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湛庐文化
与思想有关。这里传递最新出版资讯,让我们用阅读引领改变世界的思维与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三日 ·  18 小时前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昨天  
庞门正道  ·  我为什么拜神? ·  4 天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2025年线下活动安排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湛庐文化

不爱学习?那是你没有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

湛庐文化  · 公众号  ·  · 2021-02-16 21:00

正文


你好,欢迎来到韩焱精选的 2021春节特辑。 今天是咱们线上云过年的 第5站:亲子花园


这期音频,我要请你收听的是《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的有声书片段。


这段内容讲的是,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家长该如何激发他的热情?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长们聚到一起,聊天的话题总会围绕着孩子展开,其中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


《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的作者孙路弘老师,说自己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家里买了一杆秤,这杆秤很快成了他的玩具,被拿来称各种各样的东西,书包、水杯,家里所有10斤以内的东西都被他称过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开始思考东西的“重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小小的秤砣可以称比它重得多的东西?“斤”和“两”之间是怎么换算的?他一有问题就去请教妈妈,于是就提前掌握了高年级才会学到的物理上的“重量”概念、杠杆原理,还有数学上的“小数点”概念。


孩子往往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认识事物的,边玩边学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么到底要如何实践这个方法,利用春节这个宝贵的假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一起来听听看吧。


点击即可免费收听音频


我的爸爸在广播事业部文工团工作,他工作使用的工具是钢琴,输出的结果是歌曲。我的妈妈年轻时身体不好,从部队离休了,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家庭、照顾我和弟弟。这样的家庭怎么会有一杆秤呢?


上大学之后,我渐渐有了一些社会意识,开始觉得在自己成长过程的点滴中,还有一些没有解释清楚的情况,于是翻阅起了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的日记,试图理解当时的情况以及当时自己生活的细节。我对家里有这杆秤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就此事向父母询问,才明白一个没有做过生意的家庭怎么会有秤。


一天,我的父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妈妈不由分说赶紧加入队伍,排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到店铺内,发现大家排队买的是秤。爸爸埋怨妈妈见队就排,也不问卖什么。妈妈说,其实家里也是需要秤的,有时买回来的肉是按照两斤买的,却觉得根本就不到两斤,因此需要秤来称一下。两人也没有更多的争议,就把这杆秤买回家了。


5块钱的秤,对当时每月工资才38块钱的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在那个什么东西都短缺的年代,只要有排队的,就意味着有东西卖,不由分说排了队再说的情况屡见不鲜,买到不需要的东西自然就是家常便饭了,这是妈妈排队导致的结果。妈妈说秤有用,而秤的价格不便宜,当然她就更多地使用这杆秤了。


妈妈肯定没有想到,1972年3月21日,她给书包称重量这个举动深深影响了我。从那天起,我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的书包称重量,后来开始给爸爸的茶杯称重量,家里10斤以内的小东西都被我称过了重量。


有一天在学校,校办工厂车间许老师到班里讲勤工俭学要做橡胶圈的事情。下课后,我看到他喝水的大茶杯,用手掂了一下,然后自言自语地说:“1斤6两。”许老师听到了,看了我一眼,笑笑说:“你说这个茶杯1斤6两?”我没敢说话。等下午放学的时候,许老师到班里找到了我,让我去校办工厂。 到了以后,他让我拿起桌上的茶杯,我掂了一下,他问我多重,我说差不多9两。他从办公室的门后取出一杆秤,把茶杯放上去称重,然后惊讶地对我说:“你怎么光用手就能知道多重呢?”


我每天给书包、书本、铅笔盒、茶杯、水杯称重,都是自己用手拿上拿下,连续一个多月,手感就越来越准,当然能够做到用手称重了。当我有一个小小的绝活儿,能够让学校的老师感到惊讶,并特别叫我到办公室去验证而不是批评我时,这对还是孩子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激励。


欢迎转发金句卡到朋友圈


记得有一天回家,妈妈见我又在给书包称重,她拿过来一个瓶子,瓶中有水,让我称一下重量。称完后,我在纸上写下:1斤6两。妈妈说应该写成1.6斤。接着,我把瓶中的水全部倒掉,再称是8两,然后妈妈让我写成0.8斤。


这时,妈妈问我刚才的水有多重。我哪里知道水有多重,我都不知道斤是什么、两是什么,当时仅仅知道这些字代表了这个东西重的程度。数越大,当然就越重了。不过,在这种称重的过程中,我学到了10两就是1斤、1斤就是10两的知识,记得非常快,也理解得非常快,于是算出倒掉的水重8两,也就是0.8斤。


对于小数点的接受过程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对孩子的理解与应用至关重要。此时,我才意识到小数点的作用是更加容易得出两个数之间的差,不然妈妈给我解释1斤6两减去8两将是多么大的麻烦。妈妈讲到1斤等于10两的时候,我说那么1斤6两不就是16两嘛,16两拿走8两,就是剩下8两喽。


小数点是数学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数学领域的一件大事。这么一件大事讲给小学生听,唯一的结果大概就是成功地把孩子都吓住,使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再也不敢碰相关的事情了。


妈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我自然地接受了小数点的作用,却没有用多么悠久的历史、多么辉煌的成就来培养我敬畏的心情和崇拜的心理。没有了类似这样无用的负担,又与眼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起来自然就轻松得多了。


孩子往往都是通过自己体验到的生活认识事物的 ,产生这样的想法也不足为奇。经过我的循循善诱,不知不觉间,几个难点的概念他们都已经融会贯通了。 寓教于乐就是来自生活的教育。



亲手挪动秤砣,让手拎住的那个点的两边持平,然后查看秤杆上的刻度知道东西的重量,这样就可以学会斤两的关系。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学校里学习这些内容,但学校并没有足够多的秤来让每个孩子都随意地使用。


其实, 在玩的过程中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概念,学到的也是融会贯通的知识。 让孩子在回家后能动手实践,不但没有消耗多少时间,反而让孩子觉得在玩中得到了更多、更全面、更实在、更实用的能力。今天教育界津津乐道的寓教于乐,说的不就是我妈对我做的事情吗?


家里需要一杆秤。等我到大学四年级学习儿童心理学时,才理解家里的这杆秤对孩子智力发展的作用及其背后的本质原理。 重量是一个抽象概念,只有与生活中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时,才会变成眼睛能够看见、手能够感觉到的具象的东西。 这时,脑海中也就建立起了对应的数字概念,理解了物体重量的意思,并能够与手里的感觉对应起来,进一步刺激大脑皮层与手、数字、概念之间的联系。


而缺乏这种体验的孩子在学习重量、长度、时间、温度的时候,就会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无法与具体的生活相结合。感谢妈妈那次无心的排队,感谢她购买了这样一杆秤,激发了我的数字意识,激活了我的概念理解。



如果你的孩子上学了,你家有这样一杆秤吗?其实,你不一定非要照搬我的成长过程。你可以把温度计利用起来,也可以用上尺子,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能够用数字计量事物,人类的智力就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


一杆秤,可以让孩子学到重量的概念,掌握数字的作用,体会小数点的方法,以及理解比1小的数的实际意义。不断地控制平衡,让不同重量的两边到拎节点的距离不同就可以保持平衡……这些知识、术语、概念不知不觉地都变成了我脑海中的东西,仿佛我天生就会、天生就懂似的。


其实,哪里有什么天生就聪明的人,哪里有什么天赋异禀的人,都是后天的环境、后天动手的活动带来的 眼睛看得多了,耳朵听得多了,并参与其中,看到自己的不同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开始对事物有了兴趣。 重要的是,这一切都不是事先告诉你的。


推荐阅读

作者:孙路弘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好,以上就是我为你分享的内容!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观点。你也可以收藏金句卡片,把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分享在朋友圈分享给更多的人!


韩焱精选,明天见!



·  韩焱精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三日
18 小时前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昨天
庞门正道  ·  我为什么拜神?
4 天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2025年线下活动安排表
2 天前
大宗内参  ·  王勇:你最想知道的“期权6问”
7 年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夏季高温请注意,中暑急救5妙招收好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