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家四姐妹有多牛,从她们所嫁之人就知道了。
——大姐嫁了昆曲大师顾传玠,他的一曲《长生殿》不知令多少人潸然泪下。
——老二张允和嫁给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我们用的简体字有他的一份功劳。
——老三张兆和嫁给了著名文学家、作家沈从文,两个人闹腾了一辈子。
——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他做了1998年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官方翻译。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她的一生这样的:幸福的童年、祖母和母亲去世后的沮丧、与继母的不和、与凌海霞怪怪的感情、被监控四年后果断离开遇见未来的丈夫、晚婚生娃、随同丈夫去台湾、晚年在纽约。
今天就把这四姐妹凑齐了。
她就是大姐张元和,在四姐妹中最内敛的一位,也是最缺少记录的一位。
01
1907年,张元和生于安徽合肥。
张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因为是长孙女,祖母特别开心,也非常疼爱这个长孙女。
也因为是长孙女,张元和五岁才断奶,一断奶就搬到二楼与祖母同住。
祖母非常疼爱她,她在家里非常吃得开。
父亲非常开明,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
母亲陆英是个戏迷,经常带着这四个姑娘上戏院看戏。
打小看戏的她们耳濡目染,除了张兆和外,其他三个姐妹都迷上了戏曲。
作为家里的老大,张元和,自有老大的风范,带着她的三个妹妹在家自演自乐。
未曾想到,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这四位成为“民国最后的闺秀”。
02
张元和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她叫做凌海霞。
她就是一个让人猜不透的谜,而当事人张元和在所有的材料中三缄其口。
1921年,张冀牖(又名张武龄)创办乐益女中。
30岁左右的凌海霞经朋友介绍到了这所学校任舍监。
舍监就是宿舍管理员。这位宿舍管理员特别厉害。
她很快就和四姐妹熟悉起来。
这不是重点。
重点她对比自己小15岁的张元和格外高看。
她做了很多我们不太理解的事:
——认为元和身体虚弱,“又患咯血”,她“日夜照料她的汤药”。
——她并没有不征求张元和的意见,强行认张元和为干妹。
——1931年到1935年,张元和与凌海霞呆在一起 。凌海霞以元和监护人自居,所有追求张元和的男士统统要有凌海霞严格“政审”,这一轮搞事的男士,全部被废掉,全部撵走了。
——1940年5月26日,张元和生了一个女儿顾珏,凌海霞要孩子带给自己看看,奶妈带过去后,再也不把顾珏还给张元和,她自作主张,将顾珏改名凌宏,并且叫孩子管她叫“爹爹”。
好吧,我看不懂这段历史,更看不懂这段关系。
只是,刚认识凌海霞的张元和,那时15岁。
这一年,张元和刚刚失去了最疼爱她的祖母和母亲。
她与只大七岁的继母韦均一也处的不利索。
她渴望的爱,大她15岁的凌海霞恰好有。
“亦姐亦母”的关爱,很令人诧异的爱。
学校的同事感觉不能理解凌海霞对张元和的特殊关爱,不愿与凌海霞共事。
张元和继母也看不下去这种关系,这位校长找个机会辞退了凌海霞。
辞退后的凌海霞,几年后,在哥哥帮助下,凌海霞创办了海霞女子学校。
又邀请张元和做这学校的校长,张元和竟然也答应了。
03
凌海霞的事可以暂时放一放。
1929年,17岁的张元和与15岁的二妹张允和在上海光华大学就读。
今年,我去了苏州的昆曲大剧场,欣赏下昆曲,基本没有听懂。
但是,还是觉得节奏挺好,遥想很多爱好者为什么这么痴迷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想,正如写作一样,都是一种爱好。
张元和打小对昆曲的爱好,延续到大学、延续到婚姻、延续到临终。
这才是真正的爱好。
——大学里爱好昆曲的女同学自发组织了一个昆曲组,请光华大学的童伯章教授教她们昆曲。
——上学期间,张元和十分活跃,主动负责起戏曲设计服装和背景。
——她经常在学校演出中担任主角。
——张元和和张允和经常配对演出,分饰男女角色。但是如果女性角色缺人,元合也能轻松地转换成女角
。
04
正是这个爱好,让张元和和丈夫顾传玠相识。
这两位才子佳人的相识也颇具浪漫和传奇色彩。
那段时间,张元和与二妹张允和等一些女孩子学唱《牡丹亭》的一折戏。
这一折戏正是顾传玠的拿手好戏,怎么办了?
特别痴迷这戏的张元和,主动给顾传玠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加演这一折。
对于一个非常内敛的姑娘而言,这也太主动了吧。
她没有想到他会回复,更没有想到那么快。
顾传玠是舞台上挂头牌的演员,顾传玠接信后很快就回复,同意在大世界上演这一折戏。
张元和是他的戏迷。
她们喜欢看他的戏。
但是那时的他们感情上是没有交集的。
仅此而已。
05
再遇见顾传玠,却是几年以后的事了,那时的他再也不愿踏入舞台。
1935年,张充和生病,张元和以此为从凌海霞创办的学校辞职,借口离开了凌海霞。
这样,离开了4年的监管生涯。
回到了苏州,在家养病两年的充和,与元和形影不离,常常相约去朋友家听昆曲。
这一年,张元和,28岁。
她因为凌海霞一直监管的缘故,一直没有男朋友。
也是郁闷的无比。
很快,1936年,昆山救火会义演。
张元和两次登台,扮演小生。
不愿意登台的顾传玠意外也登台了。
这次登台,让两位同一个爱好的票友对上了眼。
但是,谈恋爱归谈恋爱,要结婚情况就不一样了。
张元和也有点摇摆不定,两人地位相差太多,一个是昆曲小生,一个是大家闺秀。
昆曲小生,毕竟是三教九流。
于是她征求下二妹意见,她的二妹回信说:
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
这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有潜力,嫁。
好,坚定自己的决定。嫁。
06
1938年,31岁的张元和向父亲报告订婚的消息。
只是,她的父亲终究没有看到这封信就已去世了。
1939年,32岁的张元和与30岁的顾传玠正式结婚。
这在当时的上海滩属于特别轰动的新闻。
——小报铺天盖地是“大家闺秀张元和下嫁伶人顾传玠”的新闻。
——对于凌海霞,她非常反对张元和的婚事,认为顾完全配不上张元和。她非常讨厌顾传玠。
不管没有关系,张元和自有主张,嫁了。
1940年5月26日,张元和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顾珏,后来被凌海霞抢占为自己干女儿,不还了。
家里的态度差异太大。
——顾传玠非常恼火,自己的女儿出去走走亲戚就改姓,还有这等荒唐事。
——张元和对丈夫顾传玠说,就算是送给海霞姐的礼物吧。
——顾传玠的妈妈的态度:女孩子长大总要改姓的,姓凌也无妨。
不管如何,大女儿现在不在身边,继续生吧。
1942年,儿子顾圭出生,取名圭也是玉的意思。
07
结婚后,顾传玠的岗位经历也蛮多的。
他炒股票、做经纪人,尝试了很多职业,但是好像都没有多大的起色。
或许,这辈子,顾传玠除了唱戏,他似乎什么也不在行。
很多人,一生都是这样注定的。
不甘心的顾传玠还是在不断折腾。
1949年初,顾传玠先想搞点房地产,去了海门调查地产状况。
那时他的打算置办农场,养奶牛、养蚕、种植油桐,计划没有变化快,战争让一切计划泡汤。
1949年,他决定要离开大陆前往台湾。
而且态度特别坚决,张元和也不能完全理解。
但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决定随之而去。
或许,这是她做的非常正确的决定了。
08
1966年,顾传玠患肝炎,在台湾去世。享年56岁。
这一年,凌海霞在苏州去世。
两个人都带着恨意,离开了人世。
而,顾珏,离开张元和31年后在美国见到生母。
这分别的时间有点太长了。
2003年9月,96岁的张元和在纽约病逝。
她与顾传玠阴阳两隔的37年里,痴迷昆曲、传播昆曲。
她晚年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
09
张家四姐妹中,她的故事最少。
除了丈夫就是昆曲。
也许张元和选择了顾传玠,也是选择了昆曲。
也许,这就是人生。
到此,张家四姐妹的故事就结束了。
与你分享。
文|蓝胖说说.2017.11.15
原创文字非授权谢绝转载
张家四姐妹的传奇:
老大:
张元和:张家四姐妹之大姐,32岁晚婚嫁人,她一生的故事只有昆曲和丈夫(民国往事47)
老二:
张允和:张家四姐妹之二姐传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民国往事46)
老三:
张兆和:这一生遇见沈从文,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民国往事18)
老四:
张充和:看见自己、爱上自己,世间不再颠沛流离(民国往事21)
文|蓝胖说说.2017.11.15
原创文字非授权谢绝转载
——历史人物栏目推介——
不一样的叙说方式,写一段不一样的历史感受。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民国故事,可关注~
蓝胖说民国
-点击可进入关注(将更新100期)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古代历史,可关注~
蓝胖说古代
-点击可进入关注(将更新100期)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外国人物,可关注~
蓝胖说外国
-点击可进入关注(将更新100期)
这是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的感想随笔,还望有缘人对其中的谬误宽容、谅解和指出。
——蓝胖是谁?——
一个对历史和人物偏爱的业余爱好者。
只能用晚上和休息时间写作。
日更绝对坚持者。
偏爱蓝色衣服、并且比较胖,所以,大家称之为蓝胖。
此文写了4个小时,阅读大约5分钟,你只需要花1秒钟,点亮下面的“喜欢”,就可收藏内容——