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写本文的初衷,来自于我在写某个论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城市有一种叫做“集聚效应”的东西。资金,人才,企业,知识不断的向大城市集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大城市的经济也是最有活力和创新力的。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波动的双重影响下,大城市的这种活力和创造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研究我国的上市企业的创新数据,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为了比较“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经济实力,我首先把有创新数据的上市企业所在地按照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做了一个简单的划分:
以上数据是来自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企业数。具体数据可能有差距,但大体情况差不多。从绝对数量上来看,非一线城市数量还是占多数。
(但从单个城市拥有上市企业上看,北上广深占据绝对优势,在此不列数据了)。
但当考察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时,我们会发现有意思的现象。
上图是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中以“企业平均发明、实用新型和设计品均值”衡量的企业创新能力。我们会发现,从单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创新能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的创新能力。然而比较有意思的是,非一线城市的企业创新能力在平稳的增长,而一线城市的创新能力在2008年和2013年以后有一个显著的下降。如果用创新增长率来显示则更明显:
我们知道,大城市创新能力强的原因是集聚带来的集聚效应,包括人才的集聚和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2008年和2013年以后的一线城市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幅下降和波动?莫非经济波动对集聚经济有着反向的负效应?
直觉上,有几个可以解释的角度:
1、2008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反向影响。
2、我国2008年税制改革。
3、2008年4万亿刺激带来的延迟效应,推迟了企业的衰退步伐。
4、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面临长期的严重的衰退。
5、某些产业的衰退带来创新绝对数量下降。
其中原因5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集聚在大城市的大多是新型经济体,许多企业站在技术和市场的前沿地区,所以更容易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