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后台时常收到这样的问题:
孩子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怎么办?
其实,很多娃都有过这样的阶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很多。
咱们要针对娃自身特征,来判断背后的原因,不能一味的担心和焦虑。
更重要的是——
朵朵2岁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很“孤僻”,甚至会说自己害怕和其他小朋友玩,怯生生的,我那时候很是担心了一段时间。
但后来我翻阅资料发现,这其实是她处于
“
非社会性游戏
”
的阶段——
以心理学家帕顿(Parten)的理论为基础,
幼儿的游戏分为以下
三
个阶段:
一阶段(
2-2.5岁
),非社会性游戏:
包括单独游戏和旁观游戏,由娃独自进行。
二阶段(
2.5-3岁
),平行游戏:
娃会萌生参与其他人游戏的意向,会靠近他人游戏的场所,甚至进行相似的活动。但并不交流,也不试图影响别人的行为,是一个过渡阶段。
三阶段,社会性游戏:
包括协同游戏(
3-4岁
)
、
合作游戏(4.5岁以上)
这个阶段娃的游戏行为开始不断的具有社交性质,
也就是有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意识和行为了。
也就是说,一般来讲,
娃要到4岁半以上,才能真正进行合作游戏
。
我知道看着自家娃,不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看上去
“孤孤单单”
,会让宝妈们担心,万一自家娃内向胆小,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但是别急,这种时候,就是要学会“狠心”,让娃“孤单”一段时间,慢慢培养和引导,再长大一点就会逐渐愿意交朋友了。
所以对于4岁前的娃,咱们的对应做法就是:
放宽心吧!
这些阶段,咱们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
享受陪伴娃的感觉
吧!
不过,我还想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
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年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
因为现在教育和发展水平等不一致,娃的表现也会有快慢之分哦~
那么,如果除开这三个阶段性问题,我们再来看看还有哪些情况,娃不爱和小朋友玩耍。
性格内向的娃,往往不喜欢与人交流。
主要是因为娃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玩玩具,缺少了与人沟通的环节
,所以有机会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才能融入圈子。
我有个闺蜜,她的女儿闪闪,有一次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耍。
闪闪心里很想和他们玩,但最后还是没有走过去,后来她的妈妈才知道,女儿
是不会表达,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们说“开场白”,
所以不愿意主动去接触小朋友。
这个情况就需要咱们家长参与啦。
可以主动对娃说,“不要怕,和他们一起玩很快乐的,爸爸妈妈可以过去和他们介绍你,让他们和你一块玩,可以吗?”
娃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喜欢和小朋友玩的,但如果在玩的过程中,
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比如被其他孩子“欺负”了,从而产生“挫折感”和不愉快的心理阴影,就会变得不愿意再和小朋友们玩了。
记得邻居家的壮壮,去年学骑自行车那段时间,被一位
小朋友狠狠地推了一下,壮壮当时连着车子摔倒在地。
那次以后,壮壮对骑自行车这件事,就没那么热衷了。
发生这样不愉快的情况之后,
咱们
可以尝试给娃,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件事情。
当时壮壮妈是这样做的,“那个小朋友其实不是真的欺负你,他当时是以为你要动属于他的东西,把车子骑走,才会这样对你的。
你想想,如果有人在你不同意的情况下,拿走了你心爱的玩具,你是不是也会不开心啊。
而且他肯定是很喜欢和你一块玩的,你们不是一起开心的玩了很久吗?
”
这样既能保护孩子敏感单纯的心,又能让娃理解这件事,缓解不开心和恐惧的感受。
当然了,我们得清楚这些事情地来龙去脉才行。
很多家庭都是宝爸、宝妈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带孩子,于是带娃重任从小就落在了老人身上。
我经常看到宝妈们留言说婆婆/妈妈带娃总是宠着、惯着,娃一哭就无条件满足;
或者是只顾娃健康、安全,就不让娃出去接触新朋友,把娃关在家里。
以上这些做法对娃都是不好的,第一种会让娃越来越娇惯,没有抗挫能力;
第二种就会让娃不敢也不会接触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一起玩,从而就变成咱们眼中的“不合群”了。
首先有时间和条件的话,
我还是建议咱们自己带孩子,
为了娃,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一下。
然后就是要理解老人,多跟他们沟通,传输新的、正确的育儿观,具体做法可以是给老人看权威性的育儿观念的文章和新闻,让老人信服。
同时要多夸奖老人,肯定他们做的好的地方,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呀
最后就是,多鼓励老人带娃到周边活动,可以偶尔用一点点“小计谋”这么说:
“妈,我听说我同事的孩子总是不出家门,不跟小朋友玩,上一年级的时候天天哭着回来,不知道怎么融入班级,不会和同学们沟通······”
有些娃只跟已经很熟悉的孩子玩,从来不交新朋友,或者不愿意在新环境里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