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视频让岛叔岛妹感动不已。
在央视《出彩中国人》第三季的舞台上,
一个平均年龄72.3岁的
老年合唱团献唱《我爱你中国》。
老年合唱团并不少见,
但一个由清华学霸组成的老年合唱团,
一个满是中国学界高级知识分子的老年合唱团,
一个默默把青春献给了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合唱团,
祖国不会忘记。
今天,岛叔就给大家讲讲这个合唱团背后的故事。
这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艺术团中的大部分人,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默默奉献了一生。“(毕业的时候)没有人要求留在大城市。如果要写留在上海之类的地方,提起笔来是很沉重的。”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并不出名,甚至有年轻的学生直接在他们面前问:为什么当代中国出不了大师?艺术团团长、77岁的刘西拉教授的回答,让现场的学生印象深刻:
当代中国不是出了一两个大师,而是出现了整整一代人。
这代人在戈壁滩上研究核武器,在新疆当连飞机都坐不起的总工程师,在大山里搞基建,在研究所里白手起家设计中国自己的飞机……谁说“民国之后,再无大师”?“这一代人”,
干得是惊天动地的事儿,做的是隐姓埋名的人。
听了他们的故事,你才会明白中国今天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就,才能理解中国今天为什么能够昂首挺胸站在世界舞台上。
刘西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刘西拉
刘西拉,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团长,上海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师”,1978年荣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结构科研奖,被誉为美国工程界有突出贡献者。
1968年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1981年,刘西拉到普渡大学进修,后获得博士学位。
刚到美国,刘西拉的论文就获得了1985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结构科研奖,被誉为美国工程界有突出贡献者。这个奖项据称是美国土木工程届的“诺贝尔奖”,颁奖的时候,在那里等着和他握手的人排了很长。据说,中国大陆人在美国获此大奖史无前例。
从清华毕业后,刘西拉选择到四川基层锻炼。“到基层去”是刘西拉坚定不移的一个理念,并且,“越基层越好”。
陈陈:技艺双绝
陈陈
陈陈,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钢琴伴奏,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刘西拉的妻子。
在清华电力系完成研究生学业后,陈陈也来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博士。夫妻二人是1979年以后第一对留美博士夫妇。
两人因音乐结缘。陈陈7岁就会弹琴,在以24门功课全5分的成绩出色完成清华电力系研究生学业的同时,她还在中央音乐学院获得了钢琴文凭。
而刘西拉9岁开始拉小提琴,考入清华土木系时,他已经拉得很绝了。50年代,他和陈陈都参加了大学生乐团。
在美国读书期间,陈陈仅用3年零3个月就攻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获得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国际奖学金(全美660所大学,只有40名获得者)。此外,她还在拉法耶特市交响乐团成立35周年纪念演出时独奏《青年钢琴协奏曲》,这是美国音乐界第一次演奏中国钢琴协奏曲。
程不时:我有三个航空梦
程不时
现年87岁的程不时,是“歼教-1”设计者、第一代国产大型客机“运10”副总设计师,也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专家组成员。1958年新中国设计第一架飞机时,程不时就做了总体设计。
设计新中国第一代飞机、 放飞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客机、坐上中国人自己的大客机,这是程不时的三个“中国梦”,也是中国飞机制造业的三个里程碑。
出生于战乱年代的程不时,孩童时代就立下了“造飞机”的志愿。在一次采访中,程不时说:
“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的大部分都是在逃难中渡过的,少年时代便亲眼目睹了日本飞机对我国的土地和人民的轰炸和屠杀,为此我在初中时便滋生出将来长大了要为祖国设计飞机的意愿。我向同学们宣布了自己的志向,并开始在笔记簿的空白处画自己设计的飞机图样。”
1951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进入航天工业局,参与设计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
1970年,程不时被调任为“运10”大飞机总体设计组副组长,从此开始涉及民用大飞机的设计研制;
之后,程不时又参与了我国第一架通过适航标准审定的民用飞机“运12”的研制,还因此于198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久前首飞成功的国产大飞机C919,其成功试飞背后也有程不时的努力。“民用航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终于在最近取得了突破!祝愿我们的航空事业越来越发达!”这是一个老航空人朴素的心愿。
张利兴: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做的是隐姓埋名人
张利兴
艺术团里有一位将军,他把自己称作中国核试验基地的老兵。张利兴将军和夫人朱凤蓉将军都是“两弹一星”功臣,投身中国核事业五十余年。
1965年从清华大学工化系毕业后,张利兴旋即投入中国核试验事业。直到去年,张利兴才返回老家上海,所以虽然是个上海人,但他也调侃自己在上海只生活了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