视遗憾,并从中汲取教训,从而指引未来的行为。



想要享受自我抽离带来的益处,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想象你最好的朋友有着和你一样的遗憾。这个遗憾给对方带来了怎样的经验教训?你会让对方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尽可能描述得具体一些。然后,按照你自己的建议采取行动。


・想象你是一位持中立立场的专家,比如一位研究遗憾的博士,正在一间崭新而干净的检查室对自己的遗憾进行分析。你的诊断结果是什么?用医学术语描述问题所在。接下来,想一想你会开出什么处方?现在,用你的名字和代词“你”给自己写一封电子邮件,详细概述从遗憾中吸取教训的每一步措施。


・如果你的遗憾涉及业务或职业生涯,那就试试已故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的技巧。据说,他会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明天就要被人取代,我的继任者会采取什么行动?”


・想象一下10年后的今天,回首过去的你对当初应对遗憾的方式满心自豪。那么,当时的你是怎么做的?


回顾过去有助于驱使我们前进,但前提是方法得当。自我表达、自我关怀和自我抽离这几个步骤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系统的方法,帮助我们将遗憾转化成强大的憾动力,推动我们实现稳定、斩获成就和达成使命。




发挥遗憾的力量


1.自我表达。重温和开解遗憾。开诚布公能够减轻误解,把遗憾的事情告诉别人,或者自己写下来。


2.自我关怀。将遗憾视为正常而中性的东西。像对待朋友的遗憾一样看待自己的遗憾。


3.自我抽离。分析和制定策略。在时间、空间或语言上拉开距离,审视你从遗憾中吸取的教训。






预期未来的遗憾,修正当下的决策


知道什么能让我们追悔莫及,我们就知道自己真正珍惜什么。



遗憾彩票在许多领域都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这种机制利用的是一种类似于“损失规避”的认知偏见。总体来说,失去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同等收获带来的快乐,因此我们会竭尽全力(通常也是非理性地)规避损失。有句格言说得好:“失要比得更突出。”同样,在预测自己的情绪时,遗憾要比快乐更加突出。在很多情况下,遗憾可能带来的潜在痛苦要比其他可能性带来的潜在好处更有分量。


这一点,往往可以为我们所用。预期遗憾会让我们三思而后行。这种做法为我们的大脑踩下刹车,让我们有时间收集更多的信息,并在做出决定之前多加反思。对于规避不作为带来的遗憾,预期遗憾尤为有效。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不采取适当行动,未来的我们会感觉多么糟糕。这样一来,模拟出而不是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便可以改善我们的行为。


预期遗憾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好用的评判工具。不确定下一步该怎么做时,先问问自己:“如果不做某事,我以后会对这个决定遗憾吗?”然后回答问题,把答案套用在你所面对的问题上。所谓的“讣告派对”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虽然仍然小众,但人气已越来越高),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此。在这种派对上,人们会在心中假装自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起草自己的讣告,然后用这些文字指导自己余下的岁月。另外,这种方法也鲜活地体现出了“事前解剖”  的理念。运用这种管理技能,团队成员会在项目开始之前,通过想象穿越到未来,勾勒出一个一片混乱的噩梦场景,比如项目超时或超出预算,甚至半途而废。然后,他们会以这些洞见作为警示,在错误发生前进行规避。


杰夫·贝佐斯有一个遗憾最小化准则”。


我要想象自己80岁的样子,然后说:“好吧,现在我要回顾自己的一生了,但愿我已经尽量将自己的遗憾减至最少。”我知道,当我80岁时,我不会因为做了这个尝试而后悔。我不会后悔曾经尝试参与到这个叫作互联网的、我自信一定会成大气候的领域之中。我知道,如果失败,我无怨无悔,而我也知道,可能让我遗憾终生的,是从未尝试。我知道,如果我没有尝试,这种悔恨会每天萦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这么一想,做决定就易如反掌了。


贝佐斯预见到了勇气型遗憾,然后,他将在未来避免这种遗憾作为当下行为的驱动力。



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感受到的消极情绪,低估用“至少”思维应对或安抚情绪的能力。



遗憾优化准则


我们不应总以遗憾最小化作为目标,而应将优化遗憾作为目标。将预期遗憾的科学与关于遗憾深层结构的新知结合在一起,我们便可以完善自己的心理模型。让我们暂且将这种方法称为“遗憾优化准则”。


这套准则建立在四条原则基础上:


・在许多情况下,预期遗憾能带来更健康的行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和更大的幸福感。


・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有多遗憾,这等于是在购买我们不需要的感情保险,从而扭曲了我们的决策。


・如果想要将遗憾最小化的效果最大化,我们有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世界各地的人们表达的遗憾都可以归为4种类型,它们是长期存在的,不但揭示了人类的基本需求,还共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


遗憾优化准则的理念是,我们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预测4种类型的遗憾上,而将时间和精力用来预测其他,通常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秉承遗憾优化准则,我们应在确定行动方案时,先看看处理的对象是否属于这4种类型的遗憾。


如果不是,满足最低需求就好。



我们的日常生活由成百上千个决定组成,其中的一些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大多数则无关紧要。理解二者的差异,有着重大的意义。知道什么能让我们追悔莫及,我们就知道自己真正珍惜什么。其实,遗憾这种令人抓狂、困惑而又不可否认的真实情感,能为我们指明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


发挥遗憾的力量


1.在大多数决定上满足最低需求。如果面对的问题不属于4种类型的遗憾,那就做出选择,不要思来想去,继续投入生活。


2.在最关键的决定上追求最大化。如果面对的问题属于4种类型的遗憾,那就将自己投射到未来的某个特定时间点,问问自己哪种选择最能有助于构建基础条件、承担合理的风险、做符合道德的事或者维持人际关系。


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人生的10%取决于你经历了什么?90%取决于你如何应对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你觉得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超凡自我:顶尖人物倾心推荐的自我提升秘籍


从终身成长的底层逻辑,去迭代自我


激励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如何在疯狂的世界里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下面是200多期的直播目录,用来查询以前的直播内容,可以关注视频号:生活黑客、读书方法,后在 直播回放 中找到最近半年的直播内容



近期直播过程中,发现大家还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动践行的问题,在注意力、时间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这方面的问题。本身在践行100天行动的同学,也可以加上来,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兴趣,可以加我的企业微信,和大家沟通。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32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帐号,回答被130万+人收藏

5分享了超过1300本读书笔记



加入一百天行动

↓↓↓



有很多小伙伴说找不到我们了,微信改版,公众号发布顺序被打乱,如果你没有星标,也很少点在看,那么你将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或者是在两三天后才能收到。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内容,将我们「设为星标」吧,在阅读文章时,也别忘了随手点「在看」,星标+在看,就可以增加你成为warfalcon常读用户的几率了:)

点击公众号「warfalcon」,按照以下操作就可以设置为「星标」啦~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