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区块链技术是时下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虽然很多人并不甚了解区块链的运行逻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畅想其光辉的未来,正如普通消费者不知道iPhone的设计原理,可我们却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苹果公司之于全世界的影响,总的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关于“信任”的技术,在区块链的辐射范围内,人们在没有相互信任的基础下,也不需要“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就能完成大量的交易,换句话说,区块链就是一台产生信用的“机器”。
事实上,任何革命性的技术在得到广泛采用之前,都必须要经历人性的拷问,我们自然希望采用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来升级社会体系,但同时,管理者又不希望直面人性血淋淋的阴暗面,于是在很多时候,社会管理者不得不控制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努力维持一种“随时要崩溃但永远不能崩溃”的状态。
前不久,区块链相关的自媒体大Ⅴ纷纷遭遇永久封号,官方的说法是违反了公众号的管理规定,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触摸到了利益和人性,也传递出社会管理者之于“区块链技术”的监管信号,而这有可能只是第一波。
从前几次的科技革命来看,任何技术的野蛮生长都伴随着“迎合人性”的特点,比如蒸汽机的发明,迎合着人性的懒惰;电灯、信息技术则迎合着人性的贪婪,我们希望把自己的时间拓展到夜晚,也需要知道越来越多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完成最精准的决策;事实上,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快速风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迎合了人性的隐私欲,我们太需要一块丰富且私密的空间了,以前看电影、看视频都要跑去电影院或者录像厅,这些都是公众场合,以至于只能挑选一些政治正确、红色健康的影片,而在自己的手机上,红色的、蓝色的、彩色的影片都可以看,此外,随时随地的高速网络,又能填满人性中的贪婪胃口。
现在,区块链大热也正因会迎合到人性的弱点,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隐私已死”的时代,消费者的购物记录、聊天内容、浏览痕迹等等会都被后台服务器精准地记录,甚至作为大数据进行行为分析,我们迫切地需要开辟出一个隐私性更高的生活环境,而区块链则有此“潜能”:由此链源源不断、不限尺寸的扩展人类私密空间。
毫无疑问,现代科技工具都会或多或少地扩大人性之弱点,正如汽车让我们四肢不勤,而外卖App则让减肥无法行等等,我们大可不必为之感到忧伤,甚至拒绝新兴科技,况且,生活本来就是一坨坨带菌的诱惑,一团团亲昵的龌齪,只不过,管理者要考量整体社会结构、社区的就业环境,以不同区域间的公平和正义等科技领域、数理逻辑之外的事情。
笔者向来不认为人性、制度这些东西能阻止新兴科技的出现和崛起,更愿意相信新的科技手段会重建人类法律、道德、伦理体系,甚至催生出一种新的人性认知。管理者限制也好,封号也罢,更多地是站在社会稳定性的角度,避免烈性事件发生而已,比如大面积失业、高科技犯罪比例攀升、区域间经济严重地不平衡等等,这些都是整个人类包括科技先驱者不愿意看到的。
拿区块链来讲,这项技术可以提供加密电话,也可以提供不受“监管”的私人通信,但在保护隐私的同时,也给犯罪团伙留下越来越多的可操作空间,还有本次区块链自媒体大V账号遭遇封杀,其实也有“过度营销、误导百姓”之嫌,总之,任何形式的野蛮生长都可能带来社会问题,而保持稳定速度、有节奏的发展才是正道。
具体到区块链的节奏感,应该是把其发展融入到整个社会环境中去,比如区块链技术可以演化成非常好的身份识别技术,但我们真地就能“一夜之间”就把身份证、驾驶证丢掉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儿。要知道,身份证、驾驶证来自于有关部门的认证,他们掌握着普通公民的身份定义权力,而且从不考虑出让这种“定义权”,于是,区块链技术要想在“身份识别”领域大显身手,就必须要让有关部门接纳,但那样的部门关系到民生的各个方面,他们是国家的命脉之一。
基于人性的考量,区块链在技术层面可以野蛮生长、快速发展,但要真正地大规模普及,渗透到有关部门、各行各业,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迎合人性又能摆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