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拜登急于“护犊子”
这几天,日本政府宣布把数百万吨核废水排入大海,这事怎么看都很不厚道。
尽管中国、韩国等国表示强烈谴责,但是,美国国务院却剑走偏锋,声称支持日本政府的决定,并表示该做法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
据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国际科学组织safecast曾发文称日本排放的核废水,已经经过处理,现在仅留有氚这一种放射性物质,而且氚含量是远低于饮用水标准的。氚是氢的同位素,不会穿透人体,只有大量吸入氚才会对人体有害。
另外,早在201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开始支持日本将核废水排入海洋了,并且常在官方网站上更新日本福岛核废水的处理进程,让大家虽然摸不着,但是可以看得见。
但问题是,关于核污水的处理方法,都是来自于东京电力的一面之词,至今没有任何一家权威机构鉴定过东京电力公布的相关数据和计算机模拟结果。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日本是可以排放核废水的,但是没有第三方的监督,谁能保证东京电力就一定没有说谎?而且东京电力还有过说谎的前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一查。
因此,
美国政府这种急着“护犊子”的表现就非常奇怪,
因为如果日本的核废水随着洋流流到了美国西海岸,将会给美国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起码当地的海鲜就没法吃了。到时候,美国政府将面对巨大的舆论谴责,拜登本人也会难辞其咎。按照常理,拜登政府完全可以等一段时间过后,看到核废水确实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再出来表个态。
为什么拜登政府要急着出来表态?我们要从民主党本身入手。首先,民主党一直非常迷恋那种超越国界的国际组织,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要把美国置于其旗下,好像这些国际组织有着领导美国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显得我大公无私,在道德上无可指摘。而在特朗普时代,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协定》、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导条约》、世界卫生组织、《开放天空条约》,还威胁考虑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北约和《美韩自贸协定》。
与此相对,民主党2020年的新党纲就提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国孤立”,使美国名誉扫地、影响力崩塌,美国安全和利益较四年前都处于更加不利境地。因此美国要重新将价值观置于对外政策中心位置,修复同盟关系并通过盟友和国际机构应对共同挑战。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当国际原子能机构支持日本政府处理核废水的计划,以及联合国下属的粮农组织说福岛附近的食品很安全时,拜登政府要立马跳出来举双手双脚赞成日本这么做。
拜登要显示,我们这届美国新政府是坚决跟国际组织们站在一起的,
凡是国际组织支持的事情,我们都无条件支持。
其次,民主党致力于团结盟友。这个要放到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来看,特朗普执政时,他对盟友的态度相当激进,他不断的打贸易战、接连“退群”、威胁北约成员国、为军费施压韩日、与欧洲盟友摩擦不断,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他用实际行动为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做出注解,一再伤害到美国盟友的感情。也就是说,你们跟不跟我一起制衡中国,我一点都不在乎。
所以,去年9月皮尤研究所的民调显示,美国13个盟友和伙伴国对美国的喜爱度跌至历年来最低,认为特朗普能在国际事务上做出正确选择的受访者占比最高不超过25%。而拜登政府虽然也要对抗中国,但是却表示一定会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曾与特朗普发生过冲突的盟友进行更多合作协商。在拜登的计划中,美国不应该独自面对国际争端,而是要拉拢盟友与美国一起应对。
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有实力的盟友,拜登对日本相当重视。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拜登要急着出来给日本政府站台了,他就是要拉拢日本,告诉日本,哪怕全世界都与你为敌,我也愿意为你赴汤蹈火。我看到有知名自媒体人说日本此举是对美国新主子纳的一笔投名状,是为了得到美国的信赖。其实,这种分析是不对的,严格来说应该是美国新主子在给日本缴纳投名状,希望能重新获得小弟对大哥的高度信赖。
当然,
美国政府对日本“护犊子”,可不是只从拜登上台开始,而是由来已久。
二、美国给日本政治“松绑”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后,盟军的占领正式展开。占领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对日本人发表受降演说,强调必须把仇恨摆到一旁,并展望和平的未来,他本人对日本人民重建国家与重获尊严表示有很强的信心。
本来在华盛顿会议上,同盟国决定在对日作战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都可以派出军队参与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可是后来,日本却由共享单车变成了美国的独享单车。苏联是被美国排斥,所以无法染指;中国是因为蒋介石要打内战,所以把已经准备出发的占领军又给留了下来,而且蒋介石心疼派占领军去日本要花费一大笔钱,这笔钱用在跟解放军枪对枪、刀对刀上它不香吗?至于英国,由于国力衰落,对于亚洲事务实在是有心无力了,最后也只派出3000人的部队做象征性的占领。
为了清除日本社会中的封建色彩,清除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赖以发动战争的土壤,美国为日本制定了一部符合近代西方君主国家模式的新宪法。在“太上皇”麦克阿瑟的主导下,《日本国宪法》第二章第九条中有如下的表述: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所以,日本的这部宪法又被称作“和平宪法”。正如日本学者撰文指出的:“和平宪法”是日本总结战争教训之后向世界作出的“公约”。
尽管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没有进行彻底清算,导致日本国内否认侵略、复活军国主义的思潮不断出现。但是,总体来看,和平宪法还是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为日本走向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绝大多数日本人承认,日本之所以有今天的和平与繁荣,除了千载难逢的国际机遇外,归根结底,是实施了这部被称为“和平宪法”的法典。可以说,美国对于日本的民主化改造相当成功,不像它在伊拉克、阿富汗搞得那么狼狈不堪。
至于这个“千载难逢的国际机遇”,毫无疑问就是
朝鲜战争的爆发。
由于中国的参战,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目的是在政治和经济上重建日本,让它按照美国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复兴,成为美国“遏制政策”的重要一环。美日两国1951年缔结《旧金山和约》,使日本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之后还被批准加入了联合国。这个合约是相当宽宏大量的,连日本首相吉田茂本人都很惊讶,认为“比预想的更为宽大”。日本从此摆脱了战败国的身份,恢复了国家主权,并且还利用《旧金山和约》作为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历史和国际法“依据”。
《旧金山和约》可以说是美国对日本第一次“护犊子”,因为和约违反了《联合国宣言》,该“宣言”禁止盟国单独对日媾和。美国主导对日媾和事宜,且置《开罗宣言》、《雅尔塔协议》与《波茨坦公告》等重要国际协议于不顾,因而缅甸、印度等国拒绝出席,新中国也被排除在和约会议之外。
周恩来在会议召开前声明,
“美英两国政府所提出的对日和约草案是一件破坏国际协定、基本上不能被接受的草案。而将于九月四日由美国政府强制召开、公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的旧金山会议也是一个背弃国际义务基本上不能被承认的会议。”
美国在旧金山会议上还帮助日本政府哭穷,减掉了大量的战争赔款,使得日本经济的复苏不受拖累。战后,仅东南亚国家提出的赔偿金额就有近300亿美元,其中缅甸25亿、菲律宾80 亿、印尼172亿、南越20亿。在《旧金山和约》中第十四条规定“日本应对其在战争中所引起的损害及痛苦给盟国以赔偿”,但是“如欲维持可以生存的经济,即日本的资源目前不足以全部赔偿此种损害及痛苦,并同时履行其他义务”。
为此,盟国只能“利用日本人民在制造上、打捞上及其他工作上的服务”,且必须在“日本可以维持生存的经济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说,
美国把战争赔偿的主动权交给了日本,
彻底免除了日本的货币赔偿、设备抵偿,只能要求劳务赔偿,事实上是变相免除了日本一切的赔偿责任。最后,日本赔付给东南亚国家的金额是17.286亿美元,这还包括了经济合作在内。
美国还允许日本自己决定是跟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约,还是跟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签约。台湾当局为了争中国的正统地位,急于与日方缔约,结果被日本玩的团团转,毫无战胜国的面子可言。为了钓台湾的胃口,吉田茂说:“日本现在有选择媾和对手之权,对于如何行使此权,应考虑客观环境、中国情势、及其与日本未来之关系,不拟轻予决定”,把台湾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本来,美国扶植日本,就等于放弃了对蒋介石政权的支持,以后你们爱干嘛就干嘛。这给蒋介石政权造成极大的不安全感,想拼命地抱住美国大哥的腿不撒手。蒋介石情急之下,被迫在赔偿问题上全面让步,只要求在草案中列入下述文字:“日本承认其赔偿义务,我方亦承认日本无力作出全部赔偿,为此我方宣布放弃以劳务进行赔偿之要求”。但是人家吉田茂可是老奸巨猾,他坚持在和约中取消有关赔偿问题的条款,否则咱就去北京找敬爱的毛主席谈判了。
台湾当局果然上套,默然接受日本的要挟,
终于在《旧金山和约》生效前七个小时完成与日缔结合约。就这样,日本免除了对华赔偿。
每次看到这段历史,我就想起《夏洛特烦恼》里沈腾的那句经典台词——造孽啊!
▲1950年8月3日,麦克阿瑟在访问台北后与蒋介石道别
三、美国让日本“搭便车”
美国在经济方面对日本“护犊子”,不仅体现在《旧金山和约》减免日本战争赔款上,更重要的是体现是让日本搭上美国的便车,从此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美国的便车上,日本享受到的第一大福利是美国的经济援助。1947年,美国政府建立1.35亿美元的“被占领的日本输出入周转基金”,1948年,国会建立1.5亿美元的“自然纤维周转基金”,资助日本进口美国棉花以刺激日本纺织业生产。1948年至1949年又拨1.65亿美元的“占领地区经济复兴援助”。美国通过“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用剩余小麦、棉花等物质向日本提供了总额为21.2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1949年1月美国政府派底特律银行董事长约瑟夫・道奇为总统特使,赴日主持稳定日本经济的工作,并推行“道奇路线”。道奇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日本获得的大量美国贷款,帮助日本抑制了战后的通货膨胀,促进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实现了日本财政收支平衡。而推行单一固定汇率制,则使日本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推动了日本企业素质的提高和在世界市场的立足,为后来日本经济腾飞打下基础。另外,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美国企业家的巨额资本也进入日本,为日本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在美国的便车上,日本享受到的第二大福利是
“韩战特需”
。众所周知,美军作战需要的消耗品是惊人的,除去大量枪支弹药,生活特需品也必不可少。从各种肉类罐头、饼干、面包、速溶咖啡、盒装果酱到手纸,这些消耗品如果从美国运来,那就太不划算了。日本离朝鲜如此之近,理所当然要成为美国战时经济的最好基地。为此,美国接连宣布日本可生产飞机、舰艇、武器和弹药,又擅自将原定用于战争赔偿的850座军需工厂正式交还日本政府。美国允许日本为其生产军火,是对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的公然违犯。但是这又如何呢?自己的小弟咱不照顾,谁来照顾?
朝鲜战争使得日本全国都发动起来,工厂、运输机关、劳动力等都为了美国的军事需要而忙碌,日本的出口开始剧增。《丰田汽车二十年史》记载了这段历史:我公司正是因美军的订货而摆脱了危机。并且工人的罢工、骚乱也因生产的恢复而平息。日本贸易收支在1949年有1.92亿美元的赤字,但到了1951年不仅直接消除了赤字,还有1.6亿美元盈余。日本学者正村公宏感叹道:
“正是朝鲜的大杀戮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朝鲜战争之后的越南战争,日本再一次成为美国的各类军备和物资的供应地。1964年,美国给了日本4040亿美元的“特需订货”用于扩大对越战争。截止到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日本外贸出口额比先前增加了四倍,日本人赚得盆满钵满。
在美国的便车上,日本享受到的第三大福利是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在这个秩序下,各种制成品的价格极高而大多数原材料的价格极低,这个给本土资源贫乏,但是制造业极为发达的日本带来巨大的红利。
例如日本战后的石油价格,最低时每桶才1.2美元,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后石油也不过才每桶30美元。大家想想现在的石油价格,就知道当时日本有多么占便宜了。这个秩序还给日本省下很多军费,可以专心致志搞经济建设,搞国民的福利保障。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保条约》,由美国来保障日本的国防安全。而日本也严格遵守条约,将军费指标控制在国民收入的1%以内。
其实,日本从美国享受到的福利还有很多,例如美国对日本工业敞开市场,允许日本从美国引起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总之,在经济领域,美国对日本的“护犊子”可谓是无微不至。但在特普朗上台后,他声称“美国在保护欧洲、亚洲盟友安全上花费了数万亿美元,这些国家必须为此付费”,否则“美国就应让他们自生自灭”。他还表示,日本、韩国不能永远依赖美国。
特朗普已经意识到,司机也是要养家糊口的,不能再让日本这些盟友免费搭便车了,最起码你也得付点油费。
▲1960年,东京,一名女性欣赏自己新买的索尼轻便电视机
四、美国对日本的担忧
20年代60年代后,日本在美国的“护犊子”政策下,强势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更是日本向全世界展示其走向复兴的最佳舞台。
面对日本的复兴,美国政府开始担忧他们会重新滑向军国主义,总统尼克松认为,“日本人就像虱子遍及亚洲各地”,“当务之急,是要确保我们可以为他们找到栖息之所”。另外,由于中苏交恶,美国看到了将中国拉过来共同对抗苏联的可能性。因此,日本在美国政府心中的战略地位就大幅下降了,相当于是从贵妃降成了丫鬟。
这样,美国政府也就不太在意日本人的感受了。国务卿基辛格还让尼克松故意把美国可以在冲绳岛上部署核武器和日本纺织品输出这两个议题挂钩。基辛格要利用日本这个唯一遭受过核武器攻击的国家的敏感心理,来要挟日本同意对美国纺织品输入的自愿配额。
日本人接受了美国人对纺织品的限制,这也使得双方的关系跌到了谷底。尼克松访问中国,也瞒着日本。直到日本人从电视上看到尼克松的讲话后,才如梦方醒。日本首相佐藤荣作非常委屈,可怜巴巴对澳洲总理吐露心声:“每一件他们要求的事,我都做了,但他们却叫我失望”。佐藤的政治地位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基辛格还曾语带轻蔑的对周恩来说尼克松跟裕仁天皇的会晤,是一场“不怎么深刻的对话,总理先生”。
尼克松政府还宣布放弃进金本位制度,有效让美元贬值,加重进口税率。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经济政策会严重伤害到日本,它会使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攀升,非常不利于日本的出口贸易,但他还是照做不误,他说:“我们会好好修理这群混蛋”。日本以为自己是大哥的贴心小弟,却想不到大哥在背后说自己是混蛋。
对于美国政府的这些所作所为,日本决定跟中国大陆重修于好,从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赌气。但是,美国政府非常不满,尼克松不允许任何盟友去抢美国的风头,只有美国可以第一个跟中国握手言和,你们其他人必须要在后面排队等候。为此,尼克松警告日本政府:“如果日本爬向中国或直奔中国”,“日本的协商立场便消失殆尽”。此后,田中角荣继任首相,在美国之后迅速开启了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过,事实也如一盆冷水,彻底浇醒了日本人,一位日本资深官员说:“我们必须认清,日本是一个亚洲国家。”
1985年9月,美国又强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拉开了日元升值的序幕,也奏响了日本经济被绞杀的悲歌。紧接着,美国对日本抡起301调查大棒,先后对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等十余种产品进行贸易制裁。本币升值让日本出口遭受重创,而为了刺激经济,政府投放大量货币,轮番降息,造成国内流动性泛滥,使本来就存在通胀的日本经济病入膏肓。学术界一直认为日本经济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后就陷入到90年代以来的长期困境,这叫做“失去的20年”。其因果逻辑就是日本被逼签订广场协议,被迫升值日元,进而形成泡沫经济,从此难以翻身。
严格来说,日本的“失去的20年”的罪魁祸首不一定就是美国
,而是日本自身没有抓住机会进行必须的、对自身经济和社会进行的结构改革,导致日本经济的失落。但是,美国绝对是一个诱因,这个难以否认。
结语
特朗普执政期间,日美双方在经贸摩擦、军费分摊等问题上纠缠不休。特朗普亲口表示虽然“与日本领导人关系好,但只要告诉他们需要付多少钱,这一关系就会结束。”安倍此前也针对日美关系及贸易纠纷明言:虽然与特朗普有很好的友谊,但是“不会将个人友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现在,拜登政府上台,民主党和日本政府的理念高度接近,尤其是他们都坚持多边合作立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加上中美之间的对抗升级,拜登更需要对日本“护犊子”,毕竟自己的小弟越忠诚,自己在吆五喝六时也更有底气。
1、夏尔·卢梭:《武装冲突法》
2、信夫清三郎编:《日本外交史》
3、陈勤:《简明日本史》
4、玛格雷特·麦克米兰:《尼克松遇上毛泽东:改变世界的一周》
5、肯尼迪·G·韩歇尔:《日本小史》
6、李敖、汪荣祖:《蒋介石评传》
7、林孝庭:《意外的国度:蒋介石、美国、与近代台湾的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