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贷白话
银行信贷知识,授信评审感悟,贷款案例分析,行业研究体会 ……一个老信贷人的公益奉献。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豆系观察】海外市场重拾全球大豆供应宽松预期 ·  13 小时前  
农业守望者  ·  玉米“一夜降温”,玉米要大跌?2025年2月 ... ·  昨天  
农业守望者  ·  玉米“一夜降温”,玉米要大跌?2025年2月 ... ·  昨天  
微观三农  ·  今日学习 ·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  2 天前  
CFC农产品研究  ·  【铁矿周报】矿价震荡偏强,关注两会和需求情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信贷白话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问题答记者问 | 相信未来

信贷白话  · 公众号  ·  · 2017-09-22 18:30

正文

实战研修


【10月14日上海】【10月28日重庆】政信融资高级研修班报名电话 17710036186

>>> 了解详细课程内容点这里




来源: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记者问:9月21日下午,标普宣布将我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至A+,展望调整为“稳定”。请问您如何看待此次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答: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的变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令人费解。标普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老生常谈”,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 忽视了中国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 ,很遗憾,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 这种误读也是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的忽视。


记者问:标普对中国经济趋势增长率存有较多疑虑。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形势?


答: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高于预期目标, 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今年前8个月,生产需求总体平稳,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企业利润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同时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内需支撑作用凸显,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经济增长的韧性及可持续性稳固提升。 在国际收支方面,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 人民币兑美元波动趋升,外汇储备规模连续7个月稳步增加 ,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良好的信心与预期。


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驱动下,今年以来,财政收支形势趋好。1-8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8%,比上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3.1%,高于收入增幅3.3个百分点,为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仍将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


记者问:标普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在举债支持公共投资,未来债务偿还可能动用政府资源。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答: 标普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部计入政府债务,从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我国《预算法》、《公司法》等法律已经明确界定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的边界。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范围,依法包括:一是地方政府债券;二是经清理甄别认定的2014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 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01万亿元,我国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元,占GDP的36.7%。


《预算法》实施以后,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依法不属于政府债务,其举借的债务由国有企业负责偿还,地方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 同时,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我们将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确保财政持续健康运行。


记者问:标普特别强调了中国信贷增速过快,会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请问您对此如何看待?


答:信贷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及融资结构等的综合反映,受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经济体的融资结构本身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会使货币信贷呈现不同的水平,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应结合一国实际具体分析。长期以来,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居民部门的储蓄大量通过金融中介转化为企业部门债务。高储蓄支撑了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在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体地位,只要审慎放贷、强化监管,防控好信用风险,完全可以保持好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 过去几年,面对世界主要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面对国内增长动能转换的阵痛,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中国货币增速正在逐步下降。今年8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9%,远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平均增速,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性增强。同时,中国政府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压缩影子银行生存空间,有力地保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活力将进一步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完全可以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两个不一样的6.9%


来源: “国宏高端智库”微信公号



2015年全年和2017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均为6.9%。

两个6.9%都产生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运行都处在合理区间内,但两个数据分别形成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发展条件和运行态势有所异同。 前者是经济持续下行过程中市场预期较为悲观条件下形成的, 更多反映出经济周期性回落、调速不失势; 后者是经济企稳回升过程中市场信心增强条件下形成的,更多体现为经济恢复性反弹 、量增质更优。 总的来看,增速相同但形似神离,对应的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均存在差异,增长内涵不完全一样,当前这个6.9%的含金量更高。




二三产业结构不一样



前一个6.9%, 产能过剩引发工业库存积压较重,工业生产萎缩,增加值增长仅6.0%,创近20年新低。服务业增长8.3%,明显快于GDP增速。工业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3%和5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0%和53.7%。 后一个6.9%, 虽然去产能加快推动企业补库存,生产趋于活跃,工业增速回升,但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拓展,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和新兴服务竞相迸发,压低了工业经济的比重和贡献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 %。 服务经济引领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大需求贡献不一样



前一个6.9% ,外需不振导致出口疲软,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消费发挥“稳定器”功能,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突出,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1.6%。 后一个6.9% ,外需内需联动,世界经济形势总体趋好,出口连续下降局面得到扭转;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到个数,但补短板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发力, 转型升级提振制造业投资, 有效投资呈稳步扩张态势;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规模稳定扩张,个性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迅猛,消费主引擎作用更加突显,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4% 政府、企业、居民三部门共同发力,三大需求趋向均衡,内需驱动经济发展特征更加明显。




区域经济差距不一样



前一个6.9%, 经济普遍下行中地区加剧分化,资源类、重化型产业密集省份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东北地区投资降幅超过双位数,与增速最高的中部地区相差26.9个百分点;省份间GDP增速最多相差达8个百分点。 后一个6.9% ,经济在分化中改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差距缩小,困难地区经济恶化局面得到遏制,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已实现转降为升,投资降幅大幅收窄。 四大板块经济联动性互动性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新旧动能力度不一样



前一个6.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处于起步阶段,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比较零散,新动能规模较小、比重较低,难以抵补传统动能下降的缺口。 后一个6.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过剩行业加快市场出清,传统产业加速改造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升温,新增市场主体方兴未艾,“四新”经济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和电子商务、在线医疗、共享单车等“互联网+”新动能加快集聚扩散,规模比重明显提高。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步伐加快,各显其能、共同发力推动经济增长。




企业经济效益不一样



前一个6.9%,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利润负增长, 生产越多亏损越大导致企业扩张动力和能力均不足。 后一个6.9%, 工业走出结构性通缩阴影,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市场需求回暖,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高到多年难得一见的6%以上, 利润增速高达20%以上。 企业普遍感觉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发展信心和动力增强,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主流认识。




政策支撑条件不一样



前一个6.9%, 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我国也连续多次降息降准,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码,遏制经济持续下行。 后一个6.9%, 全球五大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均发出货币政策紧缩信号,美联储已连续加息4次,欧洲、日本等零利率、负利率时代也将宣告结束。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优化支出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为稳健中性,广义货币供给(M2)9.4%的增速刷新历史新低。 资金紧平衡状态下,宏观动力和微观活力不减,市场主体正在追求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综上所述 两个6.9%不是经济冷热程度的不一样,而是两者面临的宏观动力、微观活力、市场预期和供求关系不一致 虽然后者更多表明经济周期在变化、结构在优化、质量效益在改善,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困难和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如果说 在前一个6.9%形成过程中更多发挥的是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遏制经济下行势头,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那么在后一个6.9%的基础上,就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更多地化解结构性矛盾,巩固经济“稳”的格局,夯实“进”的基础,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附表  两个6.9%下对应的部分经济指标情况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分析小组 杜飞轮 邢伟 洪群联 金瑞庭









上半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

(2017年7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38149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9%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 6.9% ,二季度增长 6.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1987 亿元,同比增长 3.5% ;第二产业增加值 152987 亿元,增长 6.4% ;第三产业增加值 206516 亿元,增长 7.7%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7%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再获丰收

全国夏粮总产量 14052 万吨,比上年增加 131 万吨,增长 0.9%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3892 万吨,同比增长 1.0%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0.8 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 2493 万吨,增长 0.8% ,加快 0.6 个百分点。生猪存栏 40350 万头,同比增长 0.4% ;生猪出栏 32183 万头,增长 0.7%

二、工业生产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6.9%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0.1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 0.9 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 6.2% ,集体企业增长 1.9% ,股份制企业增长 7.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6.7%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0% 制造业增长 7.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8.1% 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13.1% 11.5% ,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6.2 4.6 个百分点,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 12.2% 3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 97.5% 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6% ,比上月加快 1.1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81%

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29048 亿元,同比增长 22.7% 比上年同期加快 16.3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6.05% ,比上年同期提高 0.45 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景气度持续提高

上半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8.3% ,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 0.1 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 6 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8.6% ,比上月加快 0.5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 0.6 个百分点。

6 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3.8% ,比上月提高 0.3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提高 1.6 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 59.0% 以上, 航空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 60.0% 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 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 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 50.7% 60.0% ,分别比上月提高 0.4 0.8 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稳中略缓,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280605 亿元,同比增长 8.6% ,增速比一季度回落 0.6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 102022 亿元,增长 12.0% ;民间投资 170239 亿元,增长 7.2% ,比 1-5 月份加快 0.4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 4.4 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 60.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8694 亿元,增长 16.5% ;第二产业投资 105807 亿元,增长 4.0% ,其中 制造业投资 86809 亿元,增长 5.5% ,比 1-5 月份加快 0.4 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比上年同期加快 2.2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 166104 亿元,增长 11.3% 。基础设施投资 59422 亿元,增长 21.1% ,比 1-5 月份加快 0.2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 0.2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21.5% 22.3% ,分别快于全部投资 12.9 13.7 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 286275 亿元,同比增长 1.4% ,增速由负转正。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237258 亿元,同比下降 1.2% ,降幅比 1-5 月份收窄 4.4 个百分点。从环比看, 6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 0.73%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50610 亿元,同比增长 8.5% ,增速比一季度回落 0.6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10.2% 。房屋新开工面积 8572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0.6%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 14.9%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74662 万平方米, 增长 16.1%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 13.5%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 59152 亿元, 增长 21.5% 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 17.9%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 10341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8.8% 6 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 64577 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 1441 万平方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75765 亿元,同比增长 11.2%

六、市场销售增长加快,网上零售增势强劲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2369 亿元,同比增长 10.4%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0.4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 0.1 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76953 亿元,增长 8.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47786 亿元,增长 10.1%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24583 亿元,增长 12.3%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 18546 亿元,增长 11.2% ;商品零售 153822 亿元,增长 10.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72420 亿元,增长 8.8%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增长 11.8% ,体育娱乐用品增长 17.1% ,家具增长 13.4% ,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 13.9% 6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1.0% ,比上月加快 0.3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93%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31073 亿元,同比增长 33.4% ,比一季度加快 1.3 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3747 亿元,增长 28.6%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13.8% ,同比提高 2.2 个百分点。

七、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结构改善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 131412 亿元,同比增长 19.6% 其中, 出口 72097 亿元,增长 15.0% ;进口 59315 亿元,增长 25.7% 。进出口相抵,顺差 12782 亿元。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 20.5% ,占进出口总额的 56.7% ,比上年同期提高 0.4 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14.6% ,占出口总额的 57.2% 。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上半年我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 33.1% 14.5% 24.6% 46.8% 6 月份,进出口总额 24043 亿元,同比增长 19.8% 。其中,出口 13493 亿元,增长 17.3% ;进口 10550 亿元,增长 23.1%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